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辞于东宫任职,消息渠道到底有限, 对寇准对着皇帝一通淋漓尽致的批评所导致的一连串连锁后果的严重性, 此时还一无所知。

    比起晏殊和寇准等人的反应激烈, 将武后当政之事视作莫大耻辱,陆辞对那奇女子刘娥,非但并无恶感, 甚至还有几分佩服。

    平心而论, 即使是遭不少人蔑视的刘娥的出身,也并不能用卑微二字来形容就陆辞所听闻的,刘娥的祖父曾于后汉官至右骁卫大将军,父亲刘通则在宋太祖时担任过虎捷都指挥使,只是早早就战死了,才导致刘家家道中落。

    孤儿寡女,不免生活困顿, 但刘娥的娘亲却未曾因此疏忽了对女儿的教育。

    使刘娥不但容色出众,且知书达理, 才令彼时的襄王赵恒对其一见钟情, 以至于容貌瘦瘠的地步。

    此时赵恒不负责任地甩开奏疏不理, 刘娥悄悄代为批阅的奏疏,却反而太过正常,而被人瞧出端倪, 不可谓不讽刺了。

    看着晏殊已焦虑到近乎神经质的地步, 陆辞无奈地笑了笑。

    要这不是一个偌大国家, 而只是一个企业, 并且员工可以自主选择老板的话,比起时好时坏、精神状态也不稳定的赵恒,陆辞倒较愿意选择刘娥这种具有野心,但也懂得步步为营,循序渐进的领导。

    当然,对赵祯的未来表现,陆辞自是更加看好再没有比亲手培养出的上司,要更来得合乎心意的了。

    但让刘娥手握权柄的话,即便实质上更有利于大宋的稳固,却与世俗理念相悖,使大臣极度抵触,民众也不见得乐见其成。

    况且,哪怕赵祯并不知晓,他与刘娥之间,的的确确是不存在任何血缘之亲的一旦刘娥站稳了脚跟,起了恋权之心,或是有意自立为皇帝的话,那她还可能乐见日渐成长的赵祯来夺走宝座吗

    亦或是,试图诞下自己的子嗣

    若是这种情况发生,可想而知会有多少腥风血雨了。

    陆辞身为太子左谕德,注定陪伴东宫成长,与起了此念的刘娥的政治立场,就变得十分微妙。

    目前尚且不显,往后却注定是敌对关系。

    陆辞心念电转,得出结论后,不由轻轻地叹了口气。

    尽管有些可惜,但比起刘娥这一选择带来的无限风险,还不如等赵恒再坚持几年,容赵祯学成长大,顺理成章地继任皇位来得平顺。

    这么一来,也与他接受儒家教育的一干友人,会抱有的观念达成一致了。

    “同叔,”陆辞委婉提醒道“若你是想从陛下处着手的话,怕是徒劳。”

    晏殊丝毫不奇怪陆辞看破了他的想法,只皱了皱眉“为何”

    陆辞平静反问“当初太宗隔绝二人十载,亦难达此目的,你又凭何认为自己能成”

    晏殊默然。

    他对陆辞的劝告,其实是并不全信的。

    此一时彼一时,那可是数十年前的事了当年刘娥还是顾盼生辉、巧笑倩兮的美人,加上心思灵巧,才博得赵恒无尽恩宠。

    而如今,哪怕保养再得当,刘娥也难逃人老珠黄,官家则可轻而易举便拥有美人无数。

    若真那般鹣鲽情深,宫中的众多美人和嫔妃,又是怎么来的

    陆辞看出晏殊的半信半疑,也未说破,而是见好就收,到此打住。

    晏殊心事重重,也没有与陆辞谈天说笑的心思,很快就告辞回家,专心谋划。

    而寇准那头,虽未冲动地直接杀进宫去,对着糊涂透顶的皇帝来一顿忠言逆耳的训斥,但那股雷霆怒火,却一直压在心里。

    把这一切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的,其实还有一人。

    周怀政。

    周怀政为入内副都之,堪称天子身边内臣之首,同寇准素来称得上交好,在撵走王钦若的事上,也未少出力。

    现王钦若俨然有回归之势,不仅寇准暴跳如雷,他也心惊肉跳。

    加上刘皇后对他一直抱有敌意,现随赵恒愈发怠惰,皇后掌权之势越发清晰,他看在眼里,竟是比寇准还早坐不住了。

    就在倍感威胁的周怀政开始暗自谋划,准备与寇准串谋时,晏殊则到底将陆辞的劝诫入了耳,这些天都按兵不动。

    这日早朝散后,以寇准为首的一干重臣,照例求见赵恒,汇报一些重要政务的进展。

    赵恒双目放空,显是神游天外,只不时敷衍地应上几句。

    若是平时,寇准也就视而不见,继续做该做的事了。

    但一想起自己一心未果,官家却不住添乱,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升官发财在宋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放鸽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放鸽子并收藏升官发财在宋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