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爷跟姑爷一道回来, 而姑爷又是那样的身份, 按说茶楼这边该清个场。掌柜的正准备那样做,就被谢士洲看穿拦了下来。

    冷冷清清的叫什么茶楼

    像这样挺好, 看着东升茶楼跟当年比起来没变太多的布置,还有这些陌生中带点熟悉的茶客,谢士洲感觉挺怀念的。

    他回想起在蓉城呼朋唤友上酒楼茶馆戏园的日子,是颓废,但那时候他比现在纯粹不知道多少, 人是混了点, 心思特别简单,没太想以后怎么着也不在乎自己出息不出息

    现在回过头去看当初的自己, 四个字足以形容蠢得可爱。

    热茶已经端上来了, 茶点也摆出不少,谢士洲挑着尝了两样, 笑道“有四年没来, 还是一样的味道。”

    “姐夫吃着还成”

    “是不错,没砸了招牌。”

    要知道谢士洲平常吃的茶叶都是皇上和太后赏下来的,他舌头早让贡茶养叼了, 基于这前提都还能给出不错的评价,那就是真不错。

    掌柜的还是机灵,茶楼这边全国各地的名茶都有,他没上其他那些,特地选了本地顶级茶叶。从外边收回来的他没自信,本地那几样茶叶一定是好的。钱老爷已是省内最大茶商, 本省名茶很多都是经他之手卖出去,哪怕最最最好的没放在茶楼里,这头还是有几罐拿得出手可用来招待贵客的。

    刚才已经有人去给钱炳坤报信,一行人就没往别处去,安心在这头等着人来。

    谢士洲跟钱宗宝闲聊来着,那些护卫不敢像大老爷似的坐着慢慢品茶,他们囫囵用了些茶点,又灌了几口热茶就分作两波,内外站岗去了。

    刚才守在外面没吃上的满一步进来吃了两口,吃的时候还悄悄打量了几眼,心说这就是世子妃娘家开的茶楼看着挺有格调的嘛。端出来招呼他们的茶点都很精细,茶叶更是极品。

    京里都知道世子早年流落民间,被蓉城本地的大商人收养,那家人为他聘了当时称得上门当户对的钱氏为妻。

    说是门当户对,一般两家结亲男的还是稍稍要高半阶,婚后才不至于被夫人骑到头上。依照这个习惯,钱家的底子应该不如当初收养世子的谢家来得厚。

    这么说来,哪怕在蓉城本地,钱家应该也不是最富贵的人家。

    以上这些是京里达成的共识,哪怕世子妃已经在燕王府立住了,大家顶多不在人前提及她出身,私下说起来对她娘家多少还是有一些轻慢的意思,反正就是瞧不上。

    真正来到这里,吃着堂倌送来的热茶,听着熟客们对钱少爷的奉承。

    他们说钱家生意越做越大,西南这一片,说到买茶叶谁不知道找钱老板本省最好的茶叶都出在钱老板的茶园

    哪怕没听他们说钱家具体有多少家财,想来作为能代表这一方的大茶商,应是肥得流油。

    对很多人来说,肉可以隔几天吃一回,茶跟酒万不能断了。本地最好的茶叶还出在钱家的茶园里,称得上最好的,一两就得不少钱,金贵得很。看看对面茶叶铺往来那些人,每天卖出那么多茶叶,钱家恐怕让京里人小瞧了。

    也是隔得远,只知道世子妃是商户女,不知道她家竟然如此富裕,娶着这么个跟搬回座金山也没差。

    护卫们净赶着羡慕去了,让他们说来,比起娶个书香门第的,娶个娘家肥得流油的才真实惠,尤其她娘家门第不高,不得变着法给女儿送钱

    他们还不知道谢士洲啥都缺,最不缺就是钱。

    早先老太太就给他塞了一匣银票,之后这四年陈六每到年末都要结算分红将银票送到王府,燕王也把府库的钥匙拿了一把给儿子,那里头金银珠宝一箱箱的,要什么去拿就是他从没惦记过岳父这头。

    不过护卫们想得也没错,虽然谢士洲不惦记,钱家还是给钱玉嫃塞了不少。

    怕她进了王府没钱打点是其一,钱家能有今天也是沾女儿女婿的光,理应有所表示。

    护卫们胡思乱想着,钱老爷接到传信,匆匆赶来茶楼这边。跟他一起听戏的陈二爷也不客气,想着自家儿子陈六娶了钱家长房的钱玉敏,两家成了亲戚,钱家二房儿子跟女婿一道回来,他露个脸不过分。

    陈二爷不光是跟着往茶楼赶,还不忘记打发奴才回府报信。

    陈家奴才知道这种时候不能拉稀摆带,他一路跑得飞快,回去都没歇口气便把这事报到六少爷跟前。

    “你说燕王世子来蓉城了这会儿正在东升茶楼”

    奴才一边点头一边大喘气。

    钱玉敏挺着个大肚子问“那我姐姐呢世子妃她回来没有”

    “恐怕没有。”

    那奴才从头讲起,说二爷本来跟钱爷听戏,正在兴头上忽然有茶楼伙计急匆匆赶到戏园子里给钱爷报信,说钱家少爷跟他家女婿一道回了蓉城,随行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我就是这般好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南岛樱桃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南岛樱桃并收藏我就是这般好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