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请坐,荀公……荀监军请坐。”陈佑唤人上了热茶,将敞口小盏向二人递了来,便开始讲述局势。

    “二位应当对颍川的局势有所了解,如今波才率黄巾八万人,自东方起兵,盘踞鄢陵,正在向长社进攻。除此以外,各县周围还有四起的少量黄巾,虽不成气候,也扰人心烦。”

    阿楚皱眉:“八万人?”

    依她的记忆,黄巾军主要由寇匪百姓组成我,除了正儿八经能作战的青壮以外,还有妻儿父母等老幼随行,并且后者人数是远多于前者的。

    荀彧本想开口,偏头看见阿楚这般神色,便闭上了嘴,让她先说。

    阿楚想了想,又问:“陈县令见过波才军吗?”

    陈佑闻言一怔,还是摇头,老实回答:“佑不才,到现在仅仅指挥县兵击退过两波黄巾杂兵,人数不过一两千而已。”

    “黄巾是农民起义,与官军不同,数量虽大,却有不少是拖家带口的。波才报数八万,实际上有战斗能力的人,恐怕不到一半吧?”

    陈佑愣了一愣,没想到她如此敏锐。然而他是求稳的人,在真正见过波才军前,也不敢立刻判断,只好笑着称赞:

    “亭主眼光犀利。只是事关一县存亡,佑不能轻易下定论。”

    阿楚微笑:“没关系。陈县令谨慎行事,于阳翟百姓来说都是好事。

    只是还有一事,于我是重中之重,请您务必诚实作答。”

    “您是说?”

    “阳翟城内,现在可用的将士到底有多少?”

    ……

    “啊——”

    阿楚扑到铺着厚厚被褥的床榻上,把披风揉成一团抱在怀里,在床上翻来覆去打了两个滚。

    高玥看她放松下来的模样,忍不住笑了。她一边解下身上盔甲,一边转头看向阿楚:

    “主人很开心?”

    “是啊。阳翟士兵三千人,其中至少一千五是上过战场、可用的精兵,这已经很超出我的预料了。

    而且,陈佑也太大方了,说为了抗贼可让我随意调动他们,我现在相信他是个好官了。”

    阿楚在雒阳的那些年,其他长进未必有多大,却是见过不少次世家的贪婪嘴脸,对这些特权阶级的滤镜早就碎了个干净。

    陈佑这个等级,虽然官职不大,但也是切切实实掌握了实权的。以她对大部分(靠裙带关系上位的)官员的了解,危难当头时做做表面工夫是最基础的,可是一旦要从他们手中拿下点什么,就费点功夫了。

    眼下时局不定,粮草兵马是最重要的东西,陈佑割让县兵已是不易,还连带着倒贴了自己的私兵,这种做法,就是在寒门出身的官员中也不常见,更何况他还姓陈。也难怪阿楚称赞他是好官。

    高玥虽然不懂其中关窍,但对阿楚的结论表示赞同。她点点头:“主人说得是。阳翟附近虽然空旷,但百姓生活不算太困难。”

    高玥是被宦官收养的,在改姓之前,应是见过不少民间的困苦景象的。即便是帝都附近,贱民的生活也不会好到哪里去,有秦妙的经验在前,阿楚可以猜到她都经历了什么。

    因此,高玥说阳翟百姓生活尚可,那应当就是真的可以了。

    想到这里,阿楚忽然从床上坐起来:

    “玥娘,明日先替我看一看班吧?”

    “看班……?”她迟疑了一下,对阿楚突然蹦出的生僻用词有些不理解。

    “嗯,就是替我坐镇。城内有校场,你可以在那里训练士兵,有什么情况可以和文若讨论。”

    高玥明白了,但她又抓住了另一个信息点:“您自己呢?”

    “我听陈县令说,四日前他打退一波黄巾,到现在都无人来犯,现在还算安稳,所以想外出看一看。”

    阿楚低头摸着披风,一点一点抚平上面的褶皱,过了一会儿,又开口道:“东部波才军应该已对上了公伟(朱儁)将军他们,暂时不会往西。附近的杂兵连陈佑一人都能击退,算不上问题,玥娘和文若一定也能解决。”

    “所以,您是要……?”她有点固执地追问。

    阿楚对她有收留知遇之恩,她对此心怀感激,因此更不愿意阿楚犯险,才会多问几句。

    “玥娘不用担心,”阿楚放下披风,站起身,走到窗边铜镜前,看了眼映出的人影,嘴角勾起了笑容,“我只是想看一看,阳翟是否有什么能人异士,可以为我所用。”

章节目录

[三国]英雌养成手册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应洗红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应洗红并收藏[三国]英雌养成手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