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天刚亮,皇宫含元殿外。

    百官恭恭敬敬地站在殿门外的广场上,迎候西征归朝的摄政王驾临。

    大周立朝至今百年,在历代帝王勤勉治理之下,算得上发展顺遂,百姓安乐。

    然则大树立根百年,暗藏在土壤之下的根系繁多复杂、纠缠交错。朝堂之上派系盘根错节,暗潮汹涌。

    当年先帝病危,各方势力涌动,发动三王之乱,致使朝野一片混乱。

    危难之际,摄政王率勤王之师,立压叛党。在新帝继位后,又以雷霆之势清理了盘踞朝中多年的各派毒瘤,迅速把持朝政。

    其人看似如玉般谦和儒雅,于朝政之上手段却强硬果决。

    然则,其尚未到而立之年便大权在握,锋芒过剩、根基尚浅,亦让一些自以为资历深厚、劳苦功高的老臣,有了发作的借口。

    今日是摄政王回京后首次临朝,四品以上官员悉数到齐,却独独缺了身为百官之首的裴相。

    能站在殿前的,哪个不是人精?又岂能不知这其中的弯弯绕绕。

    “昨儿个裴相还精神抖擞,在朝会上慷慨陈词、声如洪钟,下朝之时走路都带风,全然不似抱恙的样子,今儿就病得连朝也不来上了。”

    “可不是,赶巧挑在摄政王回朝的时候病了……”

    “嘘,别说了。”

    站在含元殿角落不起眼处的两个官员正悄声私语,抬头瞥见程御史的目光正朝他们看来,背脊一凉。

    朝会上不得随意私语,两人赶紧闭了嘴。

    程之衍这人背景硬脾气也跟臭石头似的硬,为人板正,谁的面子也不卖。若是被程之衍抓到把柄可不得了,受其弹劾的没几个人有好下场。

    只是有些话虽不能说不口,但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裴相说是病了,却不见身为其子的裴景先脸上露出一丝忧心之色。

    他这“病”来得突然,这早不“病”晚不“病”的,偏偏挑在摄政王回朝的时候“病”。

    明摆着是仗着自己两朝宰辅的资历和功绩,想在摄政王暌违三年重新执掌朝政之际,给年轻的掌权人几分下马威。

    眼看着朝会时辰将至,远处金辇缓缓朝含元殿靠近,新帝与摄政王甥舅俩素来亲厚,常常同乘一辇来上朝。

    不久后,辇车停靠在含元殿门外。含元殿外重臣齐齐恭迎新帝与摄政王,在听见新帝让他们免礼后,才缓缓起身。

    裴景先在行完礼后自百官中出列,恭身上前一步,朝金辇上的人道:“启禀陛下,启禀摄政王,家父裴敬抱恙在身,今日未能前来恭迎摄政王回朝,还望见谅。”

    这话意思虽恭谦,只是语气听上去没有半分让人见谅的意思。

    一瞬周遭皆静。

    含元殿外众人纷纷低头屏息,眼观鼻鼻观心,谁也不敢置喙半句。

    摆明了是下马威,可就算摄政王心里清楚明白,没有证据,也不能怎么样。人家“病”了,又好声好气地求你见谅,你还能怎样?

    总不能因为这点无凭无据的揣测,就惩处为大周殚精竭虑大半辈子的老臣吧?身为一国掌权人若连这点容人之量都无,怕是要寒了在场诸位臣子的心,被人在背后戳脊梁骨。

    气氛静默了好一会儿,小皇帝明彻缓缓挑开深色车帘,从金辇上下来。

    含元殿外的众臣恭身等着谢纾下来,可等了许久却不见其身影,心下开始疑惑。

    摄政王到哪去了?

    众人正疑惑着,却听小皇帝明彻用略带青涩的嗓音道:“摄政王说今日有要紧事要办,便不来朝会了。”

    众臣:“……”

    闹了半天,摄政王有要紧事不来了,那裴相今日这病装给谁看?

    有好事者偷偷朝裴景先瞧去,裴景先的脸色肉眼可见的多了几分尴尬。

    明彻悠悠地朝裴景先瞥了眼:“适才你说裴相今日称病告假。”

    “是。”裴景先应了声,心里莫名有种不好的预感。

    只听小皇帝“哦”了声,面无表情地道:“摄政王知道今日裴相可能要抱恙。裴相为我大周鞠躬尽瘁,当礼待之,所以他事前已命人备了一份补品聊表心意。”

    这一番话下去,含元殿外的朝臣们倒吸一口凉气。

    小皇帝明彻朝身旁张内官挥了挥手,吩咐张内官把备好的补品呈上来。

    众人的眼睛随着小皇帝的话音朝张内官手中望去,只见张内官恭身捧着一只精致的紫檀木盒上前,在众目睽睽之下打开了盒子。

    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木盒上,在见到盒子里装着的东西那一刻,懵了。

    这里头竟然只放了一根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野山参?

    野山参静静地躺在红色绒布上,风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摄政王夫妇不可能这么恩爱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手丁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手丁子并收藏摄政王夫妇不可能这么恩爱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