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容姐儿进京后就住进了老君堂。
老夫人和五夫人原打算单给她收拾出一处院子的, 但老太君说自己一个人住在老君堂有些孤单,就让容姐儿过来陪她吧。
老夫人和五夫人听说后,自然罢了。
容姐儿来之后, 先是由五夫人带着认了认人,随后就先暂时跟在老太君身边住着了。
公府众人都暂时没有提起她的婚事。
容姐儿倒也不急,每日里只跟在老太君身边, 或有空闲的时候,便自去找冰姐儿玩。
老太君和老夫人这样的老人家,最喜欢的就是姑娘家这样不急不躁的品性了。
两位老人家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到底高看了容姐儿一眼。
不过她们没有提起容姐儿的婚事也是有缘故的。
七爷回来后和她们提了一下容姐儿继母和姨丈高恒联合起来蒙骗他的事情。
老太君和老夫人又听七爷说, 容姐儿的继母也要跟着进京。
她们知道这位妇人还未打消换亲的心思。
为了以防万一,老太君和老夫人便派人去阳溯查探高恒为何要与那妇人串通, 以及那妇人来京后打算做什么。
国公府的暗卫都不是吃醋的, 不过三两天, 就把全部的消息都打探出来了。
原来,那高恒是个最为贪财的人,之前容姐儿的生母和离归家时,他就打起了其妻姐嫁妆的主意。
不过必是容姐儿的外祖母尚在,那高恒便只让容姐儿的姨母时不时去娘家找姐姐借钱。
容姐儿的生母当时刚刚和离归家, 且归家时两个孩子都没能带走。
她自觉日后可能无人依靠了,因此对娘家的兄弟姐妹都十分的大方。
举凡其妹过来借钱,她也都借了。
齐家老太太也就是容姐儿的外祖母知道后就不许她将钱再借给别人了。
可容姐儿的生母却是个容易心软的性子,其妹在其面前哭两嗓子, 她就又偷着将钱借给了其妹。
有几次其妹说自己急着用钱,她甚至将自己存在钱庄里的钱都取出来给其妹了, 也因此那几笔利息都没能要到。
齐家老太太知道后又是埋冤自己的小女儿不顾念姐妹情谊, 又是心疼自己的大女儿心肠太好总吃亏。
她就对容姐儿的生母说, 让女儿把手里的钱都归拢一下。
齐老太太想让容姐儿的舅舅帮忙给她再买一处宅子。
哪知道齐老太太的儿媳也就是容姐儿的舅母知道齐老太太的打算后,也偷着过去找其大姑姐借钱。
那高恒也对其妻子说,你去跟姐姐说让她不要买宅子了,把钱借给我们做买卖吧。
齐老太太听说后自然很看不起高恒这个女婿,连带着也不愿意搭理小女儿了。
高恒见妻子回娘家没借到钱,就又动起了别的心思。
他又让其妻子回娘家跟妻姐说,如果她愿意出钱的话,那他就把这买卖的几成干股给她。
容姐儿的生母听后就动了心,不顾母亲齐老太太的反对,将银子借给了高恒。
高恒拿了银子,也确实做起了买卖,可他买卖一做起来后就不认人了,跟容姐儿的生母说,这银子他原样还给她,可这干股就不能给她了。
容姐儿的生母被气了个仰倒。
可高恒不愿意给她分红,她又能怎地。
她原打算的是将这几成干股留给儿女,才不顾齐老太太的反对,连宅子都没买将银子借给了高恒。
哪想到这高恒竟如此不顾廉耻,说不认账就不认账。
容姐儿的生母只好含泪拿回银子,想要拿钱买一处宅子。
可此时阳溯的房价已经涨了几回了,她手上的钱也买不到什么像样的宅子了。
既买不到宅子,那这银钱自然也就继续放回到钱庄里面。
可高恒是个见钱眼开的人,就不能让他知道你手上有钱,不让他会想尽办法从你手上借钱。
他虽然自知这次开罪了其姐,可还是厚着脸皮让其妻子回娘家哄骗妻姐。
齐老太太和容姐儿的舅父齐老爷本不愿让她们夫妻再上门的,可其舅母齐夫人却说都是姐妹,哪能为了这个,开罪那个。
因此,高恒及其妻最后还是上了齐家的门。
至于齐夫人为什么要为高恒夫妇说话,自也是为了银子了。
高恒许诺她,会将从容姐儿生母那里借的钱分给齐夫人一半。
齐夫人想拿着那银子做什么都可以,只要最后还回来就是了。
齐夫人这才劝说了自家婆母和夫婿。
她们这两家借了容姐儿母亲的钱后,或是投买卖,或是置宅子,没过几年倒把自家的日子过的红红火火的。
齐老太太见容姐儿和她哥哥一天大似一天了,她父亲那里没个为她们盘算的人,母亲也是个没成算的,担心再这么下去,容姐儿和她哥哥就一点财物便落不着了。
她就硬压着小女儿和儿媳妇,让她们把钱财还给容姐儿的母亲。
可这两个人,一个哭说自家儿子要娶媳妇了,另一个说自家女儿要嫁人了手头紧,总之就是拿不出银子。
可齐老太太此时已深感时日无多,她就对儿子齐老爷说,若是在她闭眼之前,她们不把那笔银子还给自家大女儿,那她就不入祖坟。
齐老爷听到这里立马就急了,他虽也向着自家,可到底还不算太坏。
之前自家女人像姐姐借钱,他为着自家生计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可如今齐老太太都这么说了,齐老爷总不好再装傻了,他只好让人唤来了高恒。
高恒来了之后就说自己没钱,齐老爷见自家母亲都快要病的说不上话了,担心此事要是不能在母亲去世前了了,那母亲就真的闭不上眼了。
他就说既如此,那他就替高恒把银子还了吧。
此话自是称了高恒夫妇的心意,可齐夫人却是不愿意了。
她在厅里大骂了高恒夫妇一场,还说她们夫妻要是敢让齐老爷替她们换银子,那她就让她叔叔把高恒的买卖给搅合了。
高恒夫妇闻言只好还了银子。
齐老太太收到银子后,就对容姐儿的生母大齐氏说,她觉得大齐氏太过心软,又无甚心术算计,这笔银子与其放在她手里,将来被齐夫人和高恒夫妇盘算了去,还不如交给容姐儿和她哥哥拿着。
于是,齐老太太只给大齐氏留了些傍身的银子,把大齐氏的嫁妆折算成银子偷偷给了容姐儿。
等她去后,大齐氏就随着齐老爷夫妇回了祖籍。
不过容姐儿和她哥哥都悄对大齐氏说过,等日后两人都成婚了,会把大齐氏接过来。
齐老爷一家走后,阳溯只剩下高恒夫妇了。
她们夫妻都是占便宜惯了的人,见齐老爷走了,就想去占容姐儿和她哥哥的便宜。
可此时李家当家的是容姐儿的继母,又怎会让她们夫妇上门。
因此,高恒夫妇之前一直和李家搭不上关系。
此次容姐儿的继母为了搅和她的婚事,便派人去找了高恒,许诺若是事成会给他一笔银子。
财帛动人心。
高恒本就是个为了银子,做出什么事都不稀奇的人。
因此容姐儿的继母一说,他也就应了。
来人在向老太君和老夫人禀告此事的时候,七爷也在这里旁听。
听完后,他就咬牙切齿的道:“世上既有如此无耻之人。”
老太君也摇头叹息道:“这世上总是有一些人为了银子,连至亲之人都不顾了的。”
“此次那妇人想进京,应当也是想再搅和容姐儿的婚事,我们要再查一查吗?”老夫人就问老太君。
老太君闻言就笑道:“倒也没什么好查的了,横竖我们抓到了她勾结高恒暗害容姐儿的证据,把这证据送到族里,让族老们秉公办理吧。”
在老太君看来,这事掰扯起来也无甚意思,还不如直接在阳溯处置了这妇人。
老夫人颔首应是。
容姐儿继母的事情如何处置,老太君和老夫人没有告诉魏若。
但魏若就算是猜也能猜出来。
这犯了错的妇人,要么被送到家庙,要么被休回家。
不过,这妇人到底为李家生了孩子,应当也不至于被休回家,估计就是被送到家庙了。
老太君处置完族内失德的妇人后,就让魏若派人去瑞阳侯府通知张氏,可以派人来正式提亲了。
张氏那边请的大媒是魏三娘夫妇,老太君这边就让景仁侯世子夫妇做了媒人。
因着一应订亲礼之类都有五夫人和家下人操心,因此魏若并未太过分心。
等容姐儿的亲事定下来后,魏若就继续在家安胎。
容姐儿则跟在五夫人身边看她如何管家理事。
容姐儿的婚事定下来后,二姑母就又犯愁了。
因着寒姐儿的婚事找的不错,她就也想为小女儿冰姐儿找一户书香世家。
不过冰姐儿的性子不如其姐那般娴静,二姑母想寻的那些人家的夫人都不甚满意她。
也因此,冰姐儿的婚事耽误到了今日也没能定下来。
她原本是个活泼的姑娘,这两年因为婚事屡屡不顺,且又总被二姑母训斥,变的有些闷闷不乐的。
老太君其实一直劝二姑母,说冰姐儿的性子适合去武将人家。
可二姑母却不愿意,总觉得现在是太平盛世,那武将人家的孩子无甚出头之日。
老太君见自己苦劝,她也不听,便只好罢了。
此次二姑母见老太君给容姐儿说了门极好的亲事,却不提冰姐儿,就有些埋冤的对老太君道:“娘竟把这门好亲事给容姐儿了。”
老太君哪能不知道她在想些什么。
她冷哼一声道:“那魏八郎不过是个庶子,你愿意让冰姐儿嫁过去受气?”
二姑母闻言再也没说话了,她其实
不过正是因为两人这门婚事实在是太合适了,让二姑母这样总寻不到合适亲家的人觉得有些眼红。
老太君一向怜惜自己这个青年守寡的女儿,因此她对二姑母比对几个儿子要更耐心一些。
此刻她见二姑母有些想不开就耐心的劝导她:“容姐儿今日虽得配八郎,可你也不看看她幼时吃了多少的苦。那瑞阳侯府的那一起子人将来又会怎样编排她。”
二姑母闻言就叹道:“我自是知道的,只是刚刚心里着实有些不爽快。”
老太君闻言就摇头道:“我早就劝你,不要总看着那些书香世家的人家。咱们寒姐儿之所以能嫁到陈家,是因为她家姑奶奶取中了寒姐儿。可冰姐儿的性情却是十分活泼的,你把她嫁到这样的人家,只会让她觉得拘束。”
“可那些武将人家的女眷总有这样那样的脾性,不说远的,就说咱们锦姐儿,这样好的家世嫁到那许家,她那弟妹不也总和她较真吗?我是担心冰姐儿嫁过去受气。”二姑母就对老太君道。
老太君闻言摇头道:“你想偏了。不说别的,寒姐儿嫁到陈家去后,就没受什么委屈吗?你也是妇人,怎能看不明白那些女眷间的小心思。不过因为是书香世家的缘故,不好明着来罢了。咱们寒姐儿素来是个心有城府的,所以还勉强能应对。可换做冰姐儿这么一个大大咧咧的性子,指不定当面就和人硬顶起来了。到那时她婆家人看了岂不小瞧她。”
“娘也太小看咱们冰姐儿了,她又岂是那等不知轻重的性子。”二姑母闻言有些不服气了。
老太君闻言就道:“我自是知道冰姐儿不是那等不知轻重的性子,可她却是要比那一般的千金小姐要天真单纯些的。你把她嫁到那样复杂的人家,人家看她好哄骗,三言两语哄的她犯下错事可怎么得了。”
二姑母听到老太君这么说后,沉默了起来。
她们冰姐儿确实要天真单纯些,总觉得这世间之人都是好人,对人也没有什么防备之心,也因为此她虽说总说冰姐儿,可心里却着实偏心自己这个小女儿的。
“那娘说冰姐儿的婚事该怎么寻呢?”二姑母动了动唇后问老太君。
老太君见自家女儿终于肯听她的了,自是十分的欣慰。
冰姐儿是她的外孙女,她怎么可能不为她打算呢。
她私下里其实已经看好了几户人家了,也让李浩淼派人去打听了一下这几家后生的品性,最终取中了两家。
之前一直不说是因为这两家都是武将人家的孩子,她怕自家女儿一下子把她给顶了回去,因此就一直没提。
二姑母问后,老太君就对她道:“我私心里其实看中了两家。一家也姓李,父兄都在你哥哥麾下任职,家里也颇有些家底。我看中的这个男孩是李家的小儿子,虽说才干不及兄长,但胜在为人老实。”
二姑母听老太君说,这家人在哥哥麾下任职,且颇有家底后,就有些心动了。
随后她就开始盘算了起来。
她夫家的财产自是要留给儿子的,而她的嫁妆原打算一分为三,让三个孩子平均分的。
但老太君说的这户人家不比陈家,所以她会和寒姐儿还有儿子商量一下,把她的嫁妆多给冰姐儿一些。
再有就是冰姐儿出嫁,母亲那里自也会给些私房的。
冰姐儿有了这些嫁妆傍身,那李家父母再多给小儿子些私房钱,两口子的日子自然也过得。
“那另一户呢?”二姑母其实对这户人家已经有些满意了,但还是想问一问别家的情况。
老太君就道:“另一家你也知道,这家就是平宁公主的驸马唐家。驸马的堂弟和咱们冰姐儿年纪相当。前些日子,平宁公主过来看你侄媳妇时,跟她说起了家里的琐事,就说她公公准备为侄子在京里找户人家,以后也让侄子在京城定居,这样一来驸马她们也能有个亲戚走动一下。”
“可唐老爷已是许多年不在京中,估计也不知道该寻谁吧?”二姑母沉思道。
“是的,所以平宁公主上次过来时还特意到我这里来坐了坐,说是现在她姐姐怀了身孕,不方便帮她张罗,问我有没有相熟的合适的人家。她说她公公说了,不拘别的,只希望姑娘身家清白。”老太君对二姑母道。
“那娘应下来了?”二姑母就问老太君。
“那是自然的。”老太君闻言就笑呵呵的道:“秦老夫人素日里不常出门,你侄媳妇又有了身孕。平宁公主难得同我张一次嘴,难道我还能回了她不是?”
“那倒也是,怪不得这段时间嫂嫂和五侄媳常常出门做客呢,原来是应下了这个差事。”二姑母就点头道。
“不过娘既想把这个后生说给冰姐儿,为何又让嫂嫂出门相看呢?”二姑母问老太君道。
老太君闻言就笑道:“你那会儿一心想着别的人家,我总不好为了你让人家等着吧。“
听到老太君这么说后,二姑母忍不住红了脸,她依在老太君怀里撒了一会儿娇后方才道:“那娘是没寻到合意的人选?”
老太君闻言就摇了摇头道:“怎会没寻到合意的人选,那些人听说是要为驸马的堂弟寻亲,自是十分的愿意。你嫂嫂过去看了,有几家姑娘也着实不错。不过她们家大人在朝堂间与几位皇子都有些隐隐约约的联系,所以我们才一直没定下来。”
“那唐家公子是什么情况呢?”二姑母听完老太君的话后问道。
老太君笑道:“那孩子的性情要活泛一些,不过他家里大人拘他拘的也紧,倒也出不了什么大错。他父母也都颇有些家底,已是定好了要在京中为他置一处宅子。”老太君就对二姑母道。
二姑母知道,自家母亲的眼光一向很准。
她若是看中了这位唐公子,那这唐公子必定是不错的。
不过或许是因为寒姐儿的夫婿就是那等沉默老实的性子,她现在更偏爱那等沉默寡言的男子,一听到那位唐公子性情活泛,心中就有些打鼓。
“娘觉得这两户人家,哪户比较好呢?”二姑母就问老太君。
老太君沉默片刻后道:“如果是我的话,我会选唐公子。”
“为什么?”二姑母问道。
“一来,平宁公主和你侄媳妇是姐妹,等冰姐儿嫁进去,她将来必会看顾冰姐儿。二来,这位唐公子的父母暂时不会来京里居住,冰姐儿嫁过去就能当家,且咱们也不用担心她会有什么婆媳矛盾。纵然再过上几年,唐公子的父母要来京跟着她们生活,但那时冰姐儿已经在家里站稳脚跟了,说不得连孩子都有了,到那时就更吵不起来了。可李家虽然也好,但太婆婆、婆婆还有妯娌们都聚在一处住,到底没有唐家省心。“老太君对二姑母道。
二姑母闻言就沉默着不说话。
老太君又继续劝她:“况且那唐家父母不在京里,日后冰姐儿想回娘家肯定会很方便,你到时也能常见到女儿。”
二姑母听到这里,总算是心动了。
她点了点头笑道:“那就依母亲的意思。不过侄媳妇现在怀了身孕,这事该让谁去回呢?”
老太君闻言就道:“这个让老五媳
容姐儿进京后就住进了老君堂。
老夫人和五夫人原打算单给她收拾出一处院子的, 但老太君说自己一个人住在老君堂有些孤单,就让容姐儿过来陪她吧。
老夫人和五夫人听说后,自然罢了。
容姐儿来之后, 先是由五夫人带着认了认人,随后就先暂时跟在老太君身边住着了。
公府众人都暂时没有提起她的婚事。
容姐儿倒也不急,每日里只跟在老太君身边, 或有空闲的时候,便自去找冰姐儿玩。
老太君和老夫人这样的老人家,最喜欢的就是姑娘家这样不急不躁的品性了。
两位老人家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到底高看了容姐儿一眼。
不过她们没有提起容姐儿的婚事也是有缘故的。
七爷回来后和她们提了一下容姐儿继母和姨丈高恒联合起来蒙骗他的事情。
老太君和老夫人又听七爷说, 容姐儿的继母也要跟着进京。
她们知道这位妇人还未打消换亲的心思。
为了以防万一,老太君和老夫人便派人去阳溯查探高恒为何要与那妇人串通, 以及那妇人来京后打算做什么。
国公府的暗卫都不是吃醋的, 不过三两天, 就把全部的消息都打探出来了。
原来,那高恒是个最为贪财的人,之前容姐儿的生母和离归家时,他就打起了其妻姐嫁妆的主意。
不过必是容姐儿的外祖母尚在,那高恒便只让容姐儿的姨母时不时去娘家找姐姐借钱。
容姐儿的生母当时刚刚和离归家, 且归家时两个孩子都没能带走。
她自觉日后可能无人依靠了,因此对娘家的兄弟姐妹都十分的大方。
举凡其妹过来借钱,她也都借了。
齐家老太太也就是容姐儿的外祖母知道后就不许她将钱再借给别人了。
可容姐儿的生母却是个容易心软的性子,其妹在其面前哭两嗓子, 她就又偷着将钱借给了其妹。
有几次其妹说自己急着用钱,她甚至将自己存在钱庄里的钱都取出来给其妹了, 也因此那几笔利息都没能要到。
齐家老太太知道后又是埋冤自己的小女儿不顾念姐妹情谊, 又是心疼自己的大女儿心肠太好总吃亏。
她就对容姐儿的生母说, 让女儿把手里的钱都归拢一下。
齐老太太想让容姐儿的舅舅帮忙给她再买一处宅子。
哪知道齐老太太的儿媳也就是容姐儿的舅母知道齐老太太的打算后,也偷着过去找其大姑姐借钱。
那高恒也对其妻子说,你去跟姐姐说让她不要买宅子了,把钱借给我们做买卖吧。
齐老太太听说后自然很看不起高恒这个女婿,连带着也不愿意搭理小女儿了。
高恒见妻子回娘家没借到钱,就又动起了别的心思。
他又让其妻子回娘家跟妻姐说,如果她愿意出钱的话,那他就把这买卖的几成干股给她。
容姐儿的生母听后就动了心,不顾母亲齐老太太的反对,将银子借给了高恒。
高恒拿了银子,也确实做起了买卖,可他买卖一做起来后就不认人了,跟容姐儿的生母说,这银子他原样还给她,可这干股就不能给她了。
容姐儿的生母被气了个仰倒。
可高恒不愿意给她分红,她又能怎地。
她原打算的是将这几成干股留给儿女,才不顾齐老太太的反对,连宅子都没买将银子借给了高恒。
哪想到这高恒竟如此不顾廉耻,说不认账就不认账。
容姐儿的生母只好含泪拿回银子,想要拿钱买一处宅子。
可此时阳溯的房价已经涨了几回了,她手上的钱也买不到什么像样的宅子了。
既买不到宅子,那这银钱自然也就继续放回到钱庄里面。
可高恒是个见钱眼开的人,就不能让他知道你手上有钱,不让他会想尽办法从你手上借钱。
他虽然自知这次开罪了其姐,可还是厚着脸皮让其妻子回娘家哄骗妻姐。
齐老太太和容姐儿的舅父齐老爷本不愿让她们夫妻再上门的,可其舅母齐夫人却说都是姐妹,哪能为了这个,开罪那个。
因此,高恒及其妻最后还是上了齐家的门。
至于齐夫人为什么要为高恒夫妇说话,自也是为了银子了。
高恒许诺她,会将从容姐儿生母那里借的钱分给齐夫人一半。
齐夫人想拿着那银子做什么都可以,只要最后还回来就是了。
齐夫人这才劝说了自家婆母和夫婿。
她们这两家借了容姐儿母亲的钱后,或是投买卖,或是置宅子,没过几年倒把自家的日子过的红红火火的。
齐老太太见容姐儿和她哥哥一天大似一天了,她父亲那里没个为她们盘算的人,母亲也是个没成算的,担心再这么下去,容姐儿和她哥哥就一点财物便落不着了。
她就硬压着小女儿和儿媳妇,让她们把钱财还给容姐儿的母亲。
可这两个人,一个哭说自家儿子要娶媳妇了,另一个说自家女儿要嫁人了手头紧,总之就是拿不出银子。
可齐老太太此时已深感时日无多,她就对儿子齐老爷说,若是在她闭眼之前,她们不把那笔银子还给自家大女儿,那她就不入祖坟。
齐老爷听到这里立马就急了,他虽也向着自家,可到底还不算太坏。
之前自家女人像姐姐借钱,他为着自家生计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可如今齐老太太都这么说了,齐老爷总不好再装傻了,他只好让人唤来了高恒。
高恒来了之后就说自己没钱,齐老爷见自家母亲都快要病的说不上话了,担心此事要是不能在母亲去世前了了,那母亲就真的闭不上眼了。
他就说既如此,那他就替高恒把银子还了吧。
此话自是称了高恒夫妇的心意,可齐夫人却是不愿意了。
她在厅里大骂了高恒夫妇一场,还说她们夫妻要是敢让齐老爷替她们换银子,那她就让她叔叔把高恒的买卖给搅合了。
高恒夫妇闻言只好还了银子。
齐老太太收到银子后,就对容姐儿的生母大齐氏说,她觉得大齐氏太过心软,又无甚心术算计,这笔银子与其放在她手里,将来被齐夫人和高恒夫妇盘算了去,还不如交给容姐儿和她哥哥拿着。
于是,齐老太太只给大齐氏留了些傍身的银子,把大齐氏的嫁妆折算成银子偷偷给了容姐儿。
等她去后,大齐氏就随着齐老爷夫妇回了祖籍。
不过容姐儿和她哥哥都悄对大齐氏说过,等日后两人都成婚了,会把大齐氏接过来。
齐老爷一家走后,阳溯只剩下高恒夫妇了。
她们夫妻都是占便宜惯了的人,见齐老爷走了,就想去占容姐儿和她哥哥的便宜。
可此时李家当家的是容姐儿的继母,又怎会让她们夫妇上门。
因此,高恒夫妇之前一直和李家搭不上关系。
此次容姐儿的继母为了搅和她的婚事,便派人去找了高恒,许诺若是事成会给他一笔银子。
财帛动人心。
高恒本就是个为了银子,做出什么事都不稀奇的人。
因此容姐儿的继母一说,他也就应了。
来人在向老太君和老夫人禀告此事的时候,七爷也在这里旁听。
听完后,他就咬牙切齿的道:“世上既有如此无耻之人。”
老太君也摇头叹息道:“这世上总是有一些人为了银子,连至亲之人都不顾了的。”
“此次那妇人想进京,应当也是想再搅和容姐儿的婚事,我们要再查一查吗?”老夫人就问老太君。
老太君闻言就笑道:“倒也没什么好查的了,横竖我们抓到了她勾结高恒暗害容姐儿的证据,把这证据送到族里,让族老们秉公办理吧。”
在老太君看来,这事掰扯起来也无甚意思,还不如直接在阳溯处置了这妇人。
老夫人颔首应是。
容姐儿继母的事情如何处置,老太君和老夫人没有告诉魏若。
但魏若就算是猜也能猜出来。
这犯了错的妇人,要么被送到家庙,要么被休回家。
不过,这妇人到底为李家生了孩子,应当也不至于被休回家,估计就是被送到家庙了。
老太君处置完族内失德的妇人后,就让魏若派人去瑞阳侯府通知张氏,可以派人来正式提亲了。
张氏那边请的大媒是魏三娘夫妇,老太君这边就让景仁侯世子夫妇做了媒人。
因着一应订亲礼之类都有五夫人和家下人操心,因此魏若并未太过分心。
等容姐儿的亲事定下来后,魏若就继续在家安胎。
容姐儿则跟在五夫人身边看她如何管家理事。
容姐儿的婚事定下来后,二姑母就又犯愁了。
因着寒姐儿的婚事找的不错,她就也想为小女儿冰姐儿找一户书香世家。
不过冰姐儿的性子不如其姐那般娴静,二姑母想寻的那些人家的夫人都不甚满意她。
也因此,冰姐儿的婚事耽误到了今日也没能定下来。
她原本是个活泼的姑娘,这两年因为婚事屡屡不顺,且又总被二姑母训斥,变的有些闷闷不乐的。
老太君其实一直劝二姑母,说冰姐儿的性子适合去武将人家。
可二姑母却不愿意,总觉得现在是太平盛世,那武将人家的孩子无甚出头之日。
老太君见自己苦劝,她也不听,便只好罢了。
此次二姑母见老太君给容姐儿说了门极好的亲事,却不提冰姐儿,就有些埋冤的对老太君道:“娘竟把这门好亲事给容姐儿了。”
老太君哪能不知道她在想些什么。
她冷哼一声道:“那魏八郎不过是个庶子,你愿意让冰姐儿嫁过去受气?”
二姑母闻言再也没说话了,她其实
不过正是因为两人这门婚事实在是太合适了,让二姑母这样总寻不到合适亲家的人觉得有些眼红。
老太君一向怜惜自己这个青年守寡的女儿,因此她对二姑母比对几个儿子要更耐心一些。
此刻她见二姑母有些想不开就耐心的劝导她:“容姐儿今日虽得配八郎,可你也不看看她幼时吃了多少的苦。那瑞阳侯府的那一起子人将来又会怎样编排她。”
二姑母闻言就叹道:“我自是知道的,只是刚刚心里着实有些不爽快。”
老太君闻言就摇头道:“我早就劝你,不要总看着那些书香世家的人家。咱们寒姐儿之所以能嫁到陈家,是因为她家姑奶奶取中了寒姐儿。可冰姐儿的性情却是十分活泼的,你把她嫁到这样的人家,只会让她觉得拘束。”
“可那些武将人家的女眷总有这样那样的脾性,不说远的,就说咱们锦姐儿,这样好的家世嫁到那许家,她那弟妹不也总和她较真吗?我是担心冰姐儿嫁过去受气。”二姑母就对老太君道。
老太君闻言摇头道:“你想偏了。不说别的,寒姐儿嫁到陈家去后,就没受什么委屈吗?你也是妇人,怎能看不明白那些女眷间的小心思。不过因为是书香世家的缘故,不好明着来罢了。咱们寒姐儿素来是个心有城府的,所以还勉强能应对。可换做冰姐儿这么一个大大咧咧的性子,指不定当面就和人硬顶起来了。到那时她婆家人看了岂不小瞧她。”
“娘也太小看咱们冰姐儿了,她又岂是那等不知轻重的性子。”二姑母闻言有些不服气了。
老太君闻言就道:“我自是知道冰姐儿不是那等不知轻重的性子,可她却是要比那一般的千金小姐要天真单纯些的。你把她嫁到那样复杂的人家,人家看她好哄骗,三言两语哄的她犯下错事可怎么得了。”
二姑母听到老太君这么说后,沉默了起来。
她们冰姐儿确实要天真单纯些,总觉得这世间之人都是好人,对人也没有什么防备之心,也因为此她虽说总说冰姐儿,可心里却着实偏心自己这个小女儿的。
“那娘说冰姐儿的婚事该怎么寻呢?”二姑母动了动唇后问老太君。
老太君见自家女儿终于肯听她的了,自是十分的欣慰。
冰姐儿是她的外孙女,她怎么可能不为她打算呢。
她私下里其实已经看好了几户人家了,也让李浩淼派人去打听了一下这几家后生的品性,最终取中了两家。
之前一直不说是因为这两家都是武将人家的孩子,她怕自家女儿一下子把她给顶了回去,因此就一直没提。
二姑母问后,老太君就对她道:“我私心里其实看中了两家。一家也姓李,父兄都在你哥哥麾下任职,家里也颇有些家底。我看中的这个男孩是李家的小儿子,虽说才干不及兄长,但胜在为人老实。”
二姑母听老太君说,这家人在哥哥麾下任职,且颇有家底后,就有些心动了。
随后她就开始盘算了起来。
她夫家的财产自是要留给儿子的,而她的嫁妆原打算一分为三,让三个孩子平均分的。
但老太君说的这户人家不比陈家,所以她会和寒姐儿还有儿子商量一下,把她的嫁妆多给冰姐儿一些。
再有就是冰姐儿出嫁,母亲那里自也会给些私房的。
冰姐儿有了这些嫁妆傍身,那李家父母再多给小儿子些私房钱,两口子的日子自然也过得。
“那另一户呢?”二姑母其实对这户人家已经有些满意了,但还是想问一问别家的情况。
老太君就道:“另一家你也知道,这家就是平宁公主的驸马唐家。驸马的堂弟和咱们冰姐儿年纪相当。前些日子,平宁公主过来看你侄媳妇时,跟她说起了家里的琐事,就说她公公准备为侄子在京里找户人家,以后也让侄子在京城定居,这样一来驸马她们也能有个亲戚走动一下。”
“可唐老爷已是许多年不在京中,估计也不知道该寻谁吧?”二姑母沉思道。
“是的,所以平宁公主上次过来时还特意到我这里来坐了坐,说是现在她姐姐怀了身孕,不方便帮她张罗,问我有没有相熟的合适的人家。她说她公公说了,不拘别的,只希望姑娘身家清白。”老太君对二姑母道。
“那娘应下来了?”二姑母就问老太君。
“那是自然的。”老太君闻言就笑呵呵的道:“秦老夫人素日里不常出门,你侄媳妇又有了身孕。平宁公主难得同我张一次嘴,难道我还能回了她不是?”
“那倒也是,怪不得这段时间嫂嫂和五侄媳常常出门做客呢,原来是应下了这个差事。”二姑母就点头道。
“不过娘既想把这个后生说给冰姐儿,为何又让嫂嫂出门相看呢?”二姑母问老太君道。
老太君闻言就笑道:“你那会儿一心想着别的人家,我总不好为了你让人家等着吧。“
听到老太君这么说后,二姑母忍不住红了脸,她依在老太君怀里撒了一会儿娇后方才道:“那娘是没寻到合意的人选?”
老太君闻言就摇了摇头道:“怎会没寻到合意的人选,那些人听说是要为驸马的堂弟寻亲,自是十分的愿意。你嫂嫂过去看了,有几家姑娘也着实不错。不过她们家大人在朝堂间与几位皇子都有些隐隐约约的联系,所以我们才一直没定下来。”
“那唐家公子是什么情况呢?”二姑母听完老太君的话后问道。
老太君笑道:“那孩子的性情要活泛一些,不过他家里大人拘他拘的也紧,倒也出不了什么大错。他父母也都颇有些家底,已是定好了要在京中为他置一处宅子。”老太君就对二姑母道。
二姑母知道,自家母亲的眼光一向很准。
她若是看中了这位唐公子,那这唐公子必定是不错的。
不过或许是因为寒姐儿的夫婿就是那等沉默老实的性子,她现在更偏爱那等沉默寡言的男子,一听到那位唐公子性情活泛,心中就有些打鼓。
“娘觉得这两户人家,哪户比较好呢?”二姑母就问老太君。
老太君沉默片刻后道:“如果是我的话,我会选唐公子。”
“为什么?”二姑母问道。
“一来,平宁公主和你侄媳妇是姐妹,等冰姐儿嫁进去,她将来必会看顾冰姐儿。二来,这位唐公子的父母暂时不会来京里居住,冰姐儿嫁过去就能当家,且咱们也不用担心她会有什么婆媳矛盾。纵然再过上几年,唐公子的父母要来京跟着她们生活,但那时冰姐儿已经在家里站稳脚跟了,说不得连孩子都有了,到那时就更吵不起来了。可李家虽然也好,但太婆婆、婆婆还有妯娌们都聚在一处住,到底没有唐家省心。“老太君对二姑母道。
二姑母闻言就沉默着不说话。
老太君又继续劝她:“况且那唐家父母不在京里,日后冰姐儿想回娘家肯定会很方便,你到时也能常见到女儿。”
二姑母听到这里,总算是心动了。
她点了点头笑道:“那就依母亲的意思。不过侄媳妇现在怀了身孕,这事该让谁去回呢?”
老太君闻言就道:“这个让老五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