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刚刚加入琼海国商众便开始进入立法院,开始为自己的利益做出努力,对此朱允熥也没说什么,因为他的心思已经落在攀升科技树上的。

    正如张定边分析的那样,立法院看似公正,但实则是将暗中争斗摆到明面上,而真正的操手还是朱允熥,同时也将某些矛盾约束起来,一时利益有损也可以等下一次编修扳回来,避免死仇的出现,出了大祸朱允熥也可以锅甩出去。

    这些商众在这套规则里翻不了天,就算看透了只要还有既得利益者,或者有成为既得利益的可能,聪明人都会沉默,因为不玩这一套剩下的选择只有掀桌造反。

    “大王,这黏土还是不行,耐不住高温……”

    又是一炉粗胚爆裂,负责炼钢的刘汉捡起一块破碎的瓦片摇头道。

    “看样子只能去是中原找了!”

    看了手中断裂的瓦片,朱允熥苦笑道,“继续琢磨工艺,这黏土的问题我来解决!”

    想点科技,基础的炼钢法就必须点出来,点不出钢,锻不出合适的基础钢材,后面一系列的谋划都是空。

    炼钢这一块,琼州已经完成理论的验证,风箱结合焦煤完成控温,十人一组每天都可以搞出三四十斤合格的钢铁,可这效率太低,大规模的生产想都别想,必须使用高炉。

    可高炉所需的耐热黏土器皿,就成为了拦路的第一只大老虎。

    “大王放心,工艺上我们会继续改进,只要合适的黏土搞来了,咱琼州一定能炼出中原都练不出钢!”

    刘汉为章丘的铁匠,打了一辈子的铁,偶尔也能砸出钢来,但没经过总结的一切都是偶然。

    琼州要做的就是将过去的偶然变成必然!

    三年前的黄河夺道,失了所有的的家当,本以为这辈子就这样了,没想到来了琼州,生活再一次变好,又学到了了不得技艺,若是不能给大王将钢量产出来,刘老汉觉得往后的饭他是没必要吃了。

    “你之前说淄博可能有合适的黏土对吧?”

    黏土的运用,最早起于商朝用于炼铜、

    从古至今冶金一行,鲜少能摆脱源与黏土的限制,清末炼钢选址湖北汉阳钢,重点考虑就是湖北境内存在有高品质的耐火黏土。

    朱允熥没研究过这些,只能通过刘方等老老铁匠口述去打听消息。

    好在方向已经有了……淄博!

    “淄博肯定有,老汉的祖先曾说过,淄博小山口一代产出的黏土最佳,此事老汉还和几个铁匠讨论过,全都提及到这一点!”刘老汉锚定道。

    “我知道了,如果真的有本王一定给你们搞过来,天气越来越热了快去休息吧!”

    自五月,海口的气候一天比一天炎热,加上海面不断蒸发水汽,整个琼州形同一个大蒸锅。

    “那老汉先做别的去了!”

    “去吧!”

章节目录

我在大明当皇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荣王小盖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荣王小盖子并收藏我在大明当皇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