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说曹操曹操到。
众人正等着听命屏退,却听太后一声冷道“赵长史叫萧元望自己来见我。”
永寿殿一下子就像坠入冰窖,这里变得不再是姑母的寝宫,而是朝堂的一角缩影,长姐等人久久不说话。
那个宦官飞快跑了出去,沈淑昭看着他的背影感到十分眼生,按理说他在前世不算高德忠的红人,如今却总出面办事,一定是她入宫以后有人被分来西厢房,所以他顶替了谁的位置。
过了半个时辰,一个迟来的声音终于在门外响起。
“启禀太后,萧丞相,陈侍中,赵长史一同求见”
太后坐在座上道“宣。”
宫人领沈淑昭她们退至帘后,这时已经有人走了进来,太后又道“赐象牙簟。”
沈淑昭耳旁听见几声倒吸一口气,原来丞相萧丞相已经出现在大殿中,这是皇后的生父,身高七尺四寸,气概深沉,美须闻世。
只见他背后站着两个人,其中一个正是四大姓中的陈国公,剩下的那个长史身子肥胖,却双眼透露着精光。
太后在上面道“二位国公倒有缘相遇。”
“回禀太后。”萧丞相拱手道,“臣等为了天下江山反对皇上纳妃”
太后不为所动“中宫无所出,江山后继无人,为国祚安稳着想,皇上应当尽早纳妃才是。”
萧丞相不紧不慢道“正是因中宫无子,后妃生下长子难免会心生觊觎之情,倘若天下大乱,何来江山安稳太后乃先帝正妻,不可谓不知其中利害。”
“到时立长立贤自有论数,此事可从长计议,却不可一日无皇储。”
“臣不孝子方立战功,如今国祚四方太平,没有皇储亦可多等几年,但嫡庶尊卑秩序一乱,就非一朝一日可弥补得了。”
“嫡庶也都是皇子,丞相贵为国丈倒显得不够大方了。”
“启禀太后,臣有一事斗胆请奏。”萧丞相身后的心腹手持笏板说,太后语气威严“允。”
帘子背后,几对眼睛在小心窥察,长姐三妹已是大气都不敢出。
只听赵长史道“臣昨日夜观天象,太白星于帝陵上空而分,可谓是先祖显灵,如今太后要在中宫无子下广纳妃子,臣不禁想起先帝当年择立太子妃时,曾当众臣的面道不可因无子而废后。如今太子妃贵为中宫不足两年,皇上今又投身于益州洪灾一事,卑臣认为不如待一切结束后,再纳妃子也不迟。”
太后一番打量赵长史“赵卿所言有理,听闻你府上有千金正当妙龄,皇上终归是要纳妃的,不知令千金可有定下亲事”
赵长史的脸色难堪,陈国公这时开口道“启禀太后,臣认为纳妃当有,但可暂缓。”
“如今军宴在即,万事皆可先放下,你儿子随萧氏子立下军功,哀家正想着给他们一个甚么封号,至于其他的就不必多说了。”太后挥退这三人,就在长姐三妹还未反应过来时,太后就真的命人送他们走了。
沈淑昭心底明白,虽然这些人看似聊得少,但萧陈二人背后附庸的势力都清楚地表明了态度,朝中一半对峙一半,纳妃的事没有想的那么容易。
这些权臣走后在永寿殿留下了一股寒气,沈淑昭她们又走出来,太后道“对于朝中局势你们可看出了甚么”众人都低下头,太后叫她们坐在身旁。
“萧丞相今日本不打算来,哀家传召以后,还以为他会提他儿子的事,未曾想没有,说明他尚不清楚实情。赵长史府中有女待字闺中,不出所料定是与萧家缔结姻亲。陈国公是最后一个开口的,所言不痛不痒,萧丞相叫他来绝非只是摆设,在纳妃这事中,他也许另有看法。”
长姐三妹听得心中赞服不断,也许是这二人盯得太过于显露,太后起先一愣,随后失笑,抬手轻轻一点长姐的额头“你们想说的话都写在眼底,小丫头,在宫中别忘了掩藏自己。”
沈淑昭在太后身上看见了一种温柔,真是少见,长姐没有她这般擅长求强心切,但正是因为这份天真,所以长姐得到了太后的怜爱。
只见长姐被“点醒”后脸一红,忙低下头道“叫太后见笑了,民女在府中见过许多诰命夫人,她们总道当今太后何等绝代风华,民女过去只以才华注视您,方才近眼发现,若以容姿另眼相看好像也未尝不可。”
沈淑昭心中道,这番马屁拍得真妙,倘若她是太后,也可能要被这样的人打动。
太后也不知作何想,只是语气可惜道“庄昭,你和他们不太一样。”这叫长姐一时紧张起来,太后继续说道“方才哀家左右点你不通,却又不觉蠢钝,这可该怪谁”
长姐听罢神色逐渐僵硬。
太后温柔道
众人正等着听命屏退,却听太后一声冷道“赵长史叫萧元望自己来见我。”
永寿殿一下子就像坠入冰窖,这里变得不再是姑母的寝宫,而是朝堂的一角缩影,长姐等人久久不说话。
那个宦官飞快跑了出去,沈淑昭看着他的背影感到十分眼生,按理说他在前世不算高德忠的红人,如今却总出面办事,一定是她入宫以后有人被分来西厢房,所以他顶替了谁的位置。
过了半个时辰,一个迟来的声音终于在门外响起。
“启禀太后,萧丞相,陈侍中,赵长史一同求见”
太后坐在座上道“宣。”
宫人领沈淑昭她们退至帘后,这时已经有人走了进来,太后又道“赐象牙簟。”
沈淑昭耳旁听见几声倒吸一口气,原来丞相萧丞相已经出现在大殿中,这是皇后的生父,身高七尺四寸,气概深沉,美须闻世。
只见他背后站着两个人,其中一个正是四大姓中的陈国公,剩下的那个长史身子肥胖,却双眼透露着精光。
太后在上面道“二位国公倒有缘相遇。”
“回禀太后。”萧丞相拱手道,“臣等为了天下江山反对皇上纳妃”
太后不为所动“中宫无所出,江山后继无人,为国祚安稳着想,皇上应当尽早纳妃才是。”
萧丞相不紧不慢道“正是因中宫无子,后妃生下长子难免会心生觊觎之情,倘若天下大乱,何来江山安稳太后乃先帝正妻,不可谓不知其中利害。”
“到时立长立贤自有论数,此事可从长计议,却不可一日无皇储。”
“臣不孝子方立战功,如今国祚四方太平,没有皇储亦可多等几年,但嫡庶尊卑秩序一乱,就非一朝一日可弥补得了。”
“嫡庶也都是皇子,丞相贵为国丈倒显得不够大方了。”
“启禀太后,臣有一事斗胆请奏。”萧丞相身后的心腹手持笏板说,太后语气威严“允。”
帘子背后,几对眼睛在小心窥察,长姐三妹已是大气都不敢出。
只听赵长史道“臣昨日夜观天象,太白星于帝陵上空而分,可谓是先祖显灵,如今太后要在中宫无子下广纳妃子,臣不禁想起先帝当年择立太子妃时,曾当众臣的面道不可因无子而废后。如今太子妃贵为中宫不足两年,皇上今又投身于益州洪灾一事,卑臣认为不如待一切结束后,再纳妃子也不迟。”
太后一番打量赵长史“赵卿所言有理,听闻你府上有千金正当妙龄,皇上终归是要纳妃的,不知令千金可有定下亲事”
赵长史的脸色难堪,陈国公这时开口道“启禀太后,臣认为纳妃当有,但可暂缓。”
“如今军宴在即,万事皆可先放下,你儿子随萧氏子立下军功,哀家正想着给他们一个甚么封号,至于其他的就不必多说了。”太后挥退这三人,就在长姐三妹还未反应过来时,太后就真的命人送他们走了。
沈淑昭心底明白,虽然这些人看似聊得少,但萧陈二人背后附庸的势力都清楚地表明了态度,朝中一半对峙一半,纳妃的事没有想的那么容易。
这些权臣走后在永寿殿留下了一股寒气,沈淑昭她们又走出来,太后道“对于朝中局势你们可看出了甚么”众人都低下头,太后叫她们坐在身旁。
“萧丞相今日本不打算来,哀家传召以后,还以为他会提他儿子的事,未曾想没有,说明他尚不清楚实情。赵长史府中有女待字闺中,不出所料定是与萧家缔结姻亲。陈国公是最后一个开口的,所言不痛不痒,萧丞相叫他来绝非只是摆设,在纳妃这事中,他也许另有看法。”
长姐三妹听得心中赞服不断,也许是这二人盯得太过于显露,太后起先一愣,随后失笑,抬手轻轻一点长姐的额头“你们想说的话都写在眼底,小丫头,在宫中别忘了掩藏自己。”
沈淑昭在太后身上看见了一种温柔,真是少见,长姐没有她这般擅长求强心切,但正是因为这份天真,所以长姐得到了太后的怜爱。
只见长姐被“点醒”后脸一红,忙低下头道“叫太后见笑了,民女在府中见过许多诰命夫人,她们总道当今太后何等绝代风华,民女过去只以才华注视您,方才近眼发现,若以容姿另眼相看好像也未尝不可。”
沈淑昭心中道,这番马屁拍得真妙,倘若她是太后,也可能要被这样的人打动。
太后也不知作何想,只是语气可惜道“庄昭,你和他们不太一样。”这叫长姐一时紧张起来,太后继续说道“方才哀家左右点你不通,却又不觉蠢钝,这可该怪谁”
长姐听罢神色逐渐僵硬。
太后温柔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