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 这位小兄弟一看就是聪明毓秀之辈, 也只有这样的人, 才配在家主大人跟前服侍啊”
    “看小兄弟天庭饱满,眸子清正,将来定是大有可为”
    “哈哈,老兄这话说错了, 小兄弟已经随侍在家主大人身边,这世上可还有哪里比得上吗”
    元墨“”
    佩服佩服。
    一位官员眼尖,发现了一处别人都没有发现的关窍。他连忙取了双干净筷子,双手捧过来“小兄弟取食不便,用这双吧。”
    “不用。”说话的不是元墨, 而是姜九怀, 他拿起自己案上的筷子,搁在元墨捧着的盘子上, 眼中隐隐约约含着一丝笑意, “用这双。”
    平公公“”
    众官员“”
    众女伎“”
    “”元墨露出一个笑容, “其实,都不用。”
    她抓起一块牛肉,往嘴里塞。
    满堂俱静,连乐声都停了。
    官员们长大了嘴, 显然,即便是以他们丰沛的马屁功力,也找不出什么词来搭配此种行径。
    “小兄弟、小兄弟真是”曹方绞尽脑汁,忽地灵光一现, “小兄弟可真是率性豁达,大有竹林之风啊”
    元墨终于知道为什么在场的曹方的官儿做得最大了。
    只是竹林之风是什么风
    “所谓竹林之风,是指魏晋之时的七位名士,他们狂放任诞,行世人所不敢行。”像是知道她在想什么,姜九怀低低道,眸子里有细细的光,嘴角噙着一丝笑,“别说用手抓菜,就算是袒胸露腹、衣不蔽体,他们也是毫不在意的。”
    所以这到底是夸人还是骂人
    算了,元墨才不想知道这种问题,反正脸都丢了,一块是吃,一盘也是吃,她再次把自己往姜九怀身后缩了缩,借住姜九怀挡住自己的身影,然后稀里乎噜干光了一盘肉,胃大人终于舒坦了。
    而厅上官员们依旧聊得十分火热,话题已经谈到了“这位小兄弟可能上辈子就是个大善人做了许多善事今生才会有此福报”。
    正是机会
    “家主大人”元墨凑近一点,悄声道,“我来是”
    “平福。”姜九怀打断她,交代平公公,“带去洗手,再把人带回来。”
    很明显,平公公渴望听到的命令应该是“带去丢掉,然后永远不要再回来”。
    所以一路上脸非常臭。
    洗完手,回来路上,元墨跟他讲道理“平公公,这就是你的不是了。如果你痛痛快快把银票给我,我压根儿就不用混进来,你知道我跑来这里费了多大的劲吗”
    平公公恨恨地瞪着她“你不要以为瞒得了咱家你的心思咱家再清楚不过,银票什么的根本是你故意放在主子这里的,就是想借机会来见主子”
    这真是,天大的冤枉
    “咱们这么说吧”元墨一撸袖子,“两千四百两,现在还给我,我马上走人多留一刻我是你孙子”
    “咱家没有孙子。”平公公的脸更臭了。
    呃,元墨发现自己失言了,“那随便是什么好了,反正你给我钱,我就走”
    话没说完,平公公猛然刹住脚,原本拉长了三尺的脸瞬间春风满面,恭恭敬敬行了个礼“三爷,您身子还未大好,天正冷着,怎么过来了”
    一名高瘦男子含笑而来。
    他身披鹤氅,气质出尘,步履矫健,足下轻盈,仿佛只有三十岁上下,面容清俊,看上去不会超过四十,但眼神旷远,仿佛已经阅尽红尘,像足七八十岁的老者。
    一时之间,元墨竟判断不了他的年纪。
    “今日是怀儿袭爵之后第一次露面,我想了想,还是替他照看一下,免得有什么麻烦。”男子说着,目光落到元墨身上,“这位是”
    元墨连忙行礼,正要答话,平公公道“他就是奴才跟您提过的那个元二,本以为主子已经把他扔在月心庭了,没想到这小子又使诡计粘了上来。”
    任何时候,平公公才姜九怀的事都是讳莫如深,没想到在这三爷面前却像是竹筒倒豆子一般,什么都说而且还乱说
    “三爷您明鉴,小人实在是被逼无奈才出此下策的。实是平公公欠小人两千四百两银子,小人现今身无分文,不得不上门讨债。”
    哼,难道只有你一个人会胡说八道不成
    平公公果然急了,还是三爷打圆场“此事回头再说,是非曲直,自然要有个公断。”
    这话说得不偏不倚,十分公正。但平公公是四品太监,久在姜府,而元墨只不过是个外人,身份相差悬殊。他还能这样说话,不由让元墨心生好感。
    姜家三爷名长信,人称“玉翁”,乃是扬州第一风流人物。他生在极贵之家,性情却是冲淡平和,从不以名利为绊,只以诗书为念,琴棋与丹青皆精。
    他能与世外高人一起抚琴,也能与巷头俗子一处下棋,能与大儒研六经,也能为女伎谱新曲,这样的人是姜家这座深宅里的一缕清风,只要有他在,就能让每个人都宾至如归。
    果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传闻中的家主大人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山中君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山中君并收藏传闻中的家主大人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