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不禁为难起来。
    “董大人,要不下官先向殿下禀明此事,由殿下处置如何”
    董应第沉声道“理当如此,本官就知道廖大人是忠义之人。只是如今大乱已起,廖大人应该一面向殿下禀报,一边召集军队前往平乱才对。否则一旦大祸铸成,惊扰了殿下,恐怕我等都交待不过去。”
    廖仲平犹豫了,如果自己召集军队,下令平乱,这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
    所以,廖仲平迟疑道“此处离殿下寝宫不远,要不还是由殿下拿主意吧。”
    “廖指挥使,如今的形势,不用老夫明言吧。朝中权臣当道,嚣张跋扈,视君上与朝廷如无物。廖大人是忠义之士,又向负拱卫殿下和朝廷的重任,如何能坐视奸倿欺君今日奸倿悍然发动叛乱,此绝非误会,而是酝酿多时的阴谋,否则,岂会他一来,就发生如此乱局本官虽是文臣,手无缚鸡之力,但若为殿下、为朝廷,老夫愿肝脑涂地,死而后已廖大人若心中仍有忠义,当助老夫一臂之力,诛杀逆贼,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如此,就算身死当场,也能无愧于心,也能去九泉之下面见先帝。”
    廖仲平的脑子,一时转不过宽来。
    脑子确实不够用了,看着一脸正气的董应第和众官员,廖仲平无法去恶意揣测这些人的用意。
    同朝为官,这点基本的信任,还是有的。
    虽然廖仲平与吴争有了袍泽之义,但与这些官员相比,吴争的份量,轻了。
    也就是说,在这两方之间,廖仲平更容易相信董应第等人。
    因为这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董应第他们是文人,他们手中没有军队,与吴争相比,他们最多只能用嘴,而用不了刀。
    这一点对廖仲平做出决定至关重要。
    可廖仲平依旧无法决断,因为董应第的话中,有一个明显的转变,他说要“诛杀逆贼”。
    这不再是内部之争,而是敌我之分了。
    廖仲平迟疑道“下官需要一边向民政禀报,一边派军平乱,恐怕一时也无法分身。”
    董应第打断道“事态紧急,刻不容缓。廖大人理当亲自向殿下禀报,至于前往平乱,本官及诸御史可为朝廷分忧。”
    廖仲平虽然心里有疑惑,但无论如何,骚乱之事确实应该尽早制止,否则小事变成大事,左右都不好交差。
    加上董应第毕竟是一部尚书,而且身后十几个御史摆在那,想来也不至于只手遮天,搞出什么事来。
    于是廖仲平同意了董应第的建议,下令卫戍的一支禁军千多人,暂归董应第指挥,自己赶往
    朱媺娖“寝宫”禀报。
    这是今晚之事的一个转折点,如果之前是误会,那现在已经不完全是误会了。
    其实这事,倒真不是董应第所事先策划的,他还没有这个能耐,先不说方正的钱肃乐不可能答应董应第玩这般“莫须有”的阴谋,就说吴争去钱肃乐住处,也是临时决定。

章节目录

汉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八无和尚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八无和尚并收藏汉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