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详细,但随着几位皇子渐渐长大,暗地里争权夺势愈发严峻,一些背后的关系虽说错综复杂,但却并非无迹可寻。

    墨珣知道越国公是在引导着自己主动去思考朝中的利害关系,这就跟他教林醉修仙,却只让林醉自己去看、自己去想,而并不直接告诉他该如何如何。

    第一批到赈灾款项很快就到位并由官兵押送,但与此同时,涌入昌州的灾民也在逐渐增加。甚至还发生了灾民与官兵起冲突的事件。

    墨珣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并不觉得奇怪,恐怕连宣和帝也早就料到。只是现在局势尚在可控的范围,宣和帝便也并没有另外派兵镇压。

    只是,想来城中原先居住着的百姓恐怕会不胜其扰。

    墨珣听到这些消息之后没几天,怀阳城便迎来了第一批灾民,而怀阳府尹的意思则是不要放他们进城,只安排官兵在城外随意搭上几排简陋的棚屋以供灾民们居住。

    当然,怀阳府尹的话也遭到了不少朝臣的反对。但最终却没人能够担保,如若他们将这一批灾民放了进来,后续不会出现烧杀抢掠这样的麻烦事。如果只是挨家挨户乞讨那便也罢了,万一灾民起了逆反心理,到时候也就只能派兵镇压了。

    如此一来,反倒是违背了宣和帝的初衷。

    两边持反对意见的朝臣争执了一番,处中立的臣子们自然是静观其变。墨珣自不必说,站在大殿外头,也没有他能够发言的机会,只听得一众朝臣们“你方唱罢,我登场”。

    最终宣和帝还是同意了蔡炎恩的提议,只派人到城外去协助灾民们搭建临时房屋。

    墨珣出宫回府之后,便听得赵泽林同伦沄岚和林醉说要到城外去施粥。

    “大名翁主提的头,这就来问过我了。”赵泽林这般解释。

    大名翁主作为内命夫,又是皇室的人,再加上他又不是身居后宫,得以在宫外行走,自然是要有皇室的威仪,也要成为京中其他的命夫们的楷模。

    越国公当即了然,这便也点了点头。“翁主那边要出多少粮”

    这些可都要打听好,不能越过了大名翁主才是。

    越国公府这边虽然要出三个人,但赵泽林、伦沄岚与林醉只能算作一户,自然不能一人出一份。而且此次既然是大名翁主先行提出,其他人怎么也都得给大名翁主这个面子。

    “这个我倒是没细问,不过我听翁主的意思,好像是太皇贵君授意的。”

    “那恐怕就是不限量了。”越国公一听到“施粥”一事还是太皇贵君的意思,那应当就越不过了。“看看别家出多少,我们跟人家差不多就是了。”

    “这是自然。”

    “爷爷和爹爹都要到场吗”应该有些人家只出粮没出人吧

    “对,林醉也一起。”

    墨珣点头应了。

    在这个时候“施粥”,确实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流民、灾民作乱,无非就是日子过不下去,生不如死,倒不如豁出去搏上一把但朝廷若是能够给他们食宿,等到这场水灾过了之后,他们便又能回到原来的地方生活,自然也就不需要铤而走险了。

    再加上,由大名翁主牵头,那也就给百姓营造出了一种“皇家也是想尽办法在帮助他们”的念头。如果大名翁主和其他的一些品阶较高的命夫愿意亲力亲为,保证这些粥的正常供应,等到洪水退去,灾民们必定会感恩戴德。

    “施粥”一事既是大名翁主提的,那么赵泽林自然也就不能避开,再加上墨珣与林醉的亲事也是寻了大名翁主保的媒,这下两家也就有了往来,赵泽林如何能不应

    等到用过了晚饭,墨珣便也在私下里同林醉提了一声“注意安全”。

    “好。”林醉也不问墨珣这是什么意思,只是轻声应了。他以前随着家中长辈四处去过,自然也随着长辈们施过粥,大多数的流民都是对于施粥的人都是心怀感恩的。林醉以前也被人夸奖过,说是菩萨心肠、心地善良什么

    但,也确实不乏有那等无赖之人。

    只是,虽说只是施粥,但一旁也有家丁看守,总不致于让施粥的粥棚出了什么岔子。

    更何况,此次又有大名翁主在,还是太皇贵君授意,必定会派官兵,也不需要太过担忧。

    林醉本是想着应下就算了,但墨珣却直勾勾地盯着自己,反倒让自己禁不住开口向他解释了一番。

    “我担心你。”

    哥儿和汉子在体型上也是有些差距的,哥儿一般都长得娇小些。林醉虽然高,却也不过只是颀长罢了,说到底还是弱。如果他炼了气,那就完全不同了打不过可以跑,跑起来,一般人还追不上。

    “劳烦夫君挂心了。”

    林醉的表情恬静而祥和,这般微微笑起来的时候,仿佛此时整个世界都跟着亮了起来。

章节目录

渡劫老祖的科举官途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余缠缠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余缠缠并收藏渡劫老祖的科举官途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