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败”这个名词异人从未听过, 他倒是知道诈降诈死, 从未听过诈败。

    他知道将士领兵的过程中为了诱敌深入会派出兵士假装战败逃窜,莫非是指那个

    非也。

    吕不韦道“败,便是一场战役全局之败。”

    他这话一出口室内立刻安静下来,异人击案而起, 他在房内急速踏步, 想要发脾气最后却是忍住了。他闷声不吭只在房内来回磨地板, 吕不韦并不进行解释,直到最后异人重新坐了回来皱着眉道“是异人失态, 先生还请说。”

    “六国虽已成联合之势, 但他们没有第二个苏秦。”吕不韦唇角含笑,“六国匆匆联合,怕是连个目标章程都未能定下,只为了攻秦而攻秦,如何能长久。更何况, 大王之秦国, 可与先前之秦国全然不同。”

    异人听吕不韦话中的别有意味,方才的怒气渐渐散去, 他压低了声音“先生的意思是”

    “臣以为, 六国之合纵, 可以「拖」字一诀化解。他们要攻秦, 我们就让他们攻,他们要战果,我们就给他们战果。等尝到了甜处吃到了果子, 发现秦国已经被多年水利掏空并非是像过去一般战无不克,六国之心便会有了异动。”

    吕不韦摊开了手中的羊皮纸请异人观看,“燕赵二国此前方又一战,彼此间国力消耗巨大,且互为仇敌,他们即便派兵,却也要小心对方定然不敢出全力。”

    “我秦国攻东周国,与地处极东之地的齐国又有何干秦齐之间本就关系良好,齐国恐怕也就是迫于压力加入六国之军。”

    “秦楚之间关系良好,太后又是楚女,可请她帮忙周旋一二,不需其撤军,出工不出力即可。”

    如此,六国联军中就只剩下了韩魏两国,而这两国实则便是此次战役的主导者。吕不韦对此亦是不以为意,“魏国如今确实有崛起的趋势,魏王赶走信陵君,主导变法,可显其心思,然而”

    男人勾了勾嘴角,同异人交换了一个颇有默契的笑容,魏王的变法已经进行了数年,初时效果颇大,为魏王了大笔资金。

    而正如此前吕不韦给赵政分析的一般,魏国的军队就是用钱喂出来的。

    魏王为了保持军队的强大,不停地投喂各种福利措施,若是还是当年七国之雄的魏国也罢,但事实上魏国现在土地面积正在越来越小,他本就没有那么多土地可以再去封赏给那些人,又因为免税致使国家财政收入越来越少。

    时间久了,军队衰老,为了保证战斗力就必须再征召新兵,要征召新兵就得花钱,而钱又收不上来,所以魏王就想出了从国内商人身上薅羊毛的想法。

    法子是不错,但是薅羊毛也就罢了,魏王的方法那是连人家的羊皮都被剥了。

    羊皮剥了,羊还能活得下去吗

    有门路的羊都带着真金白银从魏国跑了,留下来的全是权势不够的,查货的银钱乍一看的确是一个十分可观的数字,但放到全国上头也不过是杯水车薪而已。

    因为有卫国的关系在,吕不韦非常关注魏国的情况,当然,他关注魏国的另一个原因还是想要看看一个去商业的国家最后会变成什么样

    事实并不出乎他的预料之外,魏王的确舒坦了几年,但紧接着他的财富就继续以负增长的态势一路前行。

    甚至比过去还要糟糕。

    魏国本身是一个交通枢纽之地,来往的商户可以盘活一整个国家,以至于魏国并不需要过于依赖本土农业。

    本身他废除商业着重农业的想法并没有错,在战争时代当然没有什么能比粮食更加宝贵,问题是他步

    子迈得太大,连兜裆布都给扯烂了。

    农田被大量赐给猛士,税收收不上来,土地就算丰产大部分也不会进入国库,又缺少了商人这个纳税大户,为了保证军队粮草,魏国就必须依赖进口。失去了商户的牵线,他们就只能自己去和别的国家商户来洽谈。

    就算在朝堂上斗得勾心斗角,但商有商道,面对对他们观感很不好的他国商人,魏国破了一大笔财,而且还是要持续破财。

    如此种种情况叠加之下,魏国的国库可不就是一直在负增长吗魏王当然也意识到了情况不对,他试图增加收入。

    然而,已经发出去的福利不可能收回,尤其收到福利的人还是本国的军方,其中影响最大的不少都是军方的杠把子,他敢收回,军队便会有哗变。

    商人都已经没剩下几个了,油水也再也压不出,剩下的自然就只有还掌握在魏王手中的农户。

    如此,他也唯有加税一条路可走了。民众承担税负也是有个度的,频繁的加税自然很快就会逼得农人举家迁移。

    在先秦,人民的心中并不存在家、国这个概念。

    因为说白了,现在这些打生打死的大国本身就都是僭越之臣,他们都是周天子分封的臣子,这天下的百姓无论去了哪儿,都是周王室的臣民,就和现代人从一个省份搬家到另一个省份一样,哪来的归属感

    至于民族,此时大家都还没有民族这个概念,硬要说的话,人和人之间的区别也就仅限于东西方,受教化的地区和蛮夷之地罢了。

    但如今的事实是,秦国这个蛮夷之地对老百姓反而要比这些礼乐之国更好,对前来投奔的百姓甚至还给发地、发农具。对于寻常百姓来说他们只在乎在哪国才能活下去,而且,也因为秦国请了荀子开了学宫,这一点也令不少人对秦国产生了改观。

    虽然他们是真的不太能明白,不喜欢儒学甚至于抵触儒学的秦国是怎么和儒家的荀子待在一块地方还没打起来的

    这一点也是不少有志之士对今日之秦国感兴趣所在,一旦感兴趣自然会有前去一看的。

    在吃掉了东周国和西周国之后,秦国现在的国境线已经抵达了中原洛阳一带,这也给各国人民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互相了解了渠道。

    而一旦深入了解,这些人很快就会发现这个秦国和他们所知晓的秦国完全不是一回事。

    放下武器的老秦人在外人看来别提有多质朴多友好了,而且秦国的城市内治安也太好了吧,完全没有别的国家那些“游侠”一个不快便血溅三尺,更不会有那些打斗起来便顾不上周边百姓死活的“义士”。

    虽然法律条文的确是多了些,但是秦国什么不能做都给你说得明白,不像不少国家还来个“潜规则”。

    似乎还是很不错的样子

    大批外国人士经过长久的考察和思索最终在选择在秦国落下了户籍,吕不韦对于各国的很多信息都是源自于这些千里迢迢来投奔秦国的民众。

    越来越多涌入秦国的民众自能够表明在几代秦王治理之下的秦国现在的情况究竟如何,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便是人口大面积流失甚至已经发文禁止百姓出国的魏国了。

    魏国比之秦国情况如何自是一清二楚,因此对于如今之魏国,吕不韦全不将其放在眼里。

    但是对于信陵君归国后的魏国则不然。

    事实上,有不少人都曾经由衷地感叹,信陵君若是魏王,那么魏国定然不会是如今之模样。

    虽然信陵君在很多问题上的处理也过于幼稚,但从各个角度来说都优于魏王。

    不过魏王有个优点就是在关键时刻他

    还是会突然清醒一下的,哪怕清醒过片刻后很快就会又昏沉下去,但魏国也常常会做出让各国眼前一亮的事情,这次魏王派人恭请信陵君就是一件。

    六国众人都觉得是救命稻草的信陵君又是如何呢

    “不如武安侯远矣。”吕不韦与这位倒是有一面之缘,他轻笑一声道,“怕是尚且不如赵括,君子,是打不来仗的。”

    一个生长于王侯之家的王孙公子,没有从尸山血海中爬出,不曾去他国走上一走看一看,不了解兵士所想敌方之策,甚至连地形都未必清楚,纵然饱读兵书又能如何

    兵书这种东西难道还是个秘密不成谁又没能读过呢打仗打得可不是谁读的兵书多,谁的排演好。

    战争,是人心和人性的角斗场。

    战争打的是兵械武具,打的是人数国力,也是将领和将领之间的智慧算计。

    你要走哪一步,我提前将你看清楚了;你不敢走哪一步,我也将你看清楚了,那除非有天地相助,否则你败北的概率便不小了。

    信陵君敢走哪一步大家未必知道,但他不敢走哪一步大家却清楚得很。

    公子魏无忌,自古贤人未有及公子者。

    贤人、君子二字便是他身上的镣铐。

    而要克制这些君子,秦国可有太多的方法了。因此吕不韦完全不将他看在眼里,然而当异人问“既如此,此战秦国如何诈败”时,吕不韦却笑道,“我们知道他赢不了,但是六国却不知道。”

    “所以只要我们说他胜了,那他便是胜了。”吕不韦微微一勾嘴角,“等他真的「赢」了,我们便放出话去,天下只要有信陵君在,便可挡我秦军千军万马。”

    “定是要助天下无人不识信陵君。”

    “若还是不够”异人此刻已经领悟了吕不韦之意,他微微笑着端起茶盏,一饮而尽,道,“寡人便派人送大礼贺其登上魏王王位。”

    吕不韦也端起了茶盏,冲着异人一敬,随后跟着满饮。君臣二人齐齐放下了茶盏,异人猛一击案,此时他的心情却与先前完全不同,他只觉得胸膛内有一团真气四处鼓动,爽快至极。

    但是吕不韦面上却未有喜色,他一脸严肃地问异人“大王,只是我们要由哪位将领败给信陵君呢”

    异人动作一顿,他缓缓回首,眸光看似温和,却带着一点暗藏的锋锐。吕不韦并未抬头,也未和他有目光接触,他低着头说“武安侯不可,武安侯若是败了,秦国民心必然打乱。过于年轻的将领亦是不可,毫无名气的年轻人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我在故宫装猫的日子[综]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洛娜215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洛娜215并收藏我在故宫装猫的日子[综]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