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回赵家, 两兄弟里面赵二不是中了吗他家里第一时间炸了爆竹, 想到前几个月两兄弟时常去钱家麻烦钱宗宝,赵姑爷亲自带儿子去道了谢, 也问道钱家如何安排。钱老爷告诉他大姐夫,夫人乔氏想念女儿,打算借这次机会上京城去看看。

    赵姑爷问兄弟不一起去

    钱老爷摇头“我也想去看看,可家里生意做着,耽误几天还成, 走那么远不现实。真羡慕姐夫你, 我要是有两个儿,何至于这么被动”

    “生两个三个都不如一个有出息, 你这一双儿女全有大本事, 羡慕你的一大把,也该知足。”

    前头还说赵姑爷是学问人, 说话不如生意人中听, 他今儿他就露了一手。这话哪个当爹娘的听着不舒坦两人互相吹过一轮,钱老爷问外甥是不是一道上京要是一道走就可以去准备了,早点过去适应一下。

    赵家父子便是为这事而来, 听说岂有不应的道理

    赵姑爷又提出,是不是让他夫人一起去给乔氏帮忙

    钱老爷想想,也同意了。

    多个人一起没坏处,尤其从蓉城到京城乘马车要个把月,有大姐陪着夫人不至于无聊,两个妇人凑一道总有话说。他也明白如果不是嫃嫃在京里当世子妃大姐应该不会跟, 提出想一起去估摸是想见见世面,也跟嫃嫃联络一下感情。

    家里出了个本事人,亲戚们如此反应太正常了。

    从钱家回去,赵二立刻收拾准备起来,看弟弟这么意气风发的,赵大心里很不是滋味。两兄弟间就怕其中一个有出息,尤其有出息的是弟弟,做大哥的总有些无地自容。

    他是哥哥,还比兄弟多读了两年,这是第三回落榜了。

    这次他无论如何都想不通,那题目他看了挺有把握,出贡院之后也跟弟弟讨论过,觉得自己的观点文章并不差,没明白咋的弟弟是七十三名,他却排到百名开外。

    三年一届的乡试,各省都一样,取举人一百。

    名次得在一百以内才能取得功名,并且得到赴京应会试的资格。

    自从乡试放榜,赵大就只有在跟兄弟道喜的时候挤出一抹笑,平时都木着个脸。当爹娘的看了担心还来不及,哪忍心责怪

    赵二知道他该说点啥,又感觉说啥都跟风凉话似的。憋了半天只能说自己侥幸过了乡试这关,初应会试肯定不成,今年也就是去开开眼界,回头落了榜回来兄弟两个还在一起读书,等三年后哥哥取得举人功名他俩在一起去考会试。

    摸着良心说,这话都算诚恳了,总比说“你有实力只是发挥不好”“这届不行努努力下届肯定没问题”听着顺耳。

    赵大当时好受了点,他说想出去走几步透个气,谁知道出去撞上几个同窗。

    同窗还能不知道谁中了谁没中吗

    又看他这样,估计赵大本来以为自己有戏,结果榜上无名才会如此难过,同窗便安慰了他,说不用等乡试放榜就知道,他们兄弟哪怕表现都非常好,也只可能取上一人。

    “这是为何”

    “你们表兄弟三人同届应试,要是全都中了,纵使主考官一身清正,也免不了遭受质疑。”

    其实让同窗说来,赵家兄弟事先就该想到避开这届,哪有一家兄弟赶一起考的说极端点,让你们全进了殿试,就算你们三表现最好,皇上还能让你家包揽三鼎甲吗真这么干了其他人能答应

    考科举是要避嫌,以前就有恩师为主考官,弟子主动避开,不应本届。

    还有父亲作为考官,认出儿子笔迹文风,故意将他排名压低。

    人家当爹的心里不希望儿子拔头筹

    这么做就是为了堵住悠悠众口,否则就算你儿子优秀,别人也有话说。

    读书人本来就傲,轻易不服人,他们嘴上能说提笔能写,一旦给咬上,做考官的半生清誉毁了,考生也要背上个走后门的污名。

    你说你没有,有几个肯听

    赵大正好排在百名开外,要不是略差一点,就是被避嫌了。

    就算是被避嫌了,至少在主考官看来他是三人里面表现相对差的,不然怎么落榜的不是赵二

    同窗以为说到这份上,他就该想得通了。不是你差了多少,而是做主考官的为难,他不能同时录取你们仨,整个省才一百个名额,你家就占去三个,这结果出来考官包括你们全都面临口诛笔伐,落榜考生尤其是刚刚排在百名开外的会放过你

    你有实力也不怕再等三年,届时就不存在避嫌一说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我就是这般好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南岛樱桃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南岛樱桃并收藏我就是这般好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