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使者在离开匈奴王庭后被人领着一路南下。

    匈奴王庭位置不定, 每次都是汉人持节走上一段路随便碰上个匈奴骑兵然后让人带到王庭, 回去时候自然也一样,有王庭派遣队伍将他们一路送到汉匈边境线。

    这一点上大汉对匈奴使团也一样, 倒不是出于什么客气,主要是怕对方在自己地盘出事被人找了借口。

    使节团出事可是严重外交问题,一个不好就能打起来的那种。

    尤其这次汉人过来是表达抗议的,若是处理不好就是战火重燃, 匈奴这边自然更加慎重。军臣单于亲笔写了书信请使节带回,他表示自己一定会严肃追查此事, 请大汉的皇帝看在彼此友好多年的份上, 不要停止汉匈贸易。

    大汉开启汉匈贸易至今快有六年, 匈奴虽然不至于说资源完全依靠大汉, 但确实有倾斜和依赖。对于匈人而言,汉国距离他们更近,而且东西更加的珍贵和精美。

    农耕文明产出的小巧又精致的美感深深吸引着草原上的人,不仅仅是匈人,还有西边的各国,采买来的大汉货物转手一买就是倍的利润。

    而且旁的不说, 大草原如今最离不开的就是盐和糖,还有汉人的一种叫做药糖的东西。

    盐带来力量, 糖带来幸福,药糖带来的则是健康。

    哪怕是就为了这三样东西,匈奴和大汉之间都必须保持友好。

    护送大汉使者归国的是一位匈奴本部的当户,这位当户在临行之前得到了匈奴单于的亲自接见, 大单于要求他一定要在汉使者归国时候好好伺候小心看护,简单的说就是一定不能再给他们留下把柄。

    匈奴当户也知道此举的严重性,自然不敢大意,沿途上几乎是有问必答。大汉的使者也并没有问他敏感话题,反而是对于匈奴的特产以及生活习俗比较感兴趣,这自然没有什么不能说的。

    沿途双方在交流中关系突飞猛进,匈奴大当户自觉完成了任务,他甚至还得到了大汉使者送给他的一个瓷制的扳指,这东西可以扣住弓弦并且防止放箭时回抽的弓弦擦伤手指

    游牧民族也有类似的产物,不过是用兽皮制作的,匈奴当户当即换下了自己的皮制扳指,套上了这个礼物以表示尊敬和喜爱。

    此后二人一番闲聊,汉使者表示自己有些门路能够生产这玩意,不知道大当户有没有兴趣和他一起干大当户自然不会拒绝。

    他立刻介绍了自己的部落,表示他所在的部落有非常丰富的贸易经验,一定能和使者强强联手。

    使者半信半疑,他沉吟了一会,点了点扳手问道“这样的话,你们部落能消化多少个扳指

    这,这个问题

    大当户算了算自己部落的人数,小心翼翼地问道“不知使者定价几何”

    汉使说出了一个并不算太高但也能算是昂贵的数字,大当户小小松了口气,道“约莫三千个吧。”

    汉使侧目。当户的背后冷汗都要下来了,怎么这么看我,这表情什么意思啊是觉得多还是少这些汉人怎么都怪怪的。

    好在汉使很快就说“我觉得我们的交易不能达成。”

    “为什么”

    “你们不够诚心。”汉使说道,“你应该知道瓷器要运到草原上有多么困难,如果利润不够大的话,我们没有必要做这个交易。”

    大当户摸了摸鼻子,“那,那五千个”

    汉使淡淡睨了他一眼。

    好吧,大当户摸了摸鼻子,“八千个,最多八千个,更多的我们吃不下了。”

    “怎么会吃不下”汉使有些惊异地看他,“这可是日用品,就和碗一样,你们匈人个个都能上马,当然个个都能用。”

    第一次见到如此凶残的甲方爸爸的大当户当场就噎住了,他开口,语气都弱了下来,“哪,哪有这么算的,我们匈人也不是个个都需要扳指,就像你们大汉都识字,但也不是每天都写字一样。而且这东西太多了,价格也卖不好。”

    汉使闻言点点头,“你说的也有道理,这样,你从我这边拿货两万个,我就只将东西交给你销售。”

    “两,两万”匈奴当户瞪圆了眼睛连连摇头,“没有的,卖不掉的。”

    “怎么会卖不掉呢,”汉使谆谆教导,“你别一下子卖那么多啊。你看你们匈人有左右两部,你是本部的人,可以在左右两部都发展一下,你从我这里拿货,然后卖给他们,让他们再去卖给下头的小部落,你们匈人有那么多人,区区两万个,半年就卖掉啦”

    “这,这”

    “如果按照这么算,我觉得你们两万个都不够,”使者拨了拨手指,“要不四万吧”

    “不不不两万,最多两万了,而且我们买不起啊”

    “买不起这问题简单。”使者拉着人解释了一番何为预定何为分期付款,“你可以先拿着几个样品到你们那儿展示,然后就和他们说这东西需要定制,物以稀为贵,不定制买不到,让他们先给你钱。”

    “等今年汉匈贸易时候你钱都收好了,过来买不就成了。”

    “可,可是今年汉匈贸易”

    “哎,怕什么”汉使不复在匈奴王庭时候神圣而不可侵犯的模样,此时非常亲切热情,“就我观察,我们陛下没有和你们停止交易的意思。不过你们这次也太气人了,你说说我们陛下刚在过年时候接见了你们左谷蠡王,和人说了汉匈友谊长存,你们扭头就做出了这种事。我们陛下的脸都丢尽了。”

    “这,我们的确是不知道也不明白左部怎会攻击你们请使者向汉皇传达我们的歉意,我们一定会查出来是怎么回事并且给你们一个交代的。”

    双方走走停停,等走到一半的时候汉使已经和大当户谈好了若干项贸易活动,包括但不限于瓷器交易,商品种类繁多,看得大当户一愣一愣的。

    最后不光是他,就连护送队伍中的匈奴兵士都忍不住来下了预定单子。

    就和大汉的天子禁军一样,匈奴王帐下头的兵士们放到他们自己的小部落大小也都是首领之子这类的存在,个个都出身贵种。

    这些个人在王帐下头服役,本身也是他们政治资本的积累,同时也是匈奴王庭控制地方的手段之一。

    现在他们当然也可以代表自己部落来和汉使签订贸易协定,尤其是一听可以先订货,还不用付钱,一个个都是抱着要倒买倒卖一把的心态,数目都报得极多。

    汉使拿着算筹摆了半天看了眼总数,摇摇头表示没法子供货那么多,你们必须给个不虚的数目,到时候货到了你们吃不下,我们日后就没有以后啦

    匈奴人互相看看,被这么一吓纷纷都走上前来更正自己方才写下的数据。双方就这么和谐友爱地又走了几日,正巧遇到了南下的汉人商队,大汉使者于是挥手表示不用送了,他们跟着商队南下就行。

    商队众人见到大汉使者也欢喜异常,汉使带在身边的都是有正规编制的兵士,这些人可比他们雇佣之人可靠多了。

    匈奴骑兵验证过了商队的许可证并记下了他们商队的标志后便表示我们秋天再见彼此热情告别。

    现在大草原上经常会遇到这些商队,汉匈贸易除了互市之外还有军市。

    互市是国与国之间,军市则是各地驻军用自己产出的农产品交换一些畜类,这种数量比较小,一般是杂胡和大汉交易得多。

    无论是北上的汉国还是南下的匈奴都需要先一步在对方的国家办理许可证,这一点尤其是大汉这边比较麻烦。

    匈奴游牧,没有固定的居所,为了寻找到匈奴部落他们必须在草原上到处乱走。这样很容易会被巡逻的匈奴兵抓住,如果没有匈奴王廷颁发的证明他们就会被当做是擅入的敌人格杀。

    每一年北上的商队都会有折损率,一方面是气候过于恶劣,另一方面就是会遇到劫掠者。这些人可不管你是不是有证,看你有钱就抢,抢完了为了预防万一还杀,务必保证他们自己的身份不会泄露。

    无论是匈奴这一方还是大汉这一方对这些人都深恶痛绝,因此现在商队都会选择抱团行动,就像草原上的羊群一样,在遇到劫掠者的时候互为犄角。

    使者遇到的就是这样的商队。

    双方友好分别后,商队南下不过半日,汉使就换了一套衣服伪装成了商人,兵士们也换上了护院的衣裳,转眼间这一支使节团和商队的外在身份就调换了下。

    使者将使节放在货物箱子里头压在最底层,他同换上使臣衣裳的商队头领交换了下信息,并且令对方继续南下归汉后从队伍中离开,他们下一步的目标是匈奴右部,准确的说,是穿过匈奴右部之后的西域各国,这其实才是他们出使的真正目的。

    在那里,他想要找到能够和大汉里应外合围击匈奴的帮手。

    大汉虽然国力强盛许多,但以如今的力量想要单方面和匈奴扳手腕还是有些难度,如今大汉的依仗便是在于贸易封锁。但和平的局势不会太久终究要被打破。

    对于以掠夺为习惯的匈奴人来说,能够通过抢夺获取比起乖乖进行物质交换要来的诱人的多。而且虽然汉匈之间开了贸易口,但利润的大头依然是掌控在匈奴贵种手里。这样的不满一定会造成匈奴民间的骚动,事实上根据草原上商队来往的讯息来看,匈奴草原因为贸易这一项贫富差距反而拉大了不少,更有部分部落组建了官方的掠夺队伍进行烧杀劫掠,匈奴王廷不知为何并未进行干涉,是以草原上的局势如今一片混乱。

    汉人,等待的就是这个机会。

    贸易,从来都是双刃剑,大汉这边作为一个整体政权可以平稳国内因贸易带来的负面影响,但匈奴这样一个由若干零散部落组成的“联盟”却很难做到。

    由差距心生不满,由不满心生反义。

    现在的北部草原就像是秋日堆满了干柴于干稻草的场地,只需要一点火星子就能燃烧起来。

    汉使会以商人的身份行走西域,在那里,他会成为一个家道中落拼死一搏,因此试图将事业版图拓宽到匈奴右部的大汉商人。

    如果顺利的话,这一支能够做出装作匈奴左部来袭击汉军以破坏双方关系的右部,应该会接受他这一批货物。

    而一个要钱不要命的商人,想要去深入西域去走私他们的商品也是非常正常的。

    如果被右部抓到,那么汉使的保命伞就是他这个能够有办法弄到瓷器的大汉没落贵族的身份,还有能够和匈奴右部进行长期合作的实力。

    危机重重,但也不是没有一线生机。

    就在汉使带着这一支队伍第一次踏上了匈奴右部的土地时,汉庭也迎来了一次大清洗。

    此前刘启找了个借口在京城中抓捕了一些人,这些有的查出来是藩国的信人,有些是胡人势力,也有些是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纯粹拿钱办事的,更有一些就是闲聊几句,不想就被人套取了信息的。

    这些人被分别进行调查和审问,最后能出来的也脱了一层皮,供出来的参案人员更是数不胜数,中尉府都要被塞满了,审判和认罪的卷书更是要用牛车来拉。

    中尉府的人已经加了一个月的班回不了家,就连饭都是在狱房里头在看人刑讯的时候抽空吃的,从最初吃不下去到后来能够面无表情地边看刑讯边吃饭,鬼知道他们经历了什么。

    顺着这些藤,他们摸到了不少公侯的后院里头。

    中尉府要抓人,谁也拦不住,不少娇娇弱弱的女子都被拉了出来,一个个困住双手塞住嘴巴被丢在公府门口。

    中尉府看在这些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我在故宫装猫的日子[综]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洛娜215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洛娜215并收藏我在故宫装猫的日子[综]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