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之忧了。”
到了次日,襄桐起来后先送柏哥去学里,在学堂门口替他整整衣襟又嘱咐几句,“凡事听夫子的话,下了学就回家,别在外头耽搁。”
“嗯,姐你放心,我不会惹事的。”
“还有,旁人若欺负你,你当场也不要还手,待回了家说给我听,自有我替你出面料理。”
“姐我省得,我是在卓家附学,若得罪了他们本家子侄,夫子定要寻了不是撵我家去的,我不会让人捉住把柄的。”
“也不能一味忍着,有人敢捉弄你,就想法躲去夫子那,但不能明着告状。”
“姐我都知道的,你快去上工吧,旁人都看咱呢。”
襄桐叹了一口气,这个弟弟历来是个不爱言语的,就怕被卓家本家人给欺负了。
不知怎地她突然就想起沈家三郎来,要是弟弟有庆哥儿一半皮实和灵醒,她大约就不用担心了吧
02
三月二十八,是东岳圣帝诞辰,因这一位相传是掌了凡人寿数的“生死神”,就连汴京城里的九五之尊都要提前三日沐浴更衣、而后带头在太庙里敬香祝祷。
杭州城里的几处旧时行宫也会由官府主持祭祀之典,民人虽不能入内一观,但也会在家里设了香案拜上一拜,祈求家里老小福寿绵长、积德消业。
霍山村也循了这旧俗,是日不仅要沐浴焚香祈愿,还要全家人在香案前分食了寿果,取个长命百岁的好意头。
这会儿,沈赵氏备好的香烛果点,正站了家门口,朝着西南霍山的方向焦急张望。
“三儿,你说你二哥今日应会归家来吧”
庆哥儿正在沈赵氏身后的庭院里给家里鸡鸭剁食料,闻言没精打采答上一句,“我前日进山给二哥送饭时他在南边那处蔗洞里忙活,我说话他没答;昨日他在林子里砍蔗,我传过的话他倒是点了点头,却不知听进去没有。”
沈赵氏叹了口气,“你二嫂这一走,你二哥竟连家也不回了,那霍山的土匪窝哪是那么好住的夜里山风多凉啊也不知你二嫂这一去要多久,真要是三年五载还寻不到人,可教你二哥如何是好。”
沈庆低着头没有言语,他二哥那日去八里铺寻二嫂时形单影只回来,只说樊家人为了寻家里长男齐齐南下归期未定,听得他和他娘心惊肉跳的,倒是他二哥除了搬进山劳作再看不出半点喜怒。
庆哥儿虽然年纪小,但比他娘沈赵氏要机灵得多,深感二嫂举家不告而别的内情绝不会这么简单,于是趁着他二哥干活的功夫,偷偷在栖仙观翻看了他二哥寝居里的东西,果然发现了一封二嫂的亲笔书函来。
信里确提到她要南下寻人不假,但字字句句更是言明要和沈家了结绝断
这事儿二哥没有明说,肯定是怕娘难过担心,但二哥心里指不定如何苦呢。
别说二哥了,就连庆哥儿自己这些日来都觉得食不下咽,每日远远见了有和二嫂身形相似的人来都要报着期望,而每每又以失望收场。
沈家母子足又等了小半个时辰,才见沈庭赶着银子,拉了一车刚长好的果蔗归家。
沈赵氏见人回来了,不免要劝,“你娘子历来是个明理的孩子,寻着了她大兄自会归家的,你也不要太过担心了。”
沈庭听了,只默默点头,“娘,是不是该祭拜东岳大帝了您先去准备准备,我洗洗就来。”
山里的泉水还凉,他平日至多洗把脸。
等一家人按部就班插好香柱,许了心迹,门外忽听一阵敲锣打鼓。
沈庭走了前头去开门,却见两个衙役打扮的人站了眼前,手里分别拿着扎了红绸的锣、钹。
“敢问,这里是沈庚沈老爷府上吗”
沈庭先是一愣,随后大喜,“这里确是沈家,沈庚便是我大哥,敢问两位官爷,可是来报榜的”
“给您家道喜了,沈庚沈老爷金榜题名,荣登今科二甲第一十六名,赐进士及第出身,择日即将还乡”
沈庭和沈庆虽然也十分高兴,但毕竟是男子,面上还持得住,但沈赵氏已经抓住官差的手腕再三确认,随即忍不住老泪纵横。
“我儿高中了,我沈家往后也是诗书门楣了”
此话一出,原本替兄长欢喜的沈庭顿时身形一颤。
沈家如今算是彻底鱼跃龙门了,那么襄桐,便更不愿回来了吧
作者有话要说和大家商量一下,晋江针对所有签约作者推出了一个周末万字更新奖励榜单的活动,我想下个月试水一下。
可能未来一个月,本文工作日更新字数会少一些,但周末两天会分别有万字这样下来,每周更新累计会达三万字以上。
觉得单日更新字少不够看的乡亲们,可以攒一攒周末一起看,或者怕剧情连贯不上,就等着完结一起宰
摸摸
到了次日,襄桐起来后先送柏哥去学里,在学堂门口替他整整衣襟又嘱咐几句,“凡事听夫子的话,下了学就回家,别在外头耽搁。”
“嗯,姐你放心,我不会惹事的。”
“还有,旁人若欺负你,你当场也不要还手,待回了家说给我听,自有我替你出面料理。”
“姐我省得,我是在卓家附学,若得罪了他们本家子侄,夫子定要寻了不是撵我家去的,我不会让人捉住把柄的。”
“也不能一味忍着,有人敢捉弄你,就想法躲去夫子那,但不能明着告状。”
“姐我都知道的,你快去上工吧,旁人都看咱呢。”
襄桐叹了一口气,这个弟弟历来是个不爱言语的,就怕被卓家本家人给欺负了。
不知怎地她突然就想起沈家三郎来,要是弟弟有庆哥儿一半皮实和灵醒,她大约就不用担心了吧
02
三月二十八,是东岳圣帝诞辰,因这一位相传是掌了凡人寿数的“生死神”,就连汴京城里的九五之尊都要提前三日沐浴更衣、而后带头在太庙里敬香祝祷。
杭州城里的几处旧时行宫也会由官府主持祭祀之典,民人虽不能入内一观,但也会在家里设了香案拜上一拜,祈求家里老小福寿绵长、积德消业。
霍山村也循了这旧俗,是日不仅要沐浴焚香祈愿,还要全家人在香案前分食了寿果,取个长命百岁的好意头。
这会儿,沈赵氏备好的香烛果点,正站了家门口,朝着西南霍山的方向焦急张望。
“三儿,你说你二哥今日应会归家来吧”
庆哥儿正在沈赵氏身后的庭院里给家里鸡鸭剁食料,闻言没精打采答上一句,“我前日进山给二哥送饭时他在南边那处蔗洞里忙活,我说话他没答;昨日他在林子里砍蔗,我传过的话他倒是点了点头,却不知听进去没有。”
沈赵氏叹了口气,“你二嫂这一走,你二哥竟连家也不回了,那霍山的土匪窝哪是那么好住的夜里山风多凉啊也不知你二嫂这一去要多久,真要是三年五载还寻不到人,可教你二哥如何是好。”
沈庆低着头没有言语,他二哥那日去八里铺寻二嫂时形单影只回来,只说樊家人为了寻家里长男齐齐南下归期未定,听得他和他娘心惊肉跳的,倒是他二哥除了搬进山劳作再看不出半点喜怒。
庆哥儿虽然年纪小,但比他娘沈赵氏要机灵得多,深感二嫂举家不告而别的内情绝不会这么简单,于是趁着他二哥干活的功夫,偷偷在栖仙观翻看了他二哥寝居里的东西,果然发现了一封二嫂的亲笔书函来。
信里确提到她要南下寻人不假,但字字句句更是言明要和沈家了结绝断
这事儿二哥没有明说,肯定是怕娘难过担心,但二哥心里指不定如何苦呢。
别说二哥了,就连庆哥儿自己这些日来都觉得食不下咽,每日远远见了有和二嫂身形相似的人来都要报着期望,而每每又以失望收场。
沈家母子足又等了小半个时辰,才见沈庭赶着银子,拉了一车刚长好的果蔗归家。
沈赵氏见人回来了,不免要劝,“你娘子历来是个明理的孩子,寻着了她大兄自会归家的,你也不要太过担心了。”
沈庭听了,只默默点头,“娘,是不是该祭拜东岳大帝了您先去准备准备,我洗洗就来。”
山里的泉水还凉,他平日至多洗把脸。
等一家人按部就班插好香柱,许了心迹,门外忽听一阵敲锣打鼓。
沈庭走了前头去开门,却见两个衙役打扮的人站了眼前,手里分别拿着扎了红绸的锣、钹。
“敢问,这里是沈庚沈老爷府上吗”
沈庭先是一愣,随后大喜,“这里确是沈家,沈庚便是我大哥,敢问两位官爷,可是来报榜的”
“给您家道喜了,沈庚沈老爷金榜题名,荣登今科二甲第一十六名,赐进士及第出身,择日即将还乡”
沈庭和沈庆虽然也十分高兴,但毕竟是男子,面上还持得住,但沈赵氏已经抓住官差的手腕再三确认,随即忍不住老泪纵横。
“我儿高中了,我沈家往后也是诗书门楣了”
此话一出,原本替兄长欢喜的沈庭顿时身形一颤。
沈家如今算是彻底鱼跃龙门了,那么襄桐,便更不愿回来了吧
作者有话要说和大家商量一下,晋江针对所有签约作者推出了一个周末万字更新奖励榜单的活动,我想下个月试水一下。
可能未来一个月,本文工作日更新字数会少一些,但周末两天会分别有万字这样下来,每周更新累计会达三万字以上。
觉得单日更新字少不够看的乡亲们,可以攒一攒周末一起看,或者怕剧情连贯不上,就等着完结一起宰
摸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