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寄望(一百一十七) (1/2)
施缘的老师曾说过一句话
在心理领域, 某一人的突发病状, 极有可能是一个家族隐藏多年的病症在集中显征。
签订了极为细致的协议后, 施缘和已到达华国的学者团队,开始对病患的社交圈层进行事无巨细的一轮调查。
来自心理学科不同分支的他们,所崇奉的调研手段各不相同, 却有着共同目的
找出当事人患病的症结,即病因。
他们相信,通过对当事人远近亲属、朋友、同学等等各色人的侧面调查,一定能查出这个家族埋藏在深水下的共有秘密或病痛。
施缘身为主治医生之一,也对当事人的直系亲属,分别做过为期数天的长访谈。
第一位来见她的是余墨茹
门被轻轻叩响三下, 一声“请进”之后,走进来个打扮十分婉约温和的白裙女人。
这让施缘惊讶了一下据她事先收集的部分资料来看,这位余夫人个性张扬, 早年的照片显出她的穿着品味, 明明更偏好亮丽而富有攻击性的颜色,且总是浓妆艳抹。
但现在, 她不仅穿着最素雅的浅白, 连妆也没有化, 流露出倦容,全身上下的饰品加起来不超过两件,仅有一块玉镯、一对耳饰。
她姿态端方,神情略带拘谨,笑容很公式化, 与人握手后点头打了声招呼,“施医生好。”
施缘目光闪动了一下,压下心中些许疑惑后,才调整出职业微笑,“余夫人好。”
接下来的访谈过程中,余墨茹数度咽泣,三句话不离孩子的病情,忧容憔悴,仿佛终于解释了她为何无心打扮自己。
“他还那么年轻啊事业正有起色,也还没成家突然生了这么个怪病,我们一家人怎么会不心痛”
施缘秉承着职业原则,尽力开解着。
余墨茹缓了很久,哭湿三张帕子,才有心力正面回答一些问题。
“在我问问题之前,先向您申明,您所回答的任何事情,我们绝不会泄露出去这是心理医师最重要的一条职业道德”
余墨茹一边拭泪,一边点头表示明白。
“那么,请问洛先生的生母,是如何死的”
这一问抛出后,室内陷入了几瞬寂静。
余墨茹卡壳许久,才抽噎着断断续续回答
“我对这个事情一开始是不清楚的,您知道的,我和他父亲是大学认识的我怎么会知道这表面斯斯文文的人在乡里早娶了妻”
“谁能料到天底下还有这样落后古板的地方呢都什么年代了,搞出包办婚姻”
“你不知道,我第一次和泽知回乡的时候,简直被吓坏了,天下竟有这样又穷又脏的地方”
零碎念了许多不着边际的话,她似乎才终于意识到,自己将不屑鄙夷之情表现得太明显了,于是迅速低头揩泪,用很叹惋的语气道
“他生母是自杀的,我们也无能为力。”
施缘的职业素养很好,全程认真倾听,并未表露出一丝个人情绪,听到这里,她才追问了一句
“那一年,洛先生大概什么年纪”
余墨茹蹙起眉来回忆,“唉,这样不好的事情,谁能记得太清楚呢况我第一次见到那孩子时应是和泽知回乡参加我公公的丧事那会子他生母早死了好几年了我记得不错的话,当年他祖父去世,大意要被他姑母接去抚养,可惜他姑母也是个穷酸的还在丧礼上和他父亲推诿学费的事儿,当是才上小学吧。”
施缘一边听一边记录,钢笔在米色纸上摩挲,写下“原生家庭破碎”、“幼年亲情缺失”等字词这些全是线索,将为找出最终症结思路。
“哦,对了,朝儿他祖父虽死得太早,可他祖母也就是我婆婆呀,才死了八年有余这我可记得清,因那年恰好我大姐出了车祸,朝儿那年也早被我们接来城里了就是泽知对不住我婆婆,我大姐的葬礼办了三个月,拖得太久,等我们一家三人回去乡里时,我婆婆的丧礼早办完了”
“阴间人不好惹,若不是我反复劝着,几柱香还是要上的泽知根本不愿和乡里那些穷亲戚打交道毕竟这趟白事,泽知没出力,自然少不了要被讹钱”
余墨茹说起这些往事,态度竟很冷淡,仿若事不关己,看旁人家笑话一般,眼里有藏不住的轻蔑,“好在这白事儿了结完,那穷乡僻壤的山沟,朝儿同我都再不必去了。”
“哦,您说年纪的话,那孩子祖母死的那年,应是才上了初中”
施缘听着,笔尖却一顿,她抬起头,盯住余墨茹的眼,“我事先了解过,您与林先生正式接过洛先生的抚养权是在”
余墨茹竟咄咄打断了她的话,神色难得有些愤慨,“我记得,这我可记得太清了,那年朝儿十二岁,小学才上了四年”
她语气十分嘲讽,接着数叨
“那孩子的表姑和姑母,踢皮球一样,不肯出他的学费,闹到我们余家门前来,呦呦呦你不知道这人穷疯起来,心肠得有多狠大雪夜的将一个十来岁的孩子丢在我门前且他一声不吭,我看他穿得单薄,还以为是哪儿来的乞丐呢”
余墨茹说到这里,攥紧了手里的丝绢,“那孩子的表姑没文化,是个穷傻了、穷疯了的呵,至于他姑母,不愧和姓林的流着一般的血,那才是个精明人呢手段多毒辣”
她恨得眼睛都红了,也不知是气愤多还是伤心多,居然抖着去握施缘的手,“医生啊医生医生我告诉你,朝儿如今会发这种病,全是她们两个害的”
余墨茹愤然至极,好似终于找到机会斥责罪魁祸首的恶行,语速极快
“他表姑叫王红芬,是个极木讷的村里嫂子,家里养着四个女儿,呵,您明白的,那类穷乡僻壤里,女儿不值钱,就是因为连年生不出儿子,这王红芬天天在家里挨丈夫打她在公婆丈夫面前受尽了气,回头来面对自己生的四个女儿,并一个上吊死了的姐姐留下的遗孤,怎会有好声气”
“不将她受过的气全在几个孩子身上讨回来已算是她良心未泯的了”
“他姑母可就更厉害了,早年下海闯荡时改了姓名,现在叫什么郑禾淑,原来的名姓多土多俗我也就不说了这女人也是个心狠的,为了捞钱无事不做,结交的都是些面相凶恶的混子,后来也在南边商场上闯出名头来了,彻底是个粗俗的暴发户”
“当年我与泽知才成婚的时候,家里又和我父亲闹得不愉快,吃穿上竟一时比不过这郑家小姑子了呵,尽来明里暗里嘲讽我们夫妻落魄”
“哪想成她到底遭了报应就在朝儿十二岁那年,她昔年生意场上做的不干净的事情暴露了哭天喊地求泽知救她要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呢,泽知姓都改了,哪儿还愿意认这个姐姐呢”
“泽知不想帮这郑禾淑啊竟然想出那
在心理领域, 某一人的突发病状, 极有可能是一个家族隐藏多年的病症在集中显征。
签订了极为细致的协议后, 施缘和已到达华国的学者团队,开始对病患的社交圈层进行事无巨细的一轮调查。
来自心理学科不同分支的他们,所崇奉的调研手段各不相同, 却有着共同目的
找出当事人患病的症结,即病因。
他们相信,通过对当事人远近亲属、朋友、同学等等各色人的侧面调查,一定能查出这个家族埋藏在深水下的共有秘密或病痛。
施缘身为主治医生之一,也对当事人的直系亲属,分别做过为期数天的长访谈。
第一位来见她的是余墨茹
门被轻轻叩响三下, 一声“请进”之后,走进来个打扮十分婉约温和的白裙女人。
这让施缘惊讶了一下据她事先收集的部分资料来看,这位余夫人个性张扬, 早年的照片显出她的穿着品味, 明明更偏好亮丽而富有攻击性的颜色,且总是浓妆艳抹。
但现在, 她不仅穿着最素雅的浅白, 连妆也没有化, 流露出倦容,全身上下的饰品加起来不超过两件,仅有一块玉镯、一对耳饰。
她姿态端方,神情略带拘谨,笑容很公式化, 与人握手后点头打了声招呼,“施医生好。”
施缘目光闪动了一下,压下心中些许疑惑后,才调整出职业微笑,“余夫人好。”
接下来的访谈过程中,余墨茹数度咽泣,三句话不离孩子的病情,忧容憔悴,仿佛终于解释了她为何无心打扮自己。
“他还那么年轻啊事业正有起色,也还没成家突然生了这么个怪病,我们一家人怎么会不心痛”
施缘秉承着职业原则,尽力开解着。
余墨茹缓了很久,哭湿三张帕子,才有心力正面回答一些问题。
“在我问问题之前,先向您申明,您所回答的任何事情,我们绝不会泄露出去这是心理医师最重要的一条职业道德”
余墨茹一边拭泪,一边点头表示明白。
“那么,请问洛先生的生母,是如何死的”
这一问抛出后,室内陷入了几瞬寂静。
余墨茹卡壳许久,才抽噎着断断续续回答
“我对这个事情一开始是不清楚的,您知道的,我和他父亲是大学认识的我怎么会知道这表面斯斯文文的人在乡里早娶了妻”
“谁能料到天底下还有这样落后古板的地方呢都什么年代了,搞出包办婚姻”
“你不知道,我第一次和泽知回乡的时候,简直被吓坏了,天下竟有这样又穷又脏的地方”
零碎念了许多不着边际的话,她似乎才终于意识到,自己将不屑鄙夷之情表现得太明显了,于是迅速低头揩泪,用很叹惋的语气道
“他生母是自杀的,我们也无能为力。”
施缘的职业素养很好,全程认真倾听,并未表露出一丝个人情绪,听到这里,她才追问了一句
“那一年,洛先生大概什么年纪”
余墨茹蹙起眉来回忆,“唉,这样不好的事情,谁能记得太清楚呢况我第一次见到那孩子时应是和泽知回乡参加我公公的丧事那会子他生母早死了好几年了我记得不错的话,当年他祖父去世,大意要被他姑母接去抚养,可惜他姑母也是个穷酸的还在丧礼上和他父亲推诿学费的事儿,当是才上小学吧。”
施缘一边听一边记录,钢笔在米色纸上摩挲,写下“原生家庭破碎”、“幼年亲情缺失”等字词这些全是线索,将为找出最终症结思路。
“哦,对了,朝儿他祖父虽死得太早,可他祖母也就是我婆婆呀,才死了八年有余这我可记得清,因那年恰好我大姐出了车祸,朝儿那年也早被我们接来城里了就是泽知对不住我婆婆,我大姐的葬礼办了三个月,拖得太久,等我们一家三人回去乡里时,我婆婆的丧礼早办完了”
“阴间人不好惹,若不是我反复劝着,几柱香还是要上的泽知根本不愿和乡里那些穷亲戚打交道毕竟这趟白事,泽知没出力,自然少不了要被讹钱”
余墨茹说起这些往事,态度竟很冷淡,仿若事不关己,看旁人家笑话一般,眼里有藏不住的轻蔑,“好在这白事儿了结完,那穷乡僻壤的山沟,朝儿同我都再不必去了。”
“哦,您说年纪的话,那孩子祖母死的那年,应是才上了初中”
施缘听着,笔尖却一顿,她抬起头,盯住余墨茹的眼,“我事先了解过,您与林先生正式接过洛先生的抚养权是在”
余墨茹竟咄咄打断了她的话,神色难得有些愤慨,“我记得,这我可记得太清了,那年朝儿十二岁,小学才上了四年”
她语气十分嘲讽,接着数叨
“那孩子的表姑和姑母,踢皮球一样,不肯出他的学费,闹到我们余家门前来,呦呦呦你不知道这人穷疯起来,心肠得有多狠大雪夜的将一个十来岁的孩子丢在我门前且他一声不吭,我看他穿得单薄,还以为是哪儿来的乞丐呢”
余墨茹说到这里,攥紧了手里的丝绢,“那孩子的表姑没文化,是个穷傻了、穷疯了的呵,至于他姑母,不愧和姓林的流着一般的血,那才是个精明人呢手段多毒辣”
她恨得眼睛都红了,也不知是气愤多还是伤心多,居然抖着去握施缘的手,“医生啊医生医生我告诉你,朝儿如今会发这种病,全是她们两个害的”
余墨茹愤然至极,好似终于找到机会斥责罪魁祸首的恶行,语速极快
“他表姑叫王红芬,是个极木讷的村里嫂子,家里养着四个女儿,呵,您明白的,那类穷乡僻壤里,女儿不值钱,就是因为连年生不出儿子,这王红芬天天在家里挨丈夫打她在公婆丈夫面前受尽了气,回头来面对自己生的四个女儿,并一个上吊死了的姐姐留下的遗孤,怎会有好声气”
“不将她受过的气全在几个孩子身上讨回来已算是她良心未泯的了”
“他姑母可就更厉害了,早年下海闯荡时改了姓名,现在叫什么郑禾淑,原来的名姓多土多俗我也就不说了这女人也是个心狠的,为了捞钱无事不做,结交的都是些面相凶恶的混子,后来也在南边商场上闯出名头来了,彻底是个粗俗的暴发户”
“当年我与泽知才成婚的时候,家里又和我父亲闹得不愉快,吃穿上竟一时比不过这郑家小姑子了呵,尽来明里暗里嘲讽我们夫妻落魄”
“哪想成她到底遭了报应就在朝儿十二岁那年,她昔年生意场上做的不干净的事情暴露了哭天喊地求泽知救她要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呢,泽知姓都改了,哪儿还愿意认这个姐姐呢”
“泽知不想帮这郑禾淑啊竟然想出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