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故人 (1/2)
不出燕人所料, 在燕地使臣去往埕陵表达了燕、越两地的想法后,殷王果然大怒。但燕人挑选的这个时机太好, 殷王不希望太子的登位仪式受到影响,因此还是忍着怒气答应。
消息传来长颍后,长颍满朝上下欢呼不止。
不到三日,皎皎就随着越鲥开始了赶赴燕地的行程。
一切果真被他料中。
皎皎坐在马车里,想到自己今生居然还有回祈水郡的一日,仍旧是有些回不过来神。
越鲥见她接连几日都显得有些心不在焉,也随着想起皎皎与他说过的身世。祈水郡毕竟是她待了那么多年的地方, 她对那地方有眷恋也正常。
即便知道皎皎的表现情有可原, 但越鲥仍旧是有些醋。
他想,她爱长颍须得爱过祈水郡才行。祈水郡只是她童年所居住之地,长颍才是她要待一辈子的城市。
想起要留皎皎在长颍, 越鲥又想起了皎皎的娘, 那位远在魏国王都的魏王后。
他开始头疼起来:到底如何才能把魏王后带来长颍?
玉年说得没错, 尽管他没有称霸六国的野心, 但哪怕为了皎皎, 为了他自己,他也得让越国再次强大起来才是。
越鲥心中暗暗下定决心。
此次远赴燕地的祈水郡, 乃是越鲥成为越王来第一次远行。
随行的宫人侍卫众多, 浩浩荡荡, 达千人之数。从随侍的奴仆、马夫厨娘到保护国君安危的侍卫士兵,应有尽有, 派头的确不小。
没办法,毕竟是去和其他两地的国君会面, 安危必须要考虑, 其次面子也不能输。越人最看重面子, 就连这次越鲥与其他两地的国君会面穿的衣衫,都是宫中几十位绣娘熬夜精心准备的新衣。
车队从长颍出发,向着燕地的祈水郡而去。
燕人之所以把这次的会盟定在祈水郡不是没有原因的。在祈水郡之前,幽平郡位于越、殷、燕三国的交界,但是多年前幽平郡被殷人夺走,祈水郡便顶替幽平郡成了燕国与其他两国的交界城市。
殷、越两国有仇,会盟地点放在这两国都不合适,既然会盟是由燕往牵头,那么地点自然也该放在燕地。
果不其然,越国和殷国的人都没有对这个会盟地点提出异议。
长颍距祈水郡太远,便是有意加快行程,一路奔波赶去也要十日左右。
舟车劳顿,人哪怕整日坐在马车上,也不会觉得太舒服。但是幸好路上也发生了一些有趣的事情,让旅途变得没那么无趣。
听到敲锣打鼓的声音,越鲥掀开车帘,看了外面一眼后,笑道:“是有新人在迎亲。”
除了画舫上演的女儿戏,皎皎还从没见过越人成亲的情景。
她跟着向外看去,只见外面一位穿着红衣衫的新郎正背着新娘,笑容灿烂,高声歌唱着新婚的贺词,在两边亲友的喝彩和嬉笑声中,一步步向前走去。
他走得稳健,长相普通,但一双眼却亮如星辰,满满的都是喜悦。新娘伏在他背上,搂着他的脖子,含羞带怯,眼中同样柔情万种。
此情此景,谁看了都忍不住要面带微笑。
皎皎虽不认识这对年轻的新人,但还是为他们感到高兴。她由衷道:“真好。”
越鲥的目光落到这对新人耳上同样的坠子,失神片刻。
他不由自主地抚上自己的耳垂,许久才道:“……是很好。”
皎皎被他的动作吸引,顺着看过去,才发现他的两个耳垂也有小小的洞眼。
想起越地男子有佩戴耳坠的习惯,她笑:“越鲥,我没见你戴过什么耳饰。”
越鲥摸了摸耳垂:“我从小不爱戴坠子,后来没怎么注意,洞眼就合上了一只。”
“合上了也没什么。”
皎皎注意到他抚的耳垂是右耳,愣了一愣,安慰他:“不是非戴不可的。”她老实说出心里话:“你长得好看,戴不戴都很好看。”
越鲥的眸光从皎皎白皙漂亮的两个耳垂划过,心里生出几分异样。
指尖摩挲几下耳垂,等皎皎从外面收回视线,复又低头看书,他才自言自语似的低声喃喃:“……将来还是要戴一次的。”
十日后,从长颍出发的车队终于抵达燕地。
皎皎一想到自己离祈水郡越来越近,一颗心也不由高高悬起。重新回到故地,即将见到故人,总是令人忍不住生出近乡情怯的情绪来。
马车在城门口停下的时候,她忽的问身边的越鲥:“越鲥,我和你认识两年多了,你觉得我现在和两年前相比变化大么?”
越鲥不知她为何如此问,但还是回答:“我觉得变化不大。你一直是皎皎。”
说得也对。她一直是她。
皎皎想了想:“是这个道理。”
她焦虑的心情被越鲥的一句话抚平。
前去与城门守卫交涉的侍卫回来,向马车里的越鲥回复:“国君,燕王说客栈简陋,因此特地在郡守府扫榻相迎,邀请您和殷王在会盟期间住在郡守府里。”
越鲥摆手:“那就听燕王的吧。”
他没注意到身旁皎皎握着书的手一瞬间捏紧的动作。
来自越地的国君车队终于进入祈水郡内。越人一部分人随着越鲥进入城中,一部分留在城外,暂时驻扎下来。
皎皎坐在马车里,听着马车外祈水郡百姓说的熟悉的雅言,恍然隔世。
居然真的回来了。
她还是有些不敢相信。
这种如置梦境的感受在进入郡守府后更加强烈。开门的杂役低着头,皎皎还是认出他就是那位给自己问早安问了好多年的福润。
福润人拔高很多,一直低头,和她印象中偶尔会同她开几句玩笑的模样有些不同,看上去稳重许多。
皎皎的脚步在经过他时停了一下,但见越鲥回头看来,还是继续提步向前走。
她跟在越鲥身后,与他一起随着郡守府内引路的奴仆向前走,穿过花园,每走一步,过往的记忆就再次浮现在脑海中,清晰地像是发生在昨日。
这条路,这个花园,她怎么会不熟悉。
有好几年,她都是挎着装满糕点的小篮子来这里,每日都要走过这条路,每日都要穿过这个花园。
好像什么都没变,又好像什么都变了。
在越鲥的坚持下,皎皎和他住在一个院子的相邻的两间屋内。
两人还没到院子里还没多久,燕王就派人来请越鲥去主厅,既是作为地主宴请越鲥,也是要与他说话。
被遣来的燕地奴仆说:“殷王还未赶到祈水郡。国君说是想先与您说两句话。”
这是在殷王来之前先对一对各自的想法?
玉年了然,劝越鲥:“我们该去听听燕王对于这次会盟的具体想法。”
无法推拒,越鲥只能留下皎皎一人在院子里,对她说:“我这次赴宴,应当要很晚才回来。你若是肚子饿了就与仆人说,让厨娘为你做。”
皎皎沉默片刻,却抬眸看他:“稍作修整后,我想出去郡守府走走。”
顿了顿,她道:“……越鲥,城里有许多看我长大的人。他们曾经待我很好。我想去见见他们。”
越鲥愣了愣,道了声好。
迟疑一会儿,他嘱咐道:“记得带上两个侍卫再出门,不然我不放心。”
皎皎点头,越鲥这才留下几个奴仆和侍卫在院中,转身带着玉年去赴宴。
越鲥一走,院子里的侍卫也走了大半,空荡了下来。
皎皎没什么胃口,随便吃了几口饭菜垫下肚子,就迫不及待地带着侍卫出了门。
——在祈水郡,她实在是有太多想见的故人。
这是寻常又不寻常的一日,十七和以往一样正在街头卖货,和一位相熟的客人聊着近来成中发生的新鲜事。
客人来替孩子买不倒翁,十七蹲在地上,一边在自己的货箱里扒拉东西,一边和客人瞎聊天:“……嗐,最近城里谁不是夹紧尾巴做人呢?我十七祖上真是冒了青烟,有朝一日居然能够和三位国君待在一座城里。谁能想到会有这么一日。”
客人也不急着马上要货,站在原地等十七找东西,慢悠悠地与他聊下去:“也是。”
他与十七透露:“我年前还想着要去一趟雍阳,看看王都的风土人情,哪里料得到……”
剩下的话他没说全,十七却听懂了。
——哪里料得到他还没出发,久居王都的国君居然带着一大群人先来祈水郡了。
十七终于从货箱中扒拉出不倒翁。
他起身把不倒翁递给客人,从客人手里接过钱,听客人压低声音道:“你上午看到了没,越王的车队已经进入城中。”
燕人是不习惯谈论国君的,但人都爱看个热闹,客人笑了声,悄声同十七分享消息:“我也算去过许多地方,知道燕地的一些事情。听说越地多美人,这次来的国君年纪虽轻,但爱美人更是出了名。据说现在在越地,人人都知道他爱极了一女,半点都离她不得,就连国君游街,也要把她带上高轿。”
说到这,客人想不通:“到底是长成什么样的美人,才能被一国之主爱重到这等地步?”
说起美人,十七收钱的动作顿了一顿。
他一向是个嬉皮笑脸的人,这会儿脸上的笑却淡了几分。半晌后他才回过神来,表情奇怪:“……你难不成忘了,我们祈水郡多年前也是有过美人的?”
他哼笑:“我想不出更好看的样子了。”
客人知道他在说什么,面容也跟着怅惘一瞬。
他叹道:“长乐巷那一家可惜了。”
但也不敢多说。
两人一时相对
消息传来长颍后,长颍满朝上下欢呼不止。
不到三日,皎皎就随着越鲥开始了赶赴燕地的行程。
一切果真被他料中。
皎皎坐在马车里,想到自己今生居然还有回祈水郡的一日,仍旧是有些回不过来神。
越鲥见她接连几日都显得有些心不在焉,也随着想起皎皎与他说过的身世。祈水郡毕竟是她待了那么多年的地方, 她对那地方有眷恋也正常。
即便知道皎皎的表现情有可原, 但越鲥仍旧是有些醋。
他想,她爱长颍须得爱过祈水郡才行。祈水郡只是她童年所居住之地,长颍才是她要待一辈子的城市。
想起要留皎皎在长颍, 越鲥又想起了皎皎的娘, 那位远在魏国王都的魏王后。
他开始头疼起来:到底如何才能把魏王后带来长颍?
玉年说得没错, 尽管他没有称霸六国的野心, 但哪怕为了皎皎, 为了他自己,他也得让越国再次强大起来才是。
越鲥心中暗暗下定决心。
此次远赴燕地的祈水郡, 乃是越鲥成为越王来第一次远行。
随行的宫人侍卫众多, 浩浩荡荡, 达千人之数。从随侍的奴仆、马夫厨娘到保护国君安危的侍卫士兵,应有尽有, 派头的确不小。
没办法,毕竟是去和其他两地的国君会面, 安危必须要考虑, 其次面子也不能输。越人最看重面子, 就连这次越鲥与其他两地的国君会面穿的衣衫,都是宫中几十位绣娘熬夜精心准备的新衣。
车队从长颍出发,向着燕地的祈水郡而去。
燕人之所以把这次的会盟定在祈水郡不是没有原因的。在祈水郡之前,幽平郡位于越、殷、燕三国的交界,但是多年前幽平郡被殷人夺走,祈水郡便顶替幽平郡成了燕国与其他两国的交界城市。
殷、越两国有仇,会盟地点放在这两国都不合适,既然会盟是由燕往牵头,那么地点自然也该放在燕地。
果不其然,越国和殷国的人都没有对这个会盟地点提出异议。
长颍距祈水郡太远,便是有意加快行程,一路奔波赶去也要十日左右。
舟车劳顿,人哪怕整日坐在马车上,也不会觉得太舒服。但是幸好路上也发生了一些有趣的事情,让旅途变得没那么无趣。
听到敲锣打鼓的声音,越鲥掀开车帘,看了外面一眼后,笑道:“是有新人在迎亲。”
除了画舫上演的女儿戏,皎皎还从没见过越人成亲的情景。
她跟着向外看去,只见外面一位穿着红衣衫的新郎正背着新娘,笑容灿烂,高声歌唱着新婚的贺词,在两边亲友的喝彩和嬉笑声中,一步步向前走去。
他走得稳健,长相普通,但一双眼却亮如星辰,满满的都是喜悦。新娘伏在他背上,搂着他的脖子,含羞带怯,眼中同样柔情万种。
此情此景,谁看了都忍不住要面带微笑。
皎皎虽不认识这对年轻的新人,但还是为他们感到高兴。她由衷道:“真好。”
越鲥的目光落到这对新人耳上同样的坠子,失神片刻。
他不由自主地抚上自己的耳垂,许久才道:“……是很好。”
皎皎被他的动作吸引,顺着看过去,才发现他的两个耳垂也有小小的洞眼。
想起越地男子有佩戴耳坠的习惯,她笑:“越鲥,我没见你戴过什么耳饰。”
越鲥摸了摸耳垂:“我从小不爱戴坠子,后来没怎么注意,洞眼就合上了一只。”
“合上了也没什么。”
皎皎注意到他抚的耳垂是右耳,愣了一愣,安慰他:“不是非戴不可的。”她老实说出心里话:“你长得好看,戴不戴都很好看。”
越鲥的眸光从皎皎白皙漂亮的两个耳垂划过,心里生出几分异样。
指尖摩挲几下耳垂,等皎皎从外面收回视线,复又低头看书,他才自言自语似的低声喃喃:“……将来还是要戴一次的。”
十日后,从长颍出发的车队终于抵达燕地。
皎皎一想到自己离祈水郡越来越近,一颗心也不由高高悬起。重新回到故地,即将见到故人,总是令人忍不住生出近乡情怯的情绪来。
马车在城门口停下的时候,她忽的问身边的越鲥:“越鲥,我和你认识两年多了,你觉得我现在和两年前相比变化大么?”
越鲥不知她为何如此问,但还是回答:“我觉得变化不大。你一直是皎皎。”
说得也对。她一直是她。
皎皎想了想:“是这个道理。”
她焦虑的心情被越鲥的一句话抚平。
前去与城门守卫交涉的侍卫回来,向马车里的越鲥回复:“国君,燕王说客栈简陋,因此特地在郡守府扫榻相迎,邀请您和殷王在会盟期间住在郡守府里。”
越鲥摆手:“那就听燕王的吧。”
他没注意到身旁皎皎握着书的手一瞬间捏紧的动作。
来自越地的国君车队终于进入祈水郡内。越人一部分人随着越鲥进入城中,一部分留在城外,暂时驻扎下来。
皎皎坐在马车里,听着马车外祈水郡百姓说的熟悉的雅言,恍然隔世。
居然真的回来了。
她还是有些不敢相信。
这种如置梦境的感受在进入郡守府后更加强烈。开门的杂役低着头,皎皎还是认出他就是那位给自己问早安问了好多年的福润。
福润人拔高很多,一直低头,和她印象中偶尔会同她开几句玩笑的模样有些不同,看上去稳重许多。
皎皎的脚步在经过他时停了一下,但见越鲥回头看来,还是继续提步向前走。
她跟在越鲥身后,与他一起随着郡守府内引路的奴仆向前走,穿过花园,每走一步,过往的记忆就再次浮现在脑海中,清晰地像是发生在昨日。
这条路,这个花园,她怎么会不熟悉。
有好几年,她都是挎着装满糕点的小篮子来这里,每日都要走过这条路,每日都要穿过这个花园。
好像什么都没变,又好像什么都变了。
在越鲥的坚持下,皎皎和他住在一个院子的相邻的两间屋内。
两人还没到院子里还没多久,燕王就派人来请越鲥去主厅,既是作为地主宴请越鲥,也是要与他说话。
被遣来的燕地奴仆说:“殷王还未赶到祈水郡。国君说是想先与您说两句话。”
这是在殷王来之前先对一对各自的想法?
玉年了然,劝越鲥:“我们该去听听燕王对于这次会盟的具体想法。”
无法推拒,越鲥只能留下皎皎一人在院子里,对她说:“我这次赴宴,应当要很晚才回来。你若是肚子饿了就与仆人说,让厨娘为你做。”
皎皎沉默片刻,却抬眸看他:“稍作修整后,我想出去郡守府走走。”
顿了顿,她道:“……越鲥,城里有许多看我长大的人。他们曾经待我很好。我想去见见他们。”
越鲥愣了愣,道了声好。
迟疑一会儿,他嘱咐道:“记得带上两个侍卫再出门,不然我不放心。”
皎皎点头,越鲥这才留下几个奴仆和侍卫在院中,转身带着玉年去赴宴。
越鲥一走,院子里的侍卫也走了大半,空荡了下来。
皎皎没什么胃口,随便吃了几口饭菜垫下肚子,就迫不及待地带着侍卫出了门。
——在祈水郡,她实在是有太多想见的故人。
这是寻常又不寻常的一日,十七和以往一样正在街头卖货,和一位相熟的客人聊着近来成中发生的新鲜事。
客人来替孩子买不倒翁,十七蹲在地上,一边在自己的货箱里扒拉东西,一边和客人瞎聊天:“……嗐,最近城里谁不是夹紧尾巴做人呢?我十七祖上真是冒了青烟,有朝一日居然能够和三位国君待在一座城里。谁能想到会有这么一日。”
客人也不急着马上要货,站在原地等十七找东西,慢悠悠地与他聊下去:“也是。”
他与十七透露:“我年前还想着要去一趟雍阳,看看王都的风土人情,哪里料得到……”
剩下的话他没说全,十七却听懂了。
——哪里料得到他还没出发,久居王都的国君居然带着一大群人先来祈水郡了。
十七终于从货箱中扒拉出不倒翁。
他起身把不倒翁递给客人,从客人手里接过钱,听客人压低声音道:“你上午看到了没,越王的车队已经进入城中。”
燕人是不习惯谈论国君的,但人都爱看个热闹,客人笑了声,悄声同十七分享消息:“我也算去过许多地方,知道燕地的一些事情。听说越地多美人,这次来的国君年纪虽轻,但爱美人更是出了名。据说现在在越地,人人都知道他爱极了一女,半点都离她不得,就连国君游街,也要把她带上高轿。”
说到这,客人想不通:“到底是长成什么样的美人,才能被一国之主爱重到这等地步?”
说起美人,十七收钱的动作顿了一顿。
他一向是个嬉皮笑脸的人,这会儿脸上的笑却淡了几分。半晌后他才回过神来,表情奇怪:“……你难不成忘了,我们祈水郡多年前也是有过美人的?”
他哼笑:“我想不出更好看的样子了。”
客人知道他在说什么,面容也跟着怅惘一瞬。
他叹道:“长乐巷那一家可惜了。”
但也不敢多说。
两人一时相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