下了班,林向东骑着自行车带娄晓娥在王府井逛着。

    坐在自行车后座上,娄晓娥面色娇羞的抱着林向东。

    不多时就来到了大栅栏,这是靠近前门的一条商业区。

    放眼看去,大栅栏很是繁华热闹,当然,和几十年之后是没办法比。

    位于前门大街西侧的大栅栏,头顶马聚源,脚踩内联升,身穿八大祥,腰缠四大恒。

    各种公私合营的商店和铺子开着,也有一些老字号。

    茶楼,饭馆,布店,副食品铺子,让人目不暇接。

    忽然,娄晓娥看着不远处卖冰糖葫芦的,看样子是想吃。

    推着自行车,林向东笑着过去买了个冰糖葫芦。

    “给”把冰糖葫芦给了娄晓娥。

    在这年代,冰糖葫芦可不便宜。

    不夸张的说,很多人一辈子都没吃过冰糖葫芦。

    可以这么说,四合院随便哪个小孩吃到冰糖葫芦能高兴个几天,比过年都开心。

    当在大栅栏逛了一圈,林向东就送娄晓娥回家。

    距离厂里发工资也快了,林向东现在手头有些紧。

    除了没几个钱,也没多少票,所以,林向东都舍不得下馆子了。

    但就是领工资也就20元。

    等林向东转正之后是325元,等有个1年的工龄,工资就能涨到355元。

    不管是放映员或炊事员,或是钳工和焊工等,工龄也分转正之前和转正之后。

    工龄不仅影响到工资,也关系到退休金。

    例如2个七级钳工,一人工龄是1年,另一人工龄是10年,工资待遇当然不一样。

    而这计划经济的年代,买什么都要票,所以,单位发工资时也会发些粮票等。

    毕竟只能私底下拿钱买票,或是用票换钱。

    按照实际情况的不同,厂里发粮票也有讲究。

    除了要考虑学徒工,正式工,以及工龄,还要考虑工人的家属。

    家里人数,户口所在地,都登记在册。

    由于是上万人的大厂,所以,工人家属的信息是每个月更新一次。

    林向东还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有着2间大瓦房,每个月的定量还不少。

    这就是成分好和烈士后代的好处了。

    其实,娄家有钱,各种票也不少,林向东也考虑吃点软饭,但还是等娶了娄晓娥再说。

    只靠放映员工作,以及要债系统,吃喝是不愁,但见天的大鱼大肉也难。

    把娄晓娥送回家之后,林向东没急着回四合院。

    一条小河边,几棵柳树,青青绿草。

    河水清澈,水波粼粼。

    京城有几十条河,包括永定河,潮白河等。

    因为只是条小河,也没什么大鱼,却是没人来此钓鱼。

    停好自行车,林向东走到河边,就看到几条小鱼。

    “这些小鱼也就塞牙缝吧。”林向东心中嘀咕。

    鱼小也就代表生命指数低。

    目光锁定了1条小鱼,林向东想把小鱼收入随身空间。

    然而,小鱼所在处空间微微波动了下,小鱼却游走了。

    “有没有搞错这屁大的鱼也有10点的生命指数”林向东脸色一黑。

    也可能是超过10点的生命指数。

    没办法,只能找更小的鱼了。

    很快,林向东看到了条更小的鱼,但距离就稍微有点远,于是,他就从地上捡起个小石子扔出,水花惊的小鱼游近了点。

    这次,成功把小鱼收入随身空间。

    半个小时之后,随身空间中也就13条小鱼。

    13条小鱼加起来都不够吃一顿。

    “去买点豆腐,回家弄一碗豆腐鱼汤吧”林向东心想。

    林向东也想好了,先弄碗豆腐鱼汤,然后再把小鱼烤着吃。

    趁着菜场还没关门,林向东赶去买豆腐。

    前往菜场的路上,林向东忽然眼一亮,却是路边1个大妈,大妈手中提着个篮子,而篮子里是一只只螃蟹。

    话说,这年代的螃蟹可不值钱。

    农村里很多人都是吃螃蟹充饥。

    好像1斤花蟹也就2分钱。

    也就是说,1毛钱买几斤螃蟹在这年代是很正常的。

    想了下,林向东把随身空间里的13条小鱼取出。

    本想晚上吃豆腐鱼汤和烤小鱼,现在,林向东改主意了。

    就用这些小鱼来换些螃蟹。

    “这位大妈,我用这些鱼换你点螃蟹行不”来到路边,林向东开口问大妈。

    大妈看着小鱼,考虑了下,说“只能换2斤螃蟹。”

    “3斤吧”

    “这可不行。”大妈摇头。

    见大妈只愿意换2斤,林向东也就同意了。

    接下来,13条小鱼给了这位大妈,而林向东也得了2斤螃蟹。

    其实,如果不是13条小鱼,而是1条大鱼,多换个1斤或2斤螃蟹也是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四合院: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闪电老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闪电老巫并收藏四合院: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