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第 129 章 (1/2)
这一天总共收了十九个一年级的, 十二个二年级的,除了红旗大队的,还有几个是附近大队的, 里面还有铁蛋和刘胜利孙子的那份,朱有文刘胜利为了做表率, 特意选了人多的时候来的。
这些学生里, 来报名的女孩也不少, 用那些家长的话说就是以前是家里穷, 没办法, 现在有条件了,咬咬牙也得让孩子读几天书,起码能识字, 能算账吧。
对此,朱珠当然乐见其成了。其实她不知道,她家姐妹三个,全是读了书的女娃,尤其是朱华,朱杰两个的功劳更大, 好日子就摆在人眼前, 而人都是现实而又短视的,如果没有两个姐姐鲤鱼跃龙门的事摆在眼前,那就算是一分钱的学费都不收,可能也没这么好的效果。
“晚上你和师公留下来备课,我和朱大叔一起去公社把教材搬回来。”元定川揉了揉手腕, 朱珠早耍赖把纸笔扔给他了。
“啊,又要摸黑赶路不可以明天再去吗”见他揉着手腕,朱珠马上装模作样地帮他捏了捏。
“你说呢没书你们怎么上课”元定川好笑地看着小姑娘,“反正也不远,没啥。”
“那你们背粮食去吗”
“唔,和师公商量一下都。”可能是因为刚分完粮食,又支持用粮食付大部分的款的原因,所以这次基本上都缴清了学费的。
这时,铁蛋跟着朱有文走了进来,“姐,姐,什么时候开学啊,我想读书”
铁蛋眨巴着一双大眼睛,可怜巴巴的,但朱珠早就看穿了一切,“你是不想干活吧”
朱有文认为男娃就得锻炼,决不能养成好吃懒做的德行,偏铁蛋是家里唯一一个儿子,大人宠溺,姐姐们也都让着他,所以朱有文深怕儿子会扶不起来,每次都提着他的脖子去上工。
朱有文冷眼一扫,铁蛋马上乖乖地了,背着手一声不吭地装乖孩子。
“今天怎么样”朱有文这才有心情和小女儿说话。
“小元哥,锁门,我们去卫生所,正好把事情和大家说一说。”朱珠不想多费精力再说一遍,她拿起账本,牵着铁蛋朝外走去。
朱有文摇摇头,拿她没办法,不过看着墙角堆得高高的粮食,心底到底踏实了许多。
“今天一共来了三十一个人报名,一年级十九个,二年级十二个。”说到这里,朱珠顿了一下,“有个事我要和校长请罪,就是王三叔家的大闺女,我少收了三成学费,雇她来学校做点杂事,算是勤工俭学吧,这事没和校长商量就自己定了,做的不好,您罚我吧,这钱也从我那出。”
“你又做烂好人,要是都这样搞,学校还怎么开下去”朱有文沉着脸,首先教训女儿。
“哎,别这样说,小姑娘心善,咱得夸。其实也算好事吧,我正愁没人做杂事,咱朱珠还得跟着陈老师学东西呢。”赵思纯替朱珠说好话。
“虽然这样说,但还是应该先和赵校长商量了再做决定,以后可不能这样了。”陈秀芬打圆场,又语重心长地说道。
“嗯嗯,我知道了,下次不会了。”朱珠举手保证道。
“继续说吧。”赵思纯坐正,对两孩子说道。
“三十个人都是交的六成粮食加三成钱,王萱,就是小草,交的是六成粮食,一共收了2268斤粗粮,360斤细粮,十六块两毛钱,教材只有两个人买,一块一套,收了两块钱,纸笔是两毛钱一个人,收到六块钱。所以一共收到2268斤粗粮,360斤细粮,24块2,都齐了。”
“这可了不得,第一次听说学费这么早就收齐了的。”秦报国笑道,边说话边收好给赵老头换药的布袋子。
“嗨,也就是刚秋收,大伙儿手里有点粮食。”朱有文到底更懂些,“大伙儿都是实在人,能不欠账,就不欠账。”
“哈哈,不管怎么样这是好事嘛。”于伍打圆场。
“公社那边全部交钱过去”张振波问赵思纯。
“唔,钱都带上,再带点粮食。公社那边的老师本来就是买粮食吃,应该会留粮食的。大不了又带回来。”
“那我去称三百斤出来,先绑到鸡公车上。”元定川站起身,又对朱珠说,“你煮点稀饭,大家今晚就在这吃饭吧。”
“不用,家里你婶已经煮了。”朱有文也站了起来,万万没有老在别人家吃饭的道理,尤其是赵大夫家没了工资,小川又在外面上学,也没挣什么公分,平时全靠两个女儿寄的粮票补贴,“我和你一起去,待会儿吃了饭再来找你。朱珠你给赵爷爷把饭做好,再回家。”
“老秦,我们也回了。”陈秀芬叫秦报国。
元定川不再说什么,起身去给朱有文帮忙了,临走还给赵老头端来一杯茶。
这天晚上,赵思纯,朱有文,和元定川一起推着粮食去了公社,回来已经半夜了,粮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两沓书。
“不是让你早点睡吗”元定川抹着汗,接过朱珠递来的帕子。
“嘿嘿,我哪睡得着啊,担心得不得了。”朱珠已经转身去搬鸡公车上的新书了。
“咱爷俩也各买了套当教材,从钱里一起扣。”赵思纯笑着说,“待会儿你就把书带回去,明早就开始正式上课了,慌不慌”
“不慌,我就当他们都是铁蛋就行了。”这几天朱珠已经做好心理准备了。
“这个想法不错,不过你可得做好心理准备,当老师可不简单。这样,你先上一年级的课,都是刚入学的,好糊弄一点。”赵思纯深怕朱珠镇不住
这些学生里, 来报名的女孩也不少, 用那些家长的话说就是以前是家里穷, 没办法, 现在有条件了,咬咬牙也得让孩子读几天书,起码能识字, 能算账吧。
对此,朱珠当然乐见其成了。其实她不知道,她家姐妹三个,全是读了书的女娃,尤其是朱华,朱杰两个的功劳更大, 好日子就摆在人眼前, 而人都是现实而又短视的,如果没有两个姐姐鲤鱼跃龙门的事摆在眼前,那就算是一分钱的学费都不收,可能也没这么好的效果。
“晚上你和师公留下来备课,我和朱大叔一起去公社把教材搬回来。”元定川揉了揉手腕, 朱珠早耍赖把纸笔扔给他了。
“啊,又要摸黑赶路不可以明天再去吗”见他揉着手腕,朱珠马上装模作样地帮他捏了捏。
“你说呢没书你们怎么上课”元定川好笑地看着小姑娘,“反正也不远,没啥。”
“那你们背粮食去吗”
“唔,和师公商量一下都。”可能是因为刚分完粮食,又支持用粮食付大部分的款的原因,所以这次基本上都缴清了学费的。
这时,铁蛋跟着朱有文走了进来,“姐,姐,什么时候开学啊,我想读书”
铁蛋眨巴着一双大眼睛,可怜巴巴的,但朱珠早就看穿了一切,“你是不想干活吧”
朱有文认为男娃就得锻炼,决不能养成好吃懒做的德行,偏铁蛋是家里唯一一个儿子,大人宠溺,姐姐们也都让着他,所以朱有文深怕儿子会扶不起来,每次都提着他的脖子去上工。
朱有文冷眼一扫,铁蛋马上乖乖地了,背着手一声不吭地装乖孩子。
“今天怎么样”朱有文这才有心情和小女儿说话。
“小元哥,锁门,我们去卫生所,正好把事情和大家说一说。”朱珠不想多费精力再说一遍,她拿起账本,牵着铁蛋朝外走去。
朱有文摇摇头,拿她没办法,不过看着墙角堆得高高的粮食,心底到底踏实了许多。
“今天一共来了三十一个人报名,一年级十九个,二年级十二个。”说到这里,朱珠顿了一下,“有个事我要和校长请罪,就是王三叔家的大闺女,我少收了三成学费,雇她来学校做点杂事,算是勤工俭学吧,这事没和校长商量就自己定了,做的不好,您罚我吧,这钱也从我那出。”
“你又做烂好人,要是都这样搞,学校还怎么开下去”朱有文沉着脸,首先教训女儿。
“哎,别这样说,小姑娘心善,咱得夸。其实也算好事吧,我正愁没人做杂事,咱朱珠还得跟着陈老师学东西呢。”赵思纯替朱珠说好话。
“虽然这样说,但还是应该先和赵校长商量了再做决定,以后可不能这样了。”陈秀芬打圆场,又语重心长地说道。
“嗯嗯,我知道了,下次不会了。”朱珠举手保证道。
“继续说吧。”赵思纯坐正,对两孩子说道。
“三十个人都是交的六成粮食加三成钱,王萱,就是小草,交的是六成粮食,一共收了2268斤粗粮,360斤细粮,十六块两毛钱,教材只有两个人买,一块一套,收了两块钱,纸笔是两毛钱一个人,收到六块钱。所以一共收到2268斤粗粮,360斤细粮,24块2,都齐了。”
“这可了不得,第一次听说学费这么早就收齐了的。”秦报国笑道,边说话边收好给赵老头换药的布袋子。
“嗨,也就是刚秋收,大伙儿手里有点粮食。”朱有文到底更懂些,“大伙儿都是实在人,能不欠账,就不欠账。”
“哈哈,不管怎么样这是好事嘛。”于伍打圆场。
“公社那边全部交钱过去”张振波问赵思纯。
“唔,钱都带上,再带点粮食。公社那边的老师本来就是买粮食吃,应该会留粮食的。大不了又带回来。”
“那我去称三百斤出来,先绑到鸡公车上。”元定川站起身,又对朱珠说,“你煮点稀饭,大家今晚就在这吃饭吧。”
“不用,家里你婶已经煮了。”朱有文也站了起来,万万没有老在别人家吃饭的道理,尤其是赵大夫家没了工资,小川又在外面上学,也没挣什么公分,平时全靠两个女儿寄的粮票补贴,“我和你一起去,待会儿吃了饭再来找你。朱珠你给赵爷爷把饭做好,再回家。”
“老秦,我们也回了。”陈秀芬叫秦报国。
元定川不再说什么,起身去给朱有文帮忙了,临走还给赵老头端来一杯茶。
这天晚上,赵思纯,朱有文,和元定川一起推着粮食去了公社,回来已经半夜了,粮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两沓书。
“不是让你早点睡吗”元定川抹着汗,接过朱珠递来的帕子。
“嘿嘿,我哪睡得着啊,担心得不得了。”朱珠已经转身去搬鸡公车上的新书了。
“咱爷俩也各买了套当教材,从钱里一起扣。”赵思纯笑着说,“待会儿你就把书带回去,明早就开始正式上课了,慌不慌”
“不慌,我就当他们都是铁蛋就行了。”这几天朱珠已经做好心理准备了。
“这个想法不错,不过你可得做好心理准备,当老师可不简单。这样,你先上一年级的课,都是刚入学的,好糊弄一点。”赵思纯深怕朱珠镇不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