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启的伟大毋庸置疑。

    但伟大在哪儿其实可以单从几何原本的意义说起。

    徐光启与利玛窦合作翻译的几何原本,是世界思想史上东西方文明的初次合作,以中西会通的科学范式为中国近代史开了一个好头。

    曾经有专家在超前而寂寞的徐光启一文中,列举出他的一些作品,比如像什么毛诗六帖啊、渊源堂诗艺啊、芳蕤堂书艺等。

    以现代人的眼光看那些书目,或许会觉得它们朴实得像农作物。

    诚然,若论史笔、文笔、诗笔,徐光启哪能与李贽、汤显祖等人比

    李贽藏书焚书,让人一看书目就坐不住了,可谓是豪杰黄昏,英雄末路,总有悲愤往心坎儿里扑,更不用说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了。

    但徐光启之所以是徐光启,并不靠那些书。若以中国传统文人的路数,他永远也赶不上李贽、汤显祖等大家。

    可徐光启的奇特与伟大之处在于,他从文史类的写作转向了科学写作。

    当然,华夏民族的科学写作,也并非从徐光启才开始。

    往远看,从先秦诸子以来就有,代表作墨子,再往近里说,宋代有沈括的梦溪笔谈,其知识分类近似于奉敕编撰的太平御览。

    所不同者,一为个人独立写作一是为国家御用工程。

    但在徐光启之前,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就其体例而言,一看便知,还是属于文人笔记,所言科学也是文人化的科学,尚未有科学写作的自觉。

    在华夏民族,科学写作的自觉,可以说是从徐光启真正开始的,他超越了沈括而成为中国第一人。

    当西方先驱培根从希腊人的古典范式转移时,东方先驱徐光启却正在利玛窦的引导下进行科学写作。

    这有点像利玛窦在中国的情形,当利玛窦步入中国的儒学门槛时,中国的心学也正开启范式转型。

    “心学”在儒学内部发端,至李贽儒学内部的思想资源几乎用尽。

    刚好利玛窦来了,以科学传教,并带来西洋学术范式和思维方式。

    李贽受儒家名教的局限,未能进入中西视野,而那时的乡儒徐光启则以翻译为,融会贯通了中西。

    出现这种情形,固然有徐光启与李贽两人性情不同而造成的。

    李贽豪迈,所到之处,无不留下绚烂至极的思想风景,令人热血沸腾,但其弱点在于,李贽思想爆发力有余,而学术领悟力却有所不足。

    徐光启则相反,以实心立实学,以实学做实事,不立门户,不设门槛,来者不拒,往者能追,从乡儒起步,跳脱儒家名教樊篱,进入两希文明两希文明也称作双希文明。

    西洋文明,究其根底,在于古希腊哲学和希伯来神学,徐光启在利玛窦的引导下,一举足一用力,便踏在了西洋思想的奠基石上。

    这个奠基石便是几何原本。

    徐光启成功摆脱了王阳明的格致尴尬,他清醒地认识到了,西洋人“格物穷理”,“格”到深处,以几何学为原本,是科学研究的根本,中国没有几何学,所以,王阳明最后“格”不下去了,心学格物,最终也只能归于禅。

    当徐光启掌握了几何学,方使“格物致知”开启新的格致之学科学。

    在汉译的几何原本里,两希文明是以汉语的方式统一的。

    这当然是利玛窦与徐光启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不负大明不负卿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十光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十光并收藏不负大明不负卿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