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来令她魂牵梦萦的美好味道。
平平淡淡的鸡蛋茶,平平淡淡的小日子,平平淡淡的小幸福,她却再也找不回来了。
这些年来她每每回想起那一天的情景,都恨不能掐死那时任性妄为的自己,掐死那个对母亲说过的最后一句话是“你好烦”的该死的自己。
因为母亲,也找不回来了。
踏青归来后,文淡开开心心地回到家中,却并未见到如往常般出门来迎接她的母亲,她看到的是她名义上的父亲与他的正妻吕氏。
见吕氏颐指气使地坐在主位之上,文淡如同被踩到尾巴的炸毛小猫一般,对女人呲牙咧嘴狠狠地道,“我阿娘呢”
吕氏冷笑一声,神情睥睨,高高在上地看着她。
眼神中闪烁着狠毒的光芒。
连与她说话都仿佛是恩赐一般,吕氏满脸厌恶地告诉文淡,她母亲已经提前她一步去到她的夫家。
夫家什么夫家她何时成过亲何时有过夫君了
文淡看向父亲,看到的却是男人不发一语低头沉默的模样,任吕氏在此发号施令。
吕氏不耐烦解释道,她父亲近来生意接连失利,家里亏损了极多钱财,正巧城西的大财主冯员外看上文淡的美貌姿色,许诺诸多彩礼钱要纳文淡去做他的第十九房小妾。文淡如今也到该成婚的年龄,作为父亲的女儿她理应父亲分忧。
男人好歹养了文淡母女二人十余年,衣食住行、吃穿用度都是花的男人的钱,如今男人有难全指望着那笔彩礼钱救急,只要文淡能够按照他们的心意乖乖嫁人,就当是报恩了。
文淡冷哼道,“嫁人是卖女儿吧”
两人不置可否。
男人劝说道,虽是为妾,可那冯员外有功名在身且家境富裕,年龄固然大了些,但绝对会疼人;嫁过去就是享清福。这是他千辛万苦为文淡找来的好婚事。
文淡咬牙切齿质问道,“既是好婚事怎不让你那个宝贝女儿去嫁”
说到底,不过是男人始终没将文淡母女二人当作真正的家人,心里终究认为可有可无,心情好时便扔上两块肉骨头,心情差了就一脚踹开只是毫无尊严的宠物而已。
文淡对所谓的父亲多年来仅剩的最后一丝期待,也没了。
但是无论如何,母亲已经被两人或骗或哄或绑,先行送去冯家为人质,文淡十分担心母亲的安危。
少年骄傲时,不知道天高地厚,不知道人心险恶,误以为自己有百般能耐,无所不能,不论多大的困难亦不在话下。
文淡心中暗暗思忖,先假意顺从两人答应成亲,套明冯家的情况以后,想办法寻到母亲,然后母女二人再行逃脱。
从此以后离开鄂州,脱离所谓名义上的父亲的掌控,母亲不再是外室,她不再是私生女,今后堂堂正正做人,好好生生过日子。
她一定能够办到
文淡就此信心满满地坐上花轿,等待着与母亲再会,不料那大红花轿中途换道,转眼就将人径直送去了云月楼,闻巷府里鼎鼎有名的青楼妓院。
吕氏从一开始就没有想过要让文淡母女二人好过。
她忍受男人的外室与私生女多年,无非是两人距离她太过遥远,远在她伸手范围之外,又有男人宠爱,若仅是平日里的小打小闹,根本无法严厉处置二人。男人每次嘴上哄她说得好听,可一旦离家去到鄂州之地,最后还不是入了那外室的怀抱。
吕氏心中怨恨,这份积怨埋藏多年最终化为蚀骨夺命的毒,取得是文淡母女的性命。
等待多年,终于这时吕氏抓住男人急需银钱周转的契机,不仅让男人放弃了对文淡母女的宠爱,还在他心中扎根下“嫁”女救急的想法,意图一击致命。
然而所谓的嫁给冯家为妾的“好婚事”也只是吕氏嘴上的借口说辞,哄骗几人的障眼法。
那冯员外虽说妻妾众多,却是个颇有家底的怜花人,以文淡的美貌姿色若真嫁过去,万一她博得冯员外的宠爱,从此飞黄腾达
这怎么可以
吕氏要的是那对狐狸精母女从此受尽折磨虐待,人生暗无天日,不然怎对得起她多年的怨恨
这世间于女子而言最龌龊、最痛苦的地方莫过于青楼楚馆、勾栏瓦舍。
吕氏歹毒地心想,娼窑才该是她们最好的归宿只要每每想到那些肮脏丑陋的老男人将年轻美好的小贱货压在身下欺辱的情形,她全身上下便无一处不散发着舒坦。
若非那外室人老珠黄已没有多少价值,她定将母女两人一起卖入青楼,看她们饱受折磨,岂不更为爽快可惜了,青楼不愿收,只能将那老女人发卖到别地为奴为婢。
不过好歹小的被她送了进去,以后有的是苦头吃。这番长达十余年的正妻与外室间的斗争,终究是她斗赢了,吕氏恨不能仰天长啸。
被卖入青楼的女子境遇会如何呢
答曰一个字,很惨。
自古青楼之中多的是被家人、被人牙子偷偷骗卖来的年轻女子,她们中有的默默接受,有的痛哭流涕,有的要死要活,有的宁为玉碎可不论是哪种女子,青楼里总能有法子整治。
囚禁、断水、断粮、打骂、用刑、下药几番手段之后,不论曾经是多么桀骜不驯的人,是多么视贞洁比性命更重要的女子,结局要么被驯服,要么被了结。
文淡属于前者,她得知无法逃离之后便已心如死灰,早早认了命。
云月楼的老鸨看她容貌娟丽,在这一届新人中姿色最是出众,又读过书,会些琴棋书画等那些文人士族极为推崇的玩意;人也懂事,没有像有些女子般寻死觅活,平常十分配合;当下点了她的名,要在花魁之夜上卖出她的清白之身。
那晚的竞拍叫价异常火爆,几方争夺不休,最终以一个极度夸张的价格成交,文淡因此一夜成名,成为了闻巷府中最昂贵的花魁。
而夺得她梳拢的是一位世家子弟,一个名为朱从寒的锦衣少年。
平平淡淡的鸡蛋茶,平平淡淡的小日子,平平淡淡的小幸福,她却再也找不回来了。
这些年来她每每回想起那一天的情景,都恨不能掐死那时任性妄为的自己,掐死那个对母亲说过的最后一句话是“你好烦”的该死的自己。
因为母亲,也找不回来了。
踏青归来后,文淡开开心心地回到家中,却并未见到如往常般出门来迎接她的母亲,她看到的是她名义上的父亲与他的正妻吕氏。
见吕氏颐指气使地坐在主位之上,文淡如同被踩到尾巴的炸毛小猫一般,对女人呲牙咧嘴狠狠地道,“我阿娘呢”
吕氏冷笑一声,神情睥睨,高高在上地看着她。
眼神中闪烁着狠毒的光芒。
连与她说话都仿佛是恩赐一般,吕氏满脸厌恶地告诉文淡,她母亲已经提前她一步去到她的夫家。
夫家什么夫家她何时成过亲何时有过夫君了
文淡看向父亲,看到的却是男人不发一语低头沉默的模样,任吕氏在此发号施令。
吕氏不耐烦解释道,她父亲近来生意接连失利,家里亏损了极多钱财,正巧城西的大财主冯员外看上文淡的美貌姿色,许诺诸多彩礼钱要纳文淡去做他的第十九房小妾。文淡如今也到该成婚的年龄,作为父亲的女儿她理应父亲分忧。
男人好歹养了文淡母女二人十余年,衣食住行、吃穿用度都是花的男人的钱,如今男人有难全指望着那笔彩礼钱救急,只要文淡能够按照他们的心意乖乖嫁人,就当是报恩了。
文淡冷哼道,“嫁人是卖女儿吧”
两人不置可否。
男人劝说道,虽是为妾,可那冯员外有功名在身且家境富裕,年龄固然大了些,但绝对会疼人;嫁过去就是享清福。这是他千辛万苦为文淡找来的好婚事。
文淡咬牙切齿质问道,“既是好婚事怎不让你那个宝贝女儿去嫁”
说到底,不过是男人始终没将文淡母女二人当作真正的家人,心里终究认为可有可无,心情好时便扔上两块肉骨头,心情差了就一脚踹开只是毫无尊严的宠物而已。
文淡对所谓的父亲多年来仅剩的最后一丝期待,也没了。
但是无论如何,母亲已经被两人或骗或哄或绑,先行送去冯家为人质,文淡十分担心母亲的安危。
少年骄傲时,不知道天高地厚,不知道人心险恶,误以为自己有百般能耐,无所不能,不论多大的困难亦不在话下。
文淡心中暗暗思忖,先假意顺从两人答应成亲,套明冯家的情况以后,想办法寻到母亲,然后母女二人再行逃脱。
从此以后离开鄂州,脱离所谓名义上的父亲的掌控,母亲不再是外室,她不再是私生女,今后堂堂正正做人,好好生生过日子。
她一定能够办到
文淡就此信心满满地坐上花轿,等待着与母亲再会,不料那大红花轿中途换道,转眼就将人径直送去了云月楼,闻巷府里鼎鼎有名的青楼妓院。
吕氏从一开始就没有想过要让文淡母女二人好过。
她忍受男人的外室与私生女多年,无非是两人距离她太过遥远,远在她伸手范围之外,又有男人宠爱,若仅是平日里的小打小闹,根本无法严厉处置二人。男人每次嘴上哄她说得好听,可一旦离家去到鄂州之地,最后还不是入了那外室的怀抱。
吕氏心中怨恨,这份积怨埋藏多年最终化为蚀骨夺命的毒,取得是文淡母女的性命。
等待多年,终于这时吕氏抓住男人急需银钱周转的契机,不仅让男人放弃了对文淡母女的宠爱,还在他心中扎根下“嫁”女救急的想法,意图一击致命。
然而所谓的嫁给冯家为妾的“好婚事”也只是吕氏嘴上的借口说辞,哄骗几人的障眼法。
那冯员外虽说妻妾众多,却是个颇有家底的怜花人,以文淡的美貌姿色若真嫁过去,万一她博得冯员外的宠爱,从此飞黄腾达
这怎么可以
吕氏要的是那对狐狸精母女从此受尽折磨虐待,人生暗无天日,不然怎对得起她多年的怨恨
这世间于女子而言最龌龊、最痛苦的地方莫过于青楼楚馆、勾栏瓦舍。
吕氏歹毒地心想,娼窑才该是她们最好的归宿只要每每想到那些肮脏丑陋的老男人将年轻美好的小贱货压在身下欺辱的情形,她全身上下便无一处不散发着舒坦。
若非那外室人老珠黄已没有多少价值,她定将母女两人一起卖入青楼,看她们饱受折磨,岂不更为爽快可惜了,青楼不愿收,只能将那老女人发卖到别地为奴为婢。
不过好歹小的被她送了进去,以后有的是苦头吃。这番长达十余年的正妻与外室间的斗争,终究是她斗赢了,吕氏恨不能仰天长啸。
被卖入青楼的女子境遇会如何呢
答曰一个字,很惨。
自古青楼之中多的是被家人、被人牙子偷偷骗卖来的年轻女子,她们中有的默默接受,有的痛哭流涕,有的要死要活,有的宁为玉碎可不论是哪种女子,青楼里总能有法子整治。
囚禁、断水、断粮、打骂、用刑、下药几番手段之后,不论曾经是多么桀骜不驯的人,是多么视贞洁比性命更重要的女子,结局要么被驯服,要么被了结。
文淡属于前者,她得知无法逃离之后便已心如死灰,早早认了命。
云月楼的老鸨看她容貌娟丽,在这一届新人中姿色最是出众,又读过书,会些琴棋书画等那些文人士族极为推崇的玩意;人也懂事,没有像有些女子般寻死觅活,平常十分配合;当下点了她的名,要在花魁之夜上卖出她的清白之身。
那晚的竞拍叫价异常火爆,几方争夺不休,最终以一个极度夸张的价格成交,文淡因此一夜成名,成为了闻巷府中最昂贵的花魁。
而夺得她梳拢的是一位世家子弟,一个名为朱从寒的锦衣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