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襄指着城垣上越来越躁动的黄巾:“怎么修养?让他们乖乖的饿死吗?”

    皇甫嵩苦笑一声,转换话题:“吾上表陛下,赦你无罪,并赐下封赏,你我两军罢兵止戈,如何?”

    “实领幽州,举孝廉,上计吏,否则免谈。”

    举孝廉可以拉拢大量的寒门子弟,上计吏不是具体官职,是一套收税系统,包括铸币权,这些权利是一定要争取的。

    至于上缴税收的问题,天下这么乱,我运不出去啊,有能耐你们自己来取呗。没几年就天下大乱了,拖几年就更不用缴税了。

    “可以。”皇甫嵩答应的很痛快。

    刘襄指着汉军大营说道:“听说前辈见到后辈,要给点见面礼,营中兵马,送给我吧。”

    皇甫嵩答应的太痛快了,他可没忘记,南边一两百里还有七万多汉军,若是皇甫嵩反悔,至少能落下点实实在在的好处。

    皇甫嵩没好气的嘲讽道:“晚辈拜见长辈,要准备拜礼。”

    “所以我军没有发起攻击,这个礼物义真公不满意吗?”

    皇甫嵩气得够呛,这是个泼皮无赖呀,可形式不如人,正当他苦思如何拒绝的时候,听到刘襄幽幽的说道:“义真公就不能给他们一条活路吗?两军夹击,他们必死无疑。”

    是啊,败局已定,黄巾随时会打出来,这些人难以保全,一旦开战,诏安之事自然作废。

    唉!

    没有拒绝的余地啊。

    “可以。”

    刘襄笑了,看着皇甫嵩的乌骓马,开口说道:“吾还有事相求。”

    皇甫嵩哈哈大笑,豪爽的说道:“大宛名驹,踏雪乌骓,宜程喜欢,送你便是。”

    刘襄摇摇头,笑道:“所有的马我都要。”

    骑马赶路,一天就能找到大军,徒步至少两三天,这个时间差能做很多事,张氏兄弟的脑袋都有坑,得小心张宝起什么歪心思。

    为了防备皇甫嵩趁乱反攻,马是一定要留下的。

    皇甫嵩沉吟一番,猜到了刘襄的意图,点了点头。

    “还有什么要求?”

    刘襄意有所指的说道:“义真公大气,吾心满意足。若是朝廷大军回返,吾愿提兵,协助剿匪。”

    皇甫嵩深深的看了刘襄一眼,回身下令:“下马,命营中易帜。”

    这个命令一下,兵马的指挥权就算移交了,黄巾军在侧,无论兵权归谁,都是不能缴械的。

    皇甫嵩笃定,给出的好处能够吊住刘襄的胃口,毫不犹豫的转交兵权。

    兵符印信,黄册账簿一一交接,这座大营就归安平军了。

    一众高层将校,自然不可能听刘襄的,所以他们跟着皇甫嵩南下了,走得干脆利索。

    现在,轮到刘襄应对黄巾军了,希望张宝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也不知道他这个神上使的名头,有没有一点影响力。

    皇甫嵩留下了饵料,后续又会有什么动作呢?

    名将的心思,你得往最恶毒里面想,因为每一个名将,都是踏着尸骨走过来的。

    兵不厌诈。

    孙子开篇就强调了这个道理,一切的兵法,都建立在这句话上。

    这个道理刘襄懂,可张宝迟迟不出城,对峙下去不是办法,他打得就是一个时间差,容不得迁延。

    剿灭万余大军是需要时间的,不快点行动,汉军随时能够回头。

    天气越来越冷,安平军若是还在野外奔波,大批的战马就得冻死,若撤军而走,黄巾军这个屏障就没了,那他出兵是过来旅游的吗?

    带着四千骑兵上万匹马,转一圈就回去了?他闲的没事干了吗?

    这万余人,到不是什么问题,大不了当他们不存在,刘襄随时能够脱身而走。

    得到就赚了,得不到拉倒,刘襄是来解围了,目的达到就好。

    他最在意的还是诏安,他是真希望皇甫嵩能够信守承诺。

    诏安这个饵料,他拒绝不了,万一成了呢,就省了很多功夫,安平军也会少死很多人。

    城中黄巾在骚动,城外大营人心不宁,安平军的骑卒随时准备跑路。

    皇甫嵩脱身了。

    刘襄在赌。

    张宝在思考。

章节目录

三国:我被黄巾裹挟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釜中囚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釜中囚并收藏三国:我被黄巾裹挟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