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片愁云惨淡中, 受到大火殃及时, 因书籍性质, 而理应最为损失惨重的崇文院, 竟能近乎全身而退,只伤皮毛这点, 就显得分外醒目了。

    并且,由于清点之后, 各处损失很是触目惊心, 唯恐天子暴怒下降罪相关看守之人, 包括这位亲口向官家汇报灾情的计省官员在内,都空前地放下了对这位注定借这阵东风而大出风头的郎君的嫉妒,决心若是官家详细问起, 就毫无隐瞒, 且对其大加称赞。

    果不其然,已做好最坏的心理准备的赵恒和王旦, 乍闻此讯时, 都不由露出大喜的神色了。

    王旦意识到自己赶在陛下前头,失态地问了那句后, 就重新缄口不语了。

    官家丝毫未察觉道这位素来稳重的王相的小小失态, 不断追问起这位官员,关于崇文院在陆辞一官职仅居次等的校理的带领下, 究竟是如何保住数不胜数的藏书的来。

    那官员在得知这一喜讯后, 也是大吃一惊过的, 为防是崇文院人怕受责罚而胡说八道, 他在亲自验看和清点损失时,就分外用心。

    得知此言非虚后,他方细细过问了当时情景,自然不可能漏过陆辞的优异表现。

    不论是未雨绸缪,或是临危不惧,还当仁不让地组织起当值人,有条不紊地救火,甚至不忘在有闲暇时,赶回去救助其他两馆的做派,无一不亮眼无比。

    哪怕没有夸大其实,只是平铺直叙,也足够让赵恒听得津津有味了。

    赵恒不厌其烦地让他翻来覆去地把陆辞救火的事迹讲了四五遍后,分明已将所有细节都掏出来了,还是有些意犹未尽,笑着看向王旦道“王相啊,好一个英雄出少年我起初只觉此子年纪虽小,才貌俱佳,颇有名士之风,方对其另眼看待。如今一看,就这难能可贵的气魄,不正是宰辅之气不怪你说北地多俊秀,有这小狡童在,就足抵得千百人了”

    现结果摆在眼前,崇文院几近无损,于赵恒眼中,一贯被自己欣赏、额外提拔的陆辞,就变得万分顺眼,简直怎么看怎么都好。

    王旦见官家龙颜大悦,不复之前阴沉,心里彻底安定下来。

    相比之下,他更看重从此事中显露出的陆辞的品德。

    只处于集贤校理这一小官之位,就敢在危难之时挺身而出,力挽狂澜,苏全院之困,足见初心诚正,能力逸群。

    且陆辞数月之前,还曾遭上司屡加刁难,甚至弹劾,却不曾生出丝毫不忿。

    更不曾上奏辩解,申诉自己冤屈,导致矛盾加剧。

    只不卑不亢地行分内之事,息事宁人,让院中可继续平静运行。

    年纪轻轻,非但不争强好胜,贪图功名,逢迎上司,却愿意承担责任,一心轻自己而重大局,不伤和气不斗闲气,光明磊落的恢弘气度,确实如官家所言的那般了不起,颇有国士之风。

    产生了天大误会的王旦,自然无从知晓,以陆辞公款吃喝会友的从容快活,当然从头到尾都不觉自己受了委屈,才不会同其计较。

    他微微笑道“幸有陛下仁政,政理清明,世间诸多钟灵毓秀,方有出头之机。”

    这话赵恒自然爱听,高兴得“哈哈”大笑起来“若我忘了赏他,王相可需提醒我才是。”

    王旦从善如流地应了。

    陆辞对这番谈话,自是一无所知的。

    即便要论功过进行赏罚,也得是许久之后的事了,朝中少说都得轰轰烈烈地吵个十天半月,才能通过皇帝拍板,得出具体结论来。

    他十分满足于三天两头有御膳,又无顶头上司制掣的悠闲生活,完全不在意升职与否。

    甚至在他看来,其他地方损失如此厉害,官家定会无比痛心,那他们能无赏无罚,逃过一劫,就算皆大欢喜了。

    崇文院无疑是受到大火牵连的诸多建筑里程度最轻的一个,不但保住了绝版的古籍,被焚毁的那些书的雕版也还在。

    但由太宗亲手设计,促人修建,数十年来屹立宫群之中,使京人引以为豪的崇文院本身,还是被烧得只剩空空框架,残砖断瓦了。

    朝廷广开榜单,招募工匠,匠人一下变得供不应求,且必然会优先重建为起火源的荣王府、宫门等地。

    崇文院的话,则要稍慢一步了。

    救出的数千书籍,也经不起风吹日晒,便在原崇文院所在的位置边上,临时建起外院数所,足够遮风避雨,囤放书籍。

    然供馆职处理公务的地方,就变得无比简陋了。

    偏偏在这样一落千丈的工作环境下,忙碌程度却是大增。

    单是整理雕版,对被烧毁的书籍重新刊印的工作,就足够让所有人忙得脚不沾地,分身乏术,根本无望回归陆辞所期盼的清闲状态了。

    毕竟原先官刻本的来源,包括国子监、崇文院、秘书监、司天监和校正医书局等。

    现一场大火,直接烧掉了崇文院和秘书监两处,刻书量却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升官发财在宋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放鸽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放鸽子并收藏升官发财在宋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