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来首都上大学, 尽管不似毓秀想象中的那般美好, 可总得来说, 还是挺不错的。哪怕一路上再怎么艰难,她也算是平平安安的到达了首都,还运气很好的碰到了一个好人,帮她安顿好了一切不说, 还请她吃了一顿老京市的特色饭菜,跟家乡的略有些不同,不过味道还是挺好的。

    到达京市的第一天, 毓秀就坐在课桌前, 一笔一划的给家里写信。

    毓秀是个实诚的娃儿, 别看她的性子里绝大部分跟甄卓凡相似,但很显然也有一部分是跟甄卓凡截然不同的。最典型的一点就是, 甄卓凡会报喜不报忧,倒不是故意说谎啥的, 而是觉得人在千里之外,就算真的把烦恼告诉了家里人又能如何呢甭管是生活中的, 亦或是学习方面的,家里人都没办法帮忙。既然如此, 还不如别说了, 省得家里人操心。

    可毓秀就不同了, 她是有一说一, 从离开家一路辗转又是坐汽车又是坐火车的, 路上的艰难险阻她都说了。等到了学校以后, 发生的大小事儿,包括对宿舍的怨念,那是原原本本的全叫她写到了信里头。

    及至写了三页纸,毓秀还有些意犹未尽,只是她记得她奶叮嘱过,到了学校就要写信回家报平安,这才拿了白日里刚从学校小卖部里买来的信封装好,认真的抄好了地址,仔细的贴上邮票,打算明个儿一大早就给塞到邮筒里。

    不得不说,郝新明还是很靠谱的,起码比甄卓凡靠谱太多了。他不光是帮毓秀安顿好了一切,还在请客之后,又带着毓秀在学校里大致的绕了一圈,将一些重要建筑物都一一指点告诉她具体用途。除此之外,连邮筒都指给她看过了,反正但凡是他能想到的,都巨细无遗的说了。

    好处在于,毓秀心里安定多了,毕竟刚到一个全然陌生的环境,哪怕是大致上了解一些情况,也能叫人安心不少。坏处也不是没有,那就是她把她奶给的钱都花光了。

    早先,周萍塞给她二百块钱,那个钱是从毓秀手里过了一圈,就给了李桂芳的。李桂芳只庆幸可以省下一大笔钱了,却是真没打算要昧下,而是将这二百块缝到了毓秀一件内穿的冬衣里,还千叮咛万嘱咐,让千万别过水,等真的需要用钱了再拆开来。假如说,一时半会儿用不上,那就别管它了,就这么放着吧。

    这些话,毓秀都听进去了,可事实上到学校的第二天,她就不得不拆开那件小夹袄,将钱取了出来。

    临出门前,李桂芳是给了她一些零散钱,叫她在路上花用的。事实上,这一路上她一分钱都没有花,甄卓凡就算再不靠谱,也不至于买个饭都叫毓秀aa制。也因此,从家里到首都,甭管是买饭菜还是坐公交车,都是甄卓凡掏的钱,李桂芳给的零散钱一分都没花。

    那差不多有十块钱,一块两块、毛票分币都有的。

    头一天,在郝新明的带领下,毓秀就是用这些零散钱,在学校的小卖部里买了一堆东西。

    像热水瓶她就买了两个,因为郝新明告诉她,这里的热水是一天打两回的,早晚各开放一次,错过就没有了。等入冬以后会改为一天三次,也就是早中晚,但不管怎么说,用热水还是十分的不方便,建议直接买两个,横竖热水瓶能用好多年的。

    还有盆子,一个脸盆、一个脚盆,这是必须的。毛巾也买了两块,肥皂和肥皂盒各一份,牙膏牙刷自然不能省了,拖鞋也要一双,晒衣服用的衣架和夹子若干,用于锁柜子、抽屉的小锁头肯定也不能省了

    郝新明是看出来毓秀明显是头一次离家,啥都不懂的,他虽说也不太擅长生活上的琐事,可好歹他都念大三了,哪怕家就在京市里,那也不可能天天往家里跑的。集体生活多待几年,甭管以前再怎么笨手笨脚,多多少少也能练就一些生活技能。

    反正,郝新明是努力回忆了再回忆,恨不得方方面面都帮毓秀考虑周全了,生怕出了纰漏。他是真的为了毓秀着想,可这也直接导致,毓秀花光了手头上的所有钱。

    这年头,多数东西都还是挺便宜的,尤其是食品和日用品。会放在学校小卖部里卖的东西,肯定不会贵到哪里去。可哪怕单个价格不贵,杂七杂八的加在一块,那价格也肯定就上来了。况且,毓秀还买了两沓方格的信纸,一打信封,以及一整版的邮票。

    零散钱花光了,同宿舍头一个来的那姑娘邀请毓秀跟她一起去食堂买饭菜票,毓秀琢磨着,这个是正事,当下就趁着那姑娘去厕所的工夫,拆开了那件小夹袄,掏出了十块钱,随后又原样放了回去。当然,她没忘记把锁头给锁上了,还把钥匙揣到了口袋里。

    毓秀是新生里头来得比较早的那一拨,她对床那姑娘来得比她还要早,看着也是个文静不多话的性子,只告诉她,前两天食堂都没开门,好在今天就开放了。

    俩人都不是那种多话的人,就会显得特别沉闷。好在,毓秀最不怕的就是闷了,拿了钱锁好门,就跟那姑娘一起外出,直奔食堂卖饭菜票的窗口。那姑娘买了两块钱的饭菜票,毓秀问过这玩意儿不存在过期问题后,就痛快的买了五块钱。

    “其实咱们都是赶上了好时候,这要是放在前几年,考上大学后家里还得帮着凑点儿粮票。”那姑娘看了眼毓秀手里那厚厚一沓的饭菜票,羡慕的道,“你是城里姑娘吧我是乡下来的,打算开学后申请农村学生补助。听说最多能有十来块的,最少那一档也有五六块呢。”

    毓秀没听说过这个,顿时愣了一下“我也是农村来的。”

    “是吗那你回头跟我一起申请呗,反正这个是要上头审批的,拿第几档的补助也不是咱们说了算的。”那姑娘比毓秀还愣,好在她很快就收住了面上的困惑,顺势将话圆了回去,之后就不再开口了。

    换个人就该多心了,可毓秀还真就没有,她只是奇怪为啥从来没有人跟她说过这些呢她奶没说过,甄卓凡也没说过,就连那个看起来啥都知道的郝新明都没提过。

    不过,毓秀本就不是什么多疑的性子,很快就丢开了自己的困惑,笑着感谢了她的舍友。她奶讲过的,要有礼貌,要多谢谢别人。

    到学校的第二天,毓秀买了五块钱的饭菜票,吃了一顿简单的早饭后,又特地跑到了校门口,将家信塞到了那个绿色的大邮筒里。结果就这么跑了一圈,她错过了早上打开水的时间,幸亏她昨晚没忘记,两瓶热水也只用了一半,这个时候她又想起了那个郝新明,真是个好心人呢。

    等半上午的时候,宿舍里就来了新人,还是一口气来了仨。

    她们宿舍是标准的八人间,靠窗户的两个下铺已经有人了,也就是只有两个下铺是空着的。因此,就在毓秀尚未回宿舍时,刚来的仨人还发生了一些小小的冲突,不过考虑到接下来还要一起生活四年,很快就有人先妥协了,搬到了毓秀的上铺住。

    这天来的三个姑娘虽然也都不是京市本地人,却都是城里姑娘,最差的一个也是小县城出身的,还有一个据说来自于京市附近一个省会城市。

    能考上大学,并且还是考上了京大的,都不会是笨的,哪怕一开始略有些小冲突,大家都还是笑脸盈盈的。这天中午,还喊上毓秀一起去食堂吃了一顿饭,算是简单的小聚一下,庆祝有缘分聚在一起,还分明说了一下专业班级等等。

    这天下午,又来了一个新人,到此宿舍里就只剩下了两个空床铺,靠门边柜子的两个上铺。

    同住一个宿舍确实也算是一种缘分,可表面上和谐暗地里打禅机的宿舍也不少。只不过,对于毓秀而言,甭管你们咋样,她一概不关心。而两天的时间,也足以叫她适应了个大概,至少每天早起上厕所洗漱、拎着热水瓶去开水房占位置、再去食堂吃早饭等等这些最基础的生活技能,她还是能够适应的。

    等宿舍里的人互相略熟悉了一些后,就有人忍不住问毓秀,她的这些日用品是哪儿买的看着都是簇新的,不像是从家里带来的。

    对了,比毓秀早到校的那姑娘,所有的东西都是从家里带来的,没带来她也没去买,譬如热水瓶就没买,估摸着也是觉得眼下天气还热着呢,用不着。

    毓秀虽然不爱跟人打交道,可既然都问到她头上了,她自然会老老实实的作答“学校小卖部里买的。你知道地儿吗要不我领你去”

    “小卖部哦,我知道了,谢谢你,不用麻烦了。”

    能主动提出帮着带路就已经是毓秀最大的客气了,见对方推辞了,她也懒得细究,只径直拿好东西准备出门。还是得提一嘴郝新明,因为他在头一天就给毓秀指了校图书馆,还说那边看书随意,只是借书需要办理借阅卡,而这个就得等正式开学以后了。毓秀没办法外借图书,她就天天往那头跑,坐在宽敞明亮且异常安静的阅览室里,经常一坐就是大半天。

    可不得异常安静呢这还没开学呢,谁会去图书馆啊

    毓秀才不管这个,她打小就被李桂芳惯成了一套我行我素的行为习惯,只不过她的很多习惯都是不会碍着任何人的,最多也就是被打上不好相处的标签。

    等毓秀到达学校的第三天,宿舍里仅剩的两个床铺也有人了。

    “你们别急着买生活用品啊等明个儿一早我领你们去旧货市场,那边啥东西都有的,我是本地人,我对老京市熟着呢,你们有啥想知道的问我就成”

    最后的两人都是京市本地人,只不过一个是城里的,另一个在京市的郊外。

    城里那个名叫张杨,据她自己所说,是因为她爸姓张她妈姓杨,而事实上她的性子也亦如她的名字,张扬得很。她提议,明个儿一早吃过早饭立刻去一趟旧货市场。

    毓秀不想去。

    尽管她奶早先千叮咛万嘱咐,让她一个人出门在外,千万不要亏待了自己,该花钱就花钱。可问题是,毓秀想不到她还有什么地方要花钱的。生活用品全都买齐了,起码短时间里是不需要再买的,哪怕将来还要再买,小卖部离宿舍很近的,跑一趟一点儿也不辛苦,何必特地跑去旧货市场呢至于过冬的棉衣棉被,这也太早了,没那个必要提前准备。

    这么想着,毓秀也就这么说了“我不去,我的东西都买齐了。”

    张杨愣了一下,她才刚到宿舍,自己的东西都还没整理好呢,当然不可能一一去观察其他舍友。听了毓秀的话后,她低头看了眼毓秀的床铺底下,见下头有两个叠在一起的搪瓷盆子,搪瓷盆里好像也放着一些东西,又看了一眼床头的地上并排放着两个热水瓶,可惜道“你性子太急了,这些是学校里买的吧去旧货市场买,能便宜至少一半呢。”

    “真的吗”毓秀对床那姑娘特地激动坏了,“便宜一半”

    “最起码的,要是不在乎买瑕疵品,那便宜得更多了。对了,你们签了学校那个单子吗就是买书的那个书单,要是没签,回头我带你们去淘旧书。六月份大四毕业班的好多人都将旧书、旧东西贱卖了,咱们没赶上期末那一拨,直接找大二大三的就行了,再不济也能自个儿去淘一些来。”

    一宿舍的姑娘都激动坏了,这年头,多数人家日子都不算宽裕,再说哪家也不是只有一个孩子的,能考上大学的,家里肯定是砸锅卖铁也要供的,可但凡能省钱,谁不乐意呢

    见其他人都同意第二天一早就出发,张杨又扭头问毓秀“你去不去咱们上午去旧货市场,下午再去淘书。”

    毓秀犹豫了一下,她还是不想去旧货市场,因为她想不到自己还缺啥。

    “那那要不我下午跟你们一起去”想了半天,她还是决定坚持自己。

    张杨没再劝她,只点头说好,横竖她们中午还要回学校吃饭的,在外头吃太贵了,学校食堂有国家的补贴,要比外头便宜好多。再说了,她们也不能肩挑手提的一大堆东西再去淘旧书。

    只这般,次日一早,全宿舍除了毓秀之外,都高高兴兴的跑了出去。毓秀则按部就班的拎着热水瓶先去了开水房排队,之后则转道去了食堂吃早饭

    下午的淘旧书,毓秀倒是去了,只是仍然一无所获。

    倒不是没有淘到有用的书,而是跟书单一致的书到底是少数的,偶尔有一本或者有几本,其他几个姑娘都是两眼放光,能省钱的事儿能不积极吗毓秀实在是不会跟人争抢,她打小也没跟人抢过什么,因为但凡是她想要的,她奶都会送到她面前来。

    一下午的工夫,其他姑娘几乎都有收获,就毓秀两手空空,满脸迷茫。

    张杨都瞧着无语了,要说整个宿舍八个姑娘里,她觉得毓秀跟她应该是最像的,这里的像指的是出身以及家庭条件。反正在张杨看来,其他六个姑娘,哪怕是省城出身的那个,家里条件也不一定有多好。真要算的话,应该是她和毓秀属于宿舍里的佼佼者。再一个,八人里头若论相貌,也是她和毓秀最为出挑。

    同宿舍的,总归该有一个领头人,张杨听毓秀那个口音,就知道毓秀是南方人。假如方方面面的条件都差不多,自然是身为老京市本地人的她更为占优了。她想占这个优,想一举成为宿舍里的老大姐,最需要做的就是将同样出众的毓秀摁下去。

    结果倒是如她所愿了,就是吧

    丁点儿成就感都没有

    毓秀啊,不争不抢不声不响,一副“任凭风吹浪打,我自闲庭信步”。

    等这天回了宿舍,张杨逮着了个空挡,忍不住问道“苗毓秀,你是家里的独生女儿吗”这种不争不抢的性子,着实不像是多子女家庭出来的。

    然后,毓秀就一脸淡然的告诉张杨,她是家中的老三。不是老幺哦,是上头两个姐姐,下头一个妹妹一个弟弟。

    张杨

    那你妈岂不是连着生了四个闺女

    你排行老三底下还有个金贵的弟弟

    都说阿二头夹扁头,爹不疼娘不爱。哪怕是在城里,重男轻女的情况也是很常见的,而疼爱头一个孩子的人有不少,偏疼最小的老幺更是多了去了,就没听说过谁家是疼惜中间的。当然,要是头尾都是姑娘家,中间是男娃,这种情况当然是另当别论了。而像毓秀这样的,她是前头四个闺女里头的老三,最小的老幺还是个弟弟

    张杨觉得,这姑娘真惨。

    惨绝人寰的那种惨。

    本来她也就是想抢个头筹,又不等于要欺压同宿舍的别个姑娘,就因为对毓秀抱着一种发自内心的同情怜悯,她倒是时不时的帮毓秀一把。因为今个儿毓秀两手空空就回来了,她过后又邀请毓秀再去淘旧书,横竖京市又不是只有一个旧书市场,结果却没想到被毓秀拒绝了。

    “淘旧书太费时间了,也太累了,还不一定能凑齐全套。我想过了,还是签了书单,让学校发给我一套新书吧。”毓秀如是道。

    “那你知不知道,咱们大学生虽然是费用全免的,但有一些书却还是要自己掏钱买的”就因为这样,才会有一个需要签字的书单,不想掏钱或者不想掏那么多钱的,学校允许自己想办法弄到书,不然合用也是可以的。毕竟,上大学跟小初高都不同,很多专业类的书籍完全可以同系不同班的互相借用,因为很多课程都是一周只上一节的。

    “也没多贵啊,我还是买吧。”

    见毓秀已经打定了主意,张杨就没再多劝。其实,那些书确实不算贵,哪怕计划经济已经向市场经济方向转移了,像粮食蔬果肉类、基本的日用品,以及书籍类的等等,这些仍然是由国家统筹安排的,的确贵不到哪儿去。

    等正式开学上课的前一天,毓秀就拿到了全套的新书,一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七零错位人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寒小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寒小期并收藏七零错位人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