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结束,匆匆数天后,评卷结果很快就出来了。这天上午,刘炫和杨恭仁、以及一群担任阅卷老师的尚书,在一队内卫护送下,带着一个密封皮包到了神武宫朝阳殿。
    杨侗已经等候多时。
    刘炫行礼道“参见殿下”
    “刘公免礼,您这些天辛苦了”杨侗有些迫不及待的笑着问道“结果如何,不知谁是第一名”
    听到这话,刘炫却摇了摇头道“殿下,对于第一名,老朽与诸位大人各有不同意见,还请殿下定夺”
    杨侗听了以后,不由愣了一愣,继而却是大喜,在他印象之中,杜如晦是名符其实的第一名,谁想到第一名居然出现了争议,这也意味着杜如晦级别的人物不少呢。
    他看了一眼众人,笑问道“不同意见,是争议么说说看”伸出了手,示意大家坐下说话。
    众人就坐后,刘炫开口道“不能说是争议,而是有五名考生,各有所长”
    考试科目有帖经,有如现代试卷的填空与默写。出题老师从古文经典中选取一句,根据这一行文字,考生要填写出与之相联系的上下文。之后,再给予以解释,考验考生的知识储备量。
    考试的第二科是诗赋、设立科目时,有人认为明经多抄义条,议论只谈旧策,表现不出考生的真才实学,建议加试杂文两篇一诗一赋,于是有了诗赋科。
    考试的第三科,也是最为重要的策问策问,即议论。依据提出的有关经义或政事问题,让考生发表见解,提出对策。策问所及范围较广,有政治、教育、生产、管理等,比起帖经、赋诗,难度更大,有的也还有一些实用价值。相当于现代的作文题目,
    策问,向来是是核卷者和杨侗最关注的科目,如果策问文章作得好,哪怕你在帖经、诗赋方面考了个零分,照样会录取而用,因为策问才是展示考生实才的科目,其他两科,都是陪客。
    而这一次,难以选出第一名的就是在策问这环节,策问的题目是何以强国
    有的考生从军事角度写文章,有的则从道德、法律、外交、民生等等角度作文,角度不同,且文章都有内涵,那么第一名自然难以判断。
    了解第一名难产的因由后,杨侗向刘炫道“刘公,先将您心目中的第一名的策问文章给我看看。”
    “喏”
    刘炫将一份考卷呈递上来,感叹道“殿下,此乃老朽选出的第一名,也是老朽见过最有才华的年轻人,估计只有仲远可比”
    “是吗”杨侗惊讶了,能和孔颖达媲美,着实了不起。孔颖达曾从刘焯问学,日诵千言,熟读经传,善于词章,隋大业初,选为“明经”,他不仅明通经学,还是一个政论家,每每指陈疵暇,各论得失,一言即中,是一个有真才实学、有能耐的喷子。
    杨侗连忙翻开考卷,率先向姓名看去,上写“许敬宗”三字,看到这个名字,杨侗脸色都变了。
    历史上的许敬宗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人物。许敬宗累任中书令和太子少师,这不仅是凭他支持武则天为后换来的,曾监修国史,两为帝师,个人还是才能的。这也是李世民、李治和武则天欣赏他的原因之一。
    之所以有争议,就是因为他支持李治立武则天为后。封建王朝的正史中向来都是以李唐为正统,武则天被称为篡位,因此许敬宗变成了阿谀奉承的势利小人。许敬宗死后,当朝博士袁思古的起草的谥文总体客观“敬宗位以才升,历居清级”
    杨侗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弄死是王八蛋,但转念一想,还是算了。
    历史上的许敬宗在李世民统治时代,是一个好官,为何到了李治时期就变了
    政治需要
    某些争议人物的出现自有其必然性,当权者武则天需要许敬宗作为她操控朝局的一柄快刀,这才造就了争议的许敬宗,如果没有许敬宗,也会有别人替武则天来干一些破事。所以才有了时势造英雄之说。
    就拿裴矩、虞世基来说,杨广贤明的时候,二人是一等一的治世能臣,是辅佐杨广打下了赫赫疆土的大功臣,哪怕到杨广堕落前期,两人还是为国为民的能臣干吏,直到一再被杨广处置之后,才把二人造成了奸佞宰相。
    事实上只要君上贤明,那么,许敬宗、李义府、李林甫就是能臣干吏,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自己一直英明下去,那许敬宗的人生是否也会随之转变呢
    这是一个伪命题,谁也得不到准确的答案。
    假如杨侗有一天,变成了后期的杨广,谁能保证杨恭仁、杨师道、房玄龄就不会变成所谓奸臣
    所以,用后世人的眼光看待许敬宗,对他无疑不公平的。
    瞬息之间,杨侗已经想到了很多很多,接着,便仔细认真的阅读起许敬宗的文章。
    许敬宗文采斐然、书法超群,对儒学和德治的理解相当深刻、相当透彻不过,在杨侗重视的兵论这一段,许敬宗虽然写得气势睥睨,但给他的感觉就如同是用原子弹来炸死李渊一家子,很不科学、很不合理。
    微微思索后,杨侗看着期待的刘炫,笑着说道“整体构架上,是一篇大气磅礴、跌宕起伏好文章虽说在军论、律法方面不切实际,但是对儒学和德治有独到见解。人无完人,不可能做得面面俱到,能够专注一道,并取得惊人的成绩,已经相当了不起了。而一个国家,只有执行以德治心、以法治行的方针,才能蒸蒸日上许敬宗这往篇雄文着属罕见”
    听到这话,刘炫顿时露出了笑容。
    “刘公不愧为当代第一儒,许敬宗日后必将成为朝中能吏虽说还没有看他其他人的文章,但依我看来,前四应该不成问题。”迟迟无法下定论的文章共有八篇,给予前四的点评,已经算得很高了。
    “殿下英明”
    刘炫拱手而退,是不是第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大隋第三世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碧海思云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碧海思云并收藏大隋第三世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