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哥儿过来玩是早就定下的, 金生早前抽空回来讲过一声。
哪怕平时偏心老二一家,老太太得知是状元家的小官人要过来,都告诫家里的老老少少要安分些。
文哥儿和金生玩得好, 给王文素孩子带什么礼物,给金生家几个弟弟妹妹便带了什么礼物。
那几个小孩平日里就算是皮上天,拿了文哥儿送的玩具也乖得不得了, 好奇地打量着文哥儿一行人。
小孩子还只是满心好奇,金生祖母可真是高兴得快晕厥过去了。
别看京师遍地都是官,可他们这些寻常人家能接触到举人老爷的机会都不多,可别提钱福他们这一溜的庶吉士了。
文哥儿这一行人里头, 最不济的也是谢正这个正在塾馆念书的少年郎。同样一看就是个读书人!
这样一群人到她们家来做客,简直是祖坟上冒青烟了。
别说借个灶头了,就是让她们把房子全让出来自个儿睡猪圈去, 老太太也是心甘情愿的。
早前她只觉得大儿媳和长孙也就是能赚钱而已,如今却是越想越觉得长孙可能有大出息!
瞧她这孙子与那群庶吉士们站在一起, 怎么看怎么像个读书苗子。
那可是庶吉士!
听大儿媳说, 三百多个新科进士里头只能挑出二十个庶吉士!
要不是大儿媳和长孙在王家做事, 她们说不准一辈子都不知道庶吉士到底是什么。
现在她们家却能接待这么多庶吉士!
瞧那个又年轻又俊的,据说就是今科探花郎。
老太太欢喜得不得了,瞪了一眼探出头来想说点什么的二儿媳,要二儿媳快去烧火, 哪怕烧些热水给贵人们净手也好。
听人说,京师那些贵人上茅厕都有专人捧着热水和香巾等着伺候!
金生家这样热闹,连里长都给惊动了,领头过来看看是怎么回事。
里长乃是从乡中丁多粮多的人家中推选出来的, 平时负责组织底下百户人家进行春秋两季的社祭会饮, 有个什么政令或者征召令都是由他们负责传达和安排。
陆家村这位里长年约四十五六岁, 生得一副河目海口,一看就是个能说会道的。
他过来一打听,才知晓这些人竟都是文哥儿这个三岁小娃娃带过来的。
这样的小娃娃可不一般。
里长笑呵呵地凑上前陪着说话,在大伙决定中午吃饺子时还捋起袖子表示自己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和面老手,他擀出来的饺子皮就没人说不好的。
那热络的模样,看得金生一家老小都一愣一愣的。
老太太只恨自己儿子一个两个都不会来事,饺子皮谁不会擀啊,愣是让里长把活儿抢了去!
这下连金生那个一天到晚埋头读书的二叔都被撵去帮忙擀饺子皮。
文哥儿平时也经常吃饺子,不过很少看人擀饺子皮,兴致勃勃地在旁边瞅了半天,还自己抢过根圆溜溜的擀面杖哼哧哼哧擀了几下。
见文哥儿玩得这么高兴,王守仁他们也没嫌农家灶房脏乱了,捋起袖子各显其能,揉面的揉面,擀皮的擀皮,剁馅的剁馅,争取能早点吃上自己亲手包的饺子。
文哥儿个头小,参与度却格外高,这里想玩玩,那里也想玩玩,偏他年纪太小,干啥啥不成净添乱。
最后还是王守仁这个亲哥看不过去,直接把他撵去外头追鸡玩去。
金生家养了好几只鸡,全是为过年准备的,到那时不管是自家吃还是卖了换钱都成。
老太太见文哥儿兴冲冲撵着鸡满院子跑,不由问大儿媳要不要宰只鸡招待客人。
乳娘看出老太太肉疼得很,摇摇头说道:“不用了,文哥儿他们不缺几口鸡肉。”
文哥儿在院子里撩鸡逗狗老半天,鼻子忽地动了动,闻见了饺子的香味。
文哥儿这才放过了被金生喊过来背着他走了一圈的大黑狗,跑到灶边问他哥:“好了吗?可以吃了吗?”
他踮起脚往锅里一看,锅里一个个饺子已经飘起来露出白白的肚皮啦!
王守仁瞅他一眼,说道:“你鼻子倒是灵。”
“那当然,哪里有好吃的都绝对瞒不过我。”文哥儿特别骄傲。
他去洗净了手,端了碗热腾腾的饺子和金生家几个孩子一起尝鲜,都是集市上买来的新鲜肉菜,菜是现摘的,肉是现宰的,饺子皮还是大伙一起现擀的,吃着总感觉特别香。
谢豆就着文哥儿的吃相,也连吃了好几个被钱福他们包得鼓鼓的饺子,只觉自己似乎比平时饿多了,饺子吃起来也比平时好吃多了。
金生几个堂弟也在陪着吃,木生、水生、火生和年纪最小的土生一开始还有点拘谨,看文哥儿两人都吃得开开心心,也不那么腼腆了,基本是两口就解决掉一个饺子。
看得谢豆有些吃惊。
还是木生话多起来了,谢豆才知道他们平时可没多少机会吃饺子,哪怕是吃饺子也是没有肉馅的,一般只有冬至和过年才舍得割块猪肉。
他们最开心的,就要数村里有人要杀猪的时候了。
因为他们祖父每次都会去帮忙杀猪,帮着杀好以后总能带点便宜的边角肉回来。
那段时间他们家做菜都特别舍得放油,吃着香喷喷的!
要是他们能趁着刚熬完猪油那会撒泼打滚多多耍赖,还能吃上油汪汪的猪油拌饭!
特别好吃!
每粒米都香得让人口水直流!
谢豆是第一次听说这些事,被木生他们讲得一愣一愣。
他们平日里要是食欲不振,家里就会变着法
哪怕平时偏心老二一家,老太太得知是状元家的小官人要过来,都告诫家里的老老少少要安分些。
文哥儿和金生玩得好, 给王文素孩子带什么礼物,给金生家几个弟弟妹妹便带了什么礼物。
那几个小孩平日里就算是皮上天,拿了文哥儿送的玩具也乖得不得了, 好奇地打量着文哥儿一行人。
小孩子还只是满心好奇,金生祖母可真是高兴得快晕厥过去了。
别看京师遍地都是官,可他们这些寻常人家能接触到举人老爷的机会都不多,可别提钱福他们这一溜的庶吉士了。
文哥儿这一行人里头, 最不济的也是谢正这个正在塾馆念书的少年郎。同样一看就是个读书人!
这样一群人到她们家来做客,简直是祖坟上冒青烟了。
别说借个灶头了,就是让她们把房子全让出来自个儿睡猪圈去, 老太太也是心甘情愿的。
早前她只觉得大儿媳和长孙也就是能赚钱而已,如今却是越想越觉得长孙可能有大出息!
瞧她这孙子与那群庶吉士们站在一起, 怎么看怎么像个读书苗子。
那可是庶吉士!
听大儿媳说, 三百多个新科进士里头只能挑出二十个庶吉士!
要不是大儿媳和长孙在王家做事, 她们说不准一辈子都不知道庶吉士到底是什么。
现在她们家却能接待这么多庶吉士!
瞧那个又年轻又俊的,据说就是今科探花郎。
老太太欢喜得不得了,瞪了一眼探出头来想说点什么的二儿媳,要二儿媳快去烧火, 哪怕烧些热水给贵人们净手也好。
听人说,京师那些贵人上茅厕都有专人捧着热水和香巾等着伺候!
金生家这样热闹,连里长都给惊动了,领头过来看看是怎么回事。
里长乃是从乡中丁多粮多的人家中推选出来的, 平时负责组织底下百户人家进行春秋两季的社祭会饮, 有个什么政令或者征召令都是由他们负责传达和安排。
陆家村这位里长年约四十五六岁, 生得一副河目海口,一看就是个能说会道的。
他过来一打听,才知晓这些人竟都是文哥儿这个三岁小娃娃带过来的。
这样的小娃娃可不一般。
里长笑呵呵地凑上前陪着说话,在大伙决定中午吃饺子时还捋起袖子表示自己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和面老手,他擀出来的饺子皮就没人说不好的。
那热络的模样,看得金生一家老小都一愣一愣的。
老太太只恨自己儿子一个两个都不会来事,饺子皮谁不会擀啊,愣是让里长把活儿抢了去!
这下连金生那个一天到晚埋头读书的二叔都被撵去帮忙擀饺子皮。
文哥儿平时也经常吃饺子,不过很少看人擀饺子皮,兴致勃勃地在旁边瞅了半天,还自己抢过根圆溜溜的擀面杖哼哧哼哧擀了几下。
见文哥儿玩得这么高兴,王守仁他们也没嫌农家灶房脏乱了,捋起袖子各显其能,揉面的揉面,擀皮的擀皮,剁馅的剁馅,争取能早点吃上自己亲手包的饺子。
文哥儿个头小,参与度却格外高,这里想玩玩,那里也想玩玩,偏他年纪太小,干啥啥不成净添乱。
最后还是王守仁这个亲哥看不过去,直接把他撵去外头追鸡玩去。
金生家养了好几只鸡,全是为过年准备的,到那时不管是自家吃还是卖了换钱都成。
老太太见文哥儿兴冲冲撵着鸡满院子跑,不由问大儿媳要不要宰只鸡招待客人。
乳娘看出老太太肉疼得很,摇摇头说道:“不用了,文哥儿他们不缺几口鸡肉。”
文哥儿在院子里撩鸡逗狗老半天,鼻子忽地动了动,闻见了饺子的香味。
文哥儿这才放过了被金生喊过来背着他走了一圈的大黑狗,跑到灶边问他哥:“好了吗?可以吃了吗?”
他踮起脚往锅里一看,锅里一个个饺子已经飘起来露出白白的肚皮啦!
王守仁瞅他一眼,说道:“你鼻子倒是灵。”
“那当然,哪里有好吃的都绝对瞒不过我。”文哥儿特别骄傲。
他去洗净了手,端了碗热腾腾的饺子和金生家几个孩子一起尝鲜,都是集市上买来的新鲜肉菜,菜是现摘的,肉是现宰的,饺子皮还是大伙一起现擀的,吃着总感觉特别香。
谢豆就着文哥儿的吃相,也连吃了好几个被钱福他们包得鼓鼓的饺子,只觉自己似乎比平时饿多了,饺子吃起来也比平时好吃多了。
金生几个堂弟也在陪着吃,木生、水生、火生和年纪最小的土生一开始还有点拘谨,看文哥儿两人都吃得开开心心,也不那么腼腆了,基本是两口就解决掉一个饺子。
看得谢豆有些吃惊。
还是木生话多起来了,谢豆才知道他们平时可没多少机会吃饺子,哪怕是吃饺子也是没有肉馅的,一般只有冬至和过年才舍得割块猪肉。
他们最开心的,就要数村里有人要杀猪的时候了。
因为他们祖父每次都会去帮忙杀猪,帮着杀好以后总能带点便宜的边角肉回来。
那段时间他们家做菜都特别舍得放油,吃着香喷喷的!
要是他们能趁着刚熬完猪油那会撒泼打滚多多耍赖,还能吃上油汪汪的猪油拌饭!
特别好吃!
每粒米都香得让人口水直流!
谢豆是第一次听说这些事,被木生他们讲得一愣一愣。
他们平日里要是食欲不振,家里就会变着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