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是放出去了,但是结果却不是那样美好

    盼娣的挣钱大计被一个个否决了。

    卖粮食没地方卖,想卖东西只有去县里一个个叫卖,但得小心别人说你投资倒把。这时虽还不到运动时期,但也有些人没事干专找茬,就现代也还有键盘侠呢而且家里的粮食多精贵呀,自己都不够吃呢,拿什么出去卖

    像小说里一样的卖野花野草别开玩笑了,镇上的人根本不稀奇这个,县里倒是有一家电影院,可能会有销路,但是到县里得有二十里路,而且路不是后世的柏油大路,每逢下雨什么的难走得很,你这野花野草还没到半路多半就焉了。而且花花草草的那不是享乐主义吗这也是资本主义

    至于绣花什么的那就更不用提了,这个年头,讲究的是艰苦朴素,连打补丁的线都不一定有呢,不被提倡的。再说,家里也没人会这个。

    而像打猎捕鱼这种,也好像可操作性不大。

    一时间,盼娣很是苦恼。

    她唯有更勤快的摘木耳采蘑菇,挖笋,因为目前她能做的好像只有这个。两个姐姐也在空余时间和盼娣一起上山。

    最后还是朱有文想了辙,先是托人给小学校长求情,学费先交一部分,剩下的这学期期末之前一定交上,书本则两个人合用一套,反正好歹让两个娃先上学。

    这年头拖欠学费其实很常见,听已经上学的兵哥说,每到期末老师就会让没交学费的学生站到教室外,直到交上为止,甚至还有脾气暴躁的老师动手打孩子,因为这个学费和老师的工资是挂钩的。

    小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每到这时,没交上学费的孩子自己都觉得低人一等。

    就这样,招娣和来娣步入了学校,也开始了起早摸黑的生活。因为学校离家差不多六里左右,两个姐姐单程至少得走五十分钟才行。

    每天鸡没叫两人就起床挑水做饭,还得把午饭需要的材料准备好,然后再去上学,作业之类必须在学校就完成,幸好这时候老师们还不流行题海战术,放学后两人又急急匆匆的回来,准备晚饭,除此之外得舂米,还得把红薯藤花生壳的磨粉,以及洗衣服,反正做完一天该做的这些杂事后,周围其他人家早就没有声响了。

    而盼娣就在采蘑菇等野物之余,帮着喂鸡扫地摘菜除草等力所能及的小事。

    盼娣也第一次见识到了在没有电,没有打米机的情况下怎么舂米脱粒的。只想感叹生活不易,越发想念现代的便捷生活。

    小陈氏也不得闲,因前段时间陈氏拖情,大队让她喂猪,每天都得准备猪草,还得打扫猪圈等。盼娣本来还疑惑为什么不喂红薯藤大队不是专门有留吗问了招娣才知道,原来红薯藤是留着冬天来临没有猪草的时候喂得,平时可没那个待遇。

    而朱有文就更忙碌了,他现在基本上除了大队安排的任务外,差不多每周担柴去县里一趟,县里人多,有国家开的饭店,还有好几个工厂,顺利的话每次能换个三四毛钱。

    因这个活计只耽搁时间和费精力,不用本钱,这个价已经很不错了,这时的五花肉才两毛钱一斤呢,当然得有票才买的到。

    只盼娣担心有人说投资倒把,不过朱有文说村里人也有去镇上卖柴的,但镇上人少,要的柴不多,不容易卖出去,且很多镇上的老人自己空余时间会去边上的山里拾柴火。县里呢距离太远,所以担柴去卖的人比较少。

    而且朱有文还说自己去的是专门拿来给人交易的集市,是要缴税的那种,盼娣才稍稍放心。

    但是招娣三姐妹看着这个月来日渐黑瘦的爹,还是很心疼。一担柴少说也有七八十斤,去县城路又远,也不好走,这时可没有柏油马路,还有一大部分都是抄的小路,更加崎岖难走。

    小陈氏偷偷的对大女儿哭过两次了,说朱有文肩上全是扁担压的紫红色的血印子,一米七几的汉子瘦的皮包骨头,肋骨都凸了出来。

    且朱有文不愿在县城买东西吃,连口热水都没有,也没那闲钱,去卖柴可是要交税的,一次两分钱呢,都是从家里带两三个干饼子去,饿了就啃一个。可这年头又没有发酵剂,冷了之后吃起来就硬邦邦的,费力得很,吃急了说不定都能崩牙。

    盼娣还问招娣为什么不去小姑家,她家不是就在县里吗结果招娣说小姑父家没有分家,上面有父母,还有两个已经成家了的哥哥,还有一个初中刚毕业的妹妹。但是一家子只有两个卧室加一个客厅,厨房和厕所都是公用的,却要住下十来个人。就这还要多亏小姑父的父母都是正式的双职工,才能分到这么好的房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穿到六一年努力活下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江珠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江珠并收藏穿到六一年努力活下去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