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问我,我不知道
尽管事实明明白白的摆在眼前,锦绣依然觉得自己的笑话没毛病,都是听众耳朵出了问题。
于是他尝试着给家里的下人们讲笑话。
身边围着五六个下人,锦绣面无表情的讲一些听来的或者是曾经经历过的故事,讲完后,瞪大眼睛问围成一圈儿表情僵硬的听众“好笑吗”
下人们看自家少爷那无处安放的白嫩嫩肉乎乎的小手在自己眼前晃悠,想想这只手曾经立下的赫赫战功,哪还能记得刚才战战兢兢的都听到了什么,只一个劲儿的点头应和。
“哈哈哈,好笑,真是太好笑啦”
“就是就是,从来没听过这么好笑的笑话”
锦绣听了觉得很满足,但至少他应该给别人多一点时间思考,于是双手一拍,再次提问“真的好笑吗”
下人们有些把不准自家少爷到底是啥意思,胆大些的犹豫着问“那肯定是,好笑吧”
锦绣眉头一挑“自信些,把吧字儿去掉”
好了,这下大家都明白少爷是啥意思,也不怕马屁拍到马腿上了。
自然吹捧的更加真情实感,更加卖力。
“咱家少爷聪慧异常,连讲的俏皮话都比别人有意思”
“读书人就是与众不同啊,咱家少爷自从读了书,说话的方式就与以前大不相同,有一种独特的,叫人说不上来的韵味。”
锦绣听得非常满意,更加确定不是自己的笑话有问题,而是听众自己有问题。
这就不是他能管的事情了。
锦绣每天在家读读书,写写字,顺便给一大家子人“在书架上找找游记”,满足大家对青云先生的追捧。
据元老爷说,青云先生梦游记在府城已经到了一书难求的地步,颇有些洛阳纸贵的意思。
府城甚至有人自发组织了一个名为“寻找青云先生”的社团,让同好们在读书之余,尽情发挥自己的能力,将神秘的青云先生给找出来。
书能卖的如此好,除了书本本身质量过硬外,还有就是元老爷的商业运作了。
在这方面,元老爷不愧他城关镇首富之称。
现在的日子,锦绣和周文都很满意,周文有更多时间去楚师父的武馆学武术,没有了之前被先生跟在屁股后面催促背书的的紧促感,周文大大松了口气。
每日都神清气爽,精神倍儿棒。最可气的是他本身那种病弱贵公子的外表丝毫没有受到丁点儿影响。
锦绣倒是私下问过元老爷“爹你是不是打算请西席先生来家里教我和阿文哥”
元老爷点头又摇头“这个爹倒是早就想过,但好的西席先生,那是可遇不可求。主动送上门的,年轻的就是馋咱家的银子,因为他的大半儿精力要放在自己科考上,根本没多少时间教导你和阿文。
年老的更是馋咱家的安逸生活,想在咱家挣一笔养老银子。这种一般都没啥本事,考了一辈子也没考出头,否则也不会沦落到来咱家里不是”
锦绣想想现如今虽然天下太平,但读书人依然十分珍贵,深觉元老爷讲的十分有理。
于是他道“那爹您是什么打算呢”
元老爷摸着自己的胡须道“不急,爹自有打算。”
锦绣听元老爷的口风,以为这打算还远着呢,没成想,第二日锦绣和周文就被元老爷派来的人扔进马车,三人风风火火的出了城。
车上锦绣还扯着下人刚才手忙脚乱给穿的不舒服的外衫,不满的嘟囔“爹,咱们到底要去哪里啊干嘛要我和阿文哥穿成这样”
穿成啥样儿呢
其实也没多夸张,就是元老爷前几天让人给锦绣和周文量体裁制的青衫长袍,制成后两人是第一次穿,锦绣觉得不习惯而已。
元老爷斜睨两人一眼,慢悠悠道“你二人不是成日嚷着在家无聊,想出去交朋友吗今儿爹就带你们去一个能交到很多朋友的地方。”
周文心道我不是我没有别瞎说这话根本不是我说的,休要冤枉我
锦绣直接掀开车帘子往外看,片刻后放下车帘子,了然道“这是去高云山的路,爹你是想带我和阿文哥去乌兰书院”
周文很好奇“何以见得既然是去高云山的路,为何不是去万福寺或者无为观呢”
锦绣像看傻子似的看周文一眼,眼神示意两人身上的穿着“烧香拜佛需要特意穿成这样”
周文后知后觉,发现自己问了个蠢问题,倒是一点儿羞愧感都没有。
憨憨的笑“宝儿你真聪明”
锦绣都不想和这憨憨继续说了,只转头问元老爷“爹您是想让我和阿文哥去乌兰书院读书可您不觉得应该提前和我们说一声,让我们有个心理准备比较好吗”
元老爷不在意的摆手“你二人不是整日叫嚷着自己打遍同龄人无敌手吗那准备与不准备又有何异”
周文急急解释“姑父,我说的打遍同龄人无敌手,是指武力方面啊不是读书啊”
元老爷毫无诚意道“哦这样吗那可能是我听错了吧”
锦绣“爹,说实话吧,您就是故意的”
元老爷咳嗽一声坐正身子,板着脸一本正经道“爹怎么会是这种人呢宝儿你误会爹了”
说着还露出一点儿“我很委屈但我就是不说”的表情,看的锦绣嘴角直抽。
看的周文开始良心不安。
元老爷很满意自己看到的场景,适时转移话题“接下来爹简单给你们说说大概情况,免得待会儿见了先生出了差错,今天这个机会得来的可一点儿都不容易”
据锦绣所知加上元老爷转述,城关镇这乌兰书院,自本朝开国建起,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终于从不知名小书院发展成整个府城都赫赫有名的书院。
一般能进书院读书的,一是天资极佳,作为天选之子被书院先生挑中,最后经过书院的层层考验,从此由书院负责此人读书期间的衣食住行读书所花费。
第二种就是家里有钱有势,并且有盼子成龙之心的。
这点也很好理解,毕竟这年头读书人所用的笔墨纸砚,对普通家庭来说,都算得上是奢侈品,这笔投资就像是无底洞,普通人家一年的所有收入投进去,都不带听到响儿的。
例子就参考元老爷兄弟二人以及元老爷的爹爹辈还有爷爷辈以及太爷爷辈是如何靠读书败家,让一个殷实之家在短短几年穷困潦倒,大家就能明白。
元老爷语重心长道“书院现在这位山长姓姜名良柏,京城人士,今年二十又七,两年前高中探花,说起来也是年少有为”
周文“哇好厉害”
锦绣“确实很厉害,但我将来会比他更厉害的”
元老爷没好气道“大人说话小孩子少插嘴”
周文“打扰了,姑父您继续”
锦绣“爹,请您继续”
元老爷“据传此人身世背景极深,有传言说,姜山长曾经在战场上立过功,年纪轻轻伤了身体,后来才弃武从文”
元老爷说着一脸敬佩道“姜院长金榜题名后,传闻圣上十分看重他,想让他在京中任职,但不知是何原因,姜院长婉拒了圣上的提议,后来就在咱们乌兰书院出任山长了”
虽然说的语焉不详,但寥寥几句,都能听出对方不是个简单人物。
周文双眼放光“文武双全我喜欢”
锦绣“可以我喜欢”
元老爷被两个抓不住重点的小兔崽子气的直翻白眼儿“我说这么多,是为了让你们喜欢人山长的吗啊老子是让你们知道,人姜山长前些日子回京中探亲去了,今日好不容易回来,接了老子的帖子,请咱们去书院小坐
到时候就是你们二人好好表现的机会拿出在家里那股不要脸的劲儿,把劲儿往山长身上使,不说让山长对你二人刮目相看,至少给人留个好印象
到时候老子也好舔着脸求人家答应你们入学的事不是”
元老爷一口气指着两人鼻子说了一大堆,然后咬牙切齿瞪着眼问“记住了吗”
锦绣和周文对视一眼,乖乖回答“记住了,爹。”
“记住了,姑父”
元老爷看两人往心里去了,才勉强放下心来。
他没说的是,他早在年前,发现自家宝儿有读书天赋时,就在筹谋这件事,不仅因为乌兰书院在府城的书院中排的上号,更是因为这任山长背后,牵扯出来的无数强大关系网。
提前送儿子去书院,就是给儿子的将来铺路。
但这位山长实在不是好打交道的,对方好像什么都不缺,什么都不感兴趣,他想了许多办法托人情送礼物,对方都没回应。
直到这次对方从京中返回,终于接下了他的拜帖,元老爷才终于松了口气。
这也是为何锦绣在二弟的私塾里和侄子闹出矛盾,他顺势让孩子直接回家的原因之一。
当然这些元老爷是不会两个孩子的,他觉得儿子现在只要好好读书不熊就好。
于是元老爷故作勉强状的对两人的保证点点头,端的一副“虽然孩子很熊但我只能像个老父亲一样把他原谅”的表情。
作者有话要说12好事近宋代郭应祥。
3出自兼呈畏之员外其一
4出自春望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