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小罐子,分别放着调味儿的东西,还有两样分例外的点心。

    她开门见山:“你有什么事吗?”

    小宦官支支吾吾地说:“我经常肚子疼……”

    “很多病都可能是肚子疼。”她说,“坐下吧,给你诊个脉。”

    又问他几岁,在哪里工作,什么时候开始疼,具体肚子的哪个地方疼,还有没有别的症状。

    他说自己十二岁,七岁就被送进宫了,在尚膳监做事,疼有一个多月了,就是肚脐周围,而且……大便的时候好像看到过虫子。

    程丹若叹气:“蛔虫病,给你开个乌梅丸吧。”

    然而,乌梅丸容易开,司药的库房却没有成药。

    这个部门本来只是管后妃药方脉案的地方,库房里的药材并不多,以红花、生姜、人参、当归之类的固元补气类药材为主,如今虽然药材多了,却仍然没有药丸类的药品。

    因为,没人做。

    御药房也没有,只有太医院有。

    “罢了。”程丹若许久不曾动手制药,也手痒,“明儿再来,我晚上做一些。”

    “姑姑慈悲!”小宦官又惊又喜,跪下给她磕了两个头。

    程丹若:“……倒也不必。”

    于是下午,她先给月经过多的宫婢施针,止住血,再开安冲汤,让她回去煎药喝下,多多休息。

    再去库房拿药,做乌梅丸。

    药方为:乌梅肉、花椒、细辛、黄连、黄柏、干姜、附子、桂枝、人参、当归。

    药材倒是都有,只有人参贵了点。但宫里最不缺的就是药性流失的人参,甚至只要拿得不多,完全可以直接拿。

    程丹若用的是分给她的份额。

    这东西制作极其简单,磨粉过筛,用水和丸,不用蜜,成本太高了。

    感谢之前晏鸿之的香道培训,她做得愈发得心应手。

    第二天,小宦官提着食盒,忐忑地过来拿药。

    程丹若给他一个小瓶子:“一次一颗,早晚两次。”

    小宦官喜不自胜,又局促:“不知要多少银钱?”

    “吃了你的东西,不收钱了。”她生怕他再跪下磕头,冷冰冰道,“没别的事,你可以走了。”

    “多谢姑姑!”

    小宦官拿着药跑了。

    他叫小果子,如前文所说,是尚膳监的宦官。而尚膳监的职能就是后世较为熟悉的御膳房,负责皇帝的饮食。

    这是一个庞大的部门,和宫廷的其他部门,都有密切且频繁的往来。

    简而言之,消息传得特别快。

    小果子连吃三天乌梅丸,果然打掉了一些蛔虫。他喜不自胜,闲来没事就和人念叨,膳房的大太监小宦官虽然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却也知晓,内廷有个女医会看病。

    而在内廷,程丹若已经有些名声了。

    平时行走宫内,已经会有小宫婢向她示好,叫她“程姑姑”,语气热切,好像她不是最低品阶的女史,而是尚宫。

    听来不可思议,事实却真有这么荒诞。

    因为,宫人看病实在太难了。

    按祖制,宫嫔以下生病,医者不能入宫,以证取药。

    意思是说,只有嫔以上的妃子能够让太医进宫看病,位份低的妃嫔和宫人们只能说症状,然后到司药去拿药吃。四舍五入,等于生病去药房,让药剂师给你提供药物。

    当然,规矩是死的,倘若有皇帝的额外准许,也可以得到医生诊治,一般就是外面的女医或者懂医术的太监(他们平时只给后妃看病),太医想都不要想。

    但无论有多少种特例,终归是特例,少数人群才能享有。

    绝大部分的宫人就是自己吃药,听天由命。

    常言道,时势造英雄,平台何尝不是呢?

    在外头,哪怕平头百姓,也会优先选择药房的老大夫,可皇宫这么个富贵至极的地方,近万宫人只有程丹若一个选择。

    程丹若为此振奋,亦为之怜悯。

    她考虑几天,问吉秋:“你要不要跟我学医?”

    吉秋毫不犹豫地答应:“请姑姑教我。”

    后宫落锁早,夜间,宫人有大把的时间消遣,最受欢迎的是下棋,不费眼睛又能打发时间。

    程丹若吃过晚膳,便在屋里教课。

    时代所限,她并不打算教太多现代医学的知识,宫内既然缺医生,最要紧的就是培养一批能看病的大夫。

    而教案是现成的。

    曾经,在许多看不起病的地方,有很多大夫拿着这么一本书,边学边治,拯救了无数看不起病的人。

    这就是《赤脚医生手册》。

    “看病的第一个任务,你知道是什么吗?”

    吉秋答:“望闻问切。”

    “不对。”程丹若说道,“看病的第一步,是询问病史。病人告诉你自己哪里不舒服,是主诉,接着你要弄清楚他病痛的过程,什么时候开始的,一开始是哪里不舒服,还有什么一同出现的症状……”

    吉秋奋笔疾书。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脚步声。

    掌药端着一碗汤圆,既踟蹰又坚定地走进来,问她:“介不介意多教一个?”

    程丹若失笑:“你也真实诚,叫我吃了你的汤圆再提,我哪好意思拒绝?”

    “现在吃也不迟。”掌药把碗往她跟前一放,搬椅子过来,觑眼吉秋的笔记,“给我抄一抄。”

    *

    “……宫人、女秀才多师程氏,宫中习医之风渐盛。”

    ——《夏宫杂忆》,梁寄书(夏)

章节目录

我妻薄情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青青绿萝裙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青青绿萝裙并收藏我妻薄情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