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父亲刘永年给辅导数理化, 尤其是数学,刘美云自信满满感觉自己考个省状元都行。

    当然这里边百分之八十的自信,都要归咎于, 她起步条件比别人强太多。

    刘永年辅导闺女几天后,也觉得没啥可教了, 每次自己给出的考试题目,闺女基本都能接近满分的答出来, 该背诵的知识点, 一个也没落下。

    每天来回巩固已经掌握的知识点, 刘永年以防万一,甚至连大学数学都给教了些。

    毕竟第一届高考,他也不知道题目啥样,但多准备一手, 总是好的。

    “爸, 我跟你商量个事儿呗。” 刘美云毫无压力做完刘永年给出的一套试题后, 突然开口道。

    “你说。” 刘永年看着试题上全对的成绩,心里高兴得不行, 觉得他闺女一定能考上华清。

    “咱们明天把学习地点换到知青农场那边吧?”

    “你想帮他们复习?”

    “嗯”刘美云点头, “我觉得第一次高考题目不会太难,只要把基础打扎实就差不多了,就剩一个月, 我想再从头梳理一遍。知青农场那边条件不够, 连教材可能都备不齐一套, 这次考试关乎那么多人的命运, 咱们去农场那边把知识点从头梳理一遍, 既不耽误我复习, 也能顺便给他们多开一扇窗。”

    “而且爸, 学业荒废那么多年,其他文科类还可以靠自学背诵,但是数学光靠自己,学起来太吃力费时间了,知青们要是在你的辅导下考上大学,那以后你的学生可真是遍布大江南北了。”

    高考对很多人来说,都是命运转折的关键点,尤其这个年代,考上了就能从农村回城,毕业分配工作,以后驻扎在全国各地单位,刘美云在叫刘永年来岛上的时候,就想着让刘永年去知青农场帮忙了。

    雪中送炭永远比锦上添花强,刘美云既想帮助他们改变命运,也觉得这是一个结交人脉的好机会。

    “行” 刘永年毫不犹豫点头。

    他作为老师,当然盼着能有更多人考上大学,知识不仅能改变个人命运,也能改变国家的命运。刘永年始终坚信,只有人才越多,他们国家以后才会越来越好。

    家里其他人对父女俩的这个想法,都没有任何异议,除了支持就是支持。

    现在全家都紧着刘美云高考这一件大事,周慧茹负责做饭,刘博文负责带娃顺便监督学习,陆婉君三不五时就托人从乡下弄只土鸡回来给改善伙食,陆长征则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陆长征去知青农场那边一沟通,负责人自然没啥意见,反正农场这边也已经闹疯了,每天真正干活儿的没几个,大半夜都点着煤油灯熬夜学习。

    知青们自从知道沪市师范大学的数学老师要来给他们辅导以后,一个个都激动得热泪盈眶。

    刘美云父女俩等陆长征和农场那边说好后,就带着教材往知青农场那边去,才走到半路,就看到小路上密密麻麻挤满了人。

    一张张憔悴又枯瘦的脸,都目光灼灼的望着他们,眼里全是迫切的渴望。

    “刘老师!谢谢您!谢谢!”

    知青代表怀里揣着两个热鸡蛋,鼻子冻得通红,一双手因为这几年开荒劳作,手上长满冻疮,红肿粗糙,但人却格外精神,嘴角微微扬起,朝刘永年深深鞠了一躬。

    他身后的知青们,也都跟着鞠躬致谢,每个人此时此刻,都清楚刘永年这时候的帮助,对他们这些在农场几年没碰过书本的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刘永年此时此刻,看着面前这一双双为了前途,为了命运,求知若渴的眼睛,他心里是无比震撼。

    不自觉,就感觉肩上的担子重起来。

    “我们先赶紧上课吧,时间不多了。” 刘美云及时把人们情绪拉回来。

    知青院儿的墙上,才有一块黑板,大冬天的,刘永年就站在院墙边,知青们一个个则蹲在院子里,手里捧着发黄的作业本,听刘永年讲课。

    就像刘美云说得那样,偏文科类的一些科目大家平时可以靠背诵记忆掌握,可是数理化对好久不曾学习的知青们来说,却像是碉堡一样难攻克。

    刘永年每天争分夺秒的把《数理化自学丛书》上的知识点,一页页的给他们分析讲解。

    一个月的时间,大家都拼了命的往脑子里装知识点,刘永年每天教完回家路上还被知青们追着问问题,早上来农场的时候,知青们也等在路上,利用那短暂的几分钟,渴望能多吃透两个知识点。

    到最后几天,刘永年看闺女已经复习完,不需要再多巩固,自己干脆就住在知青宿舍,晚上点着煤油灯教他们解题。

    要不是亲眼看见,切身体会,刘美云真的很难想象一九七七这年高考,人们的拼命程度。

    好不容易到了十二月考试这两天,陆长征早早起来就送媳妇儿去市里考试。

    冬天太冷,他提前装了两个热水袋,刘美云一路就抱着热水袋跟在陆长征后边到了考场。

    “媳妇儿,我等你出来,你慢慢考,手冷了就搓一下,等你结束我提前把热水袋再给你灌好,出来就暖和了。”

    考场门口驻足等待的大部分都是考生,陆长征絮絮叨叨,就跟后世送孩子进考场的家长差不多。

    “这么冷的天你在这儿等啥等,自己找地方呆着去,别在这儿吹风,万一你整感冒了,再传染给我,影响我明天发挥怎么办?”

    刘美云知道男人啥性子,不故意这么说,保不齐人就能在考场门口真站几小时干等。

    “那行,我去战友家,顺带给你灌热水,等你要结束我就出来!”

    陆长征原本还想说自己这身体壮得跟牛一样,咋可能会生病,但关键时候,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他还是乖乖听媳妇儿话,把媳妇儿送进考场后,就去战友家灌热水。

    刘美云进考场看到试卷以后,心里就差不多稳了。

    果然题目很简单,但她为了奔名牌大学,答题的时候也一点不敢马虎,反复检查好几次才敢放松。

    等到两天终于考完,刘美云是松了好大一口气,果然高考的魅力不容小觑,就算自己准备再充分,一旦进入这样的环境氛围,多少也会跟着有点紧张。

    不过她算好的了,有的可能是这段时间崩得太紧,最后一科考完的时候,人还没出考场就晕了,还有蹲地上哭,追悔莫及的。

    刘美云考完是啥也不想,先犒劳陆长征辛苦陪了自己两天,带他去国营饭店吃了顿大餐,然后两人又打包了些带回岛上,整个考试就算彻底结束了。

    刘永年夫妻俩等不到刘美云公布成绩,就得先回沪市报道。

    送走父母,刘美云每天是彻底闲下来,无所事事的等着出成绩就行。

    于是就有大把时间在家里研究吃的,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只是岛上同样参加高考的人,能像她这么闲着的很少,基本每天都有人打听,啥时候下成绩,也每天都有人对答案。

    吴桂芳家里大丫二丫还有朱团长家的刚子,都在下乡的地方报了名考试,因为知道刘美云也参加了考试,吴桂芳既佩服的同时,也一有空就逮着人唠嗑。

    “你说周老师这个后妈当得真不赖,给刚子寄了好几本习题册,好些还是她自己总结的,我家大丫说,多亏了周老师给的资料呢,他们几个这次好多题都答上了,还说保准能考回葫芦岛,也不知道真的假的。”

    吴桂芳现在每天比刘美云还盼着出成绩,她家大丫二丫直接在农场那边报的名,说是要等成绩出了录取通知书拿手里才能回家一趟。

    想念闺女,又盼着她们能考上大学,吴桂芳这个当娘的怎么能不着急。

    刘美云:“放心吧嫂子,你家大丫二丫本来高中毕业下乡才一年,知识都还在,而且她们聪明又听话,肯定能考上的。”

    吴桂芳一阵高新:“还得谢谢你啊,美云,要不是你提醒大丫他们把高中课本带上,每天要记得学习,这次突然恢复高考,我看我家那两个恐怕得着急死。”

    “谢我啥,是她们自己肯上进。”

    刘美云说的是大实话,大丫二丫本来就勤奋好学,而且才出校门不久,就算知识点忘了勤奋复习一个月也能考个好大学,只是刚子就说不准。

    那孩子本来以前上学就跟玩儿似的,能及格的次数少得可怜。

    可着急归着急,七八年的春节,全部人都还是在等待中焦虑度过的。

    包括刘美云家里,陆婉君和陆长征面上不显,但每天都不忘往邮局跑一趟,盯着消息呢。

    反倒刘美云最淡定,每天在家还有闲工夫和大宝他们几个闹着玩。

    做完试卷,能不能考上她心里最清楚,录取通知书是早晚都会送到岛上的,要是没嫁给陆长征,她可能还要担心政审不过关,但现在什么都不用担心,只等人送通知书到家就行了。

    而且她那个成绩,一般人就算暗箱操作,也不敢顶替道她头上来吧!

    比通知书先到的是体检通知。

    陆长征这天骑着自行车去岛上邮局转,终于没空手而归,把媳妇儿的体检通知给带回来了。

    “美云!体检完,咱是不是就能去京城上大学了!”

    陆长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七零年代漂亮亲妈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火折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火折子并收藏七零年代漂亮亲妈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