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超的战术很简单。

    给予足够的压力,让魏军骑兵心理崩溃。

    这是一种很凶险的战术。

    因为曹真也有可能一个突击,围困西凉铁骑。

    想在两军在安定地区互相追逐,相隔大概二三十里。

    骑兵突击,转瞬可至。

    双方相互奔跑行军,斥候都能听到震耳发聩的声音。

    马超对于距离的掌控,十分地巧妙。

    最近不会低于二十里,最远也不会超过五十里。

    因为他的麾下,有一支最精锐的斥候部队,全部是西凉羌人组成。

    他们的骑射,可谓是天下无双。

    在斥候战中,从不会畏畏缩缩。

    看到敌人数量少,那么他们就会一拥而上。

    倘若敌人太多,羌人也会仗着两匹马的优势,快速撤退。

    曹真麾下,也有大量的乌桓人、匈奴人,但这两族逐渐被同化了。

    怎么说呢。

    乌桓、匈奴都被曹操迁徙到了内地,他们连像样的牧场,都没有了。

    以前乌桓、匈奴作战,都是骑兵纵横驰骋。

    现在大都是步骑。

    很多乌桓、匈奴人,已经学会了耕种。

    他们已经不是纯粹的草原雄鹰了。

    现在真正占据大片牧场的,是鲜卑人。

    鲜卑人桀骜不驯,北境数次作乱,都是他们发动的。

    没有了牧场,匈奴、乌桓仍然需要服兵役,被征召为骑兵。

    但他们的作战能力,大大地降低,也就比中原人强那么一点。

    他们部族的习惯,也有所更改,不需要通过残酷的厮杀。

    以前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才诞生了无敌的骑兵。

    现在乌桓、匈奴学会了农耕,逐渐稳定,也就失去了那一种血性。

    羌人不同。

    他们在西凉这片土地上,争斗了数百年。

    中原起动乱,他们谋逆。

    中原太平,他们也谋逆。

    生死看淡,不服就干。

    大汉的内乱,多由西疆引发。

    在一次次角逐中,双方各有损伤。

    最难受的还是曹真。

    因为他芒刺在背,不知道如何摆脱。

    他试图与马超决战,结果马超宁愿退避三舍,也不迎战。

    就是玩儿。

    看看谁玩不起。

    曹真人多势众,却也追击不到西凉铁骑,只能干瞪眼。

    他也不敢追击过甚,导致马力消耗。

    这样容易被马超反击,含恨当场。

    曹真第一次感受到了骑兵作战的艰难!

    魏军中,人均战马少,又存在具装骑兵,一身铠甲。

    根本跑不过马超。

    但真要因此轻视马超,又会遭逢灭顶之灾。

    长此以往,军心必然溃散,

    曹真只好以粮道为诱饵,逼迫马超决战。

    可是马超沉着冷静,纵使粮食被劫掠,他也无动于衷。

    接连损失几次,马超都选择了旁观。

    可恨的是,曹真劫掠了这些粮草,也无法带走,因为马超的部队,就在附近。

    倘若带着辎重,骑兵容易被追上。

    曹真只能忍痛焚烧粮草。

    到了后来,汉军运输直接不走三辅之地了。

    而是从子午谷运输。

    子午谷可直通汉中、长安,只不过这条路十分狭窄,根本不适合大规模地运输。

    不过不要紧,在沉重的压力下,曹真支撑不住了。

    仅仅七天,战马的体能消耗,就达到了极致。

    再加上干粮耗尽,曹真只能选择退兵。

    马超抓住了机会,专门屠戮落伍的骑兵,杀敌超过了两千。

    曹真灰溜溜地逃回河东,为战马补充体能。

    战马在作战的时候,需要**粮,才能保证战斗力。

    比如大豆之类的。

    草原的骑兵更注重这样的饲养,称为养膘。

    为了保持战马的状态,牧民们会在草料中添加盐巴。

    每隔一段时间,喂一些青稞、豆料、或者是高粱、荞麦、燕麦等“带种籽”的精饲料。

    所以盐为何这么重要,常常被列为战略物资。

    因为战马也需要盐分的补充。

    就和大象不能担任中原主战兵种一样,因为它每天需要花费十几个小时在吃饱上。

    倘若战马也只吃草,也会耗费大量的精力在啃草上。

    一匹战马为了保持奔跑的能量,也是需要进食十几个小时。

    战争不会给骑兵这样的机会。

    因此精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三国:重生为阿斗,开局扶刘备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寻一盟主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寻一盟主并收藏三国:重生为阿斗,开局扶刘备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