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烟花 (1/2)
长颍的臣子们还没商讨好到底是要同殷人继续作战, 还是干脆与殷人议和,被他们惦记已久的殷人却出乎意料地止住了脚步,不再继续向长颍进发。
消息很快传回长颍——殷王即将退位, 在前线带兵作战的殷太子决定暂时回到埕陵, 准备登位的各项事宜。
未亡的国君主动退位的事情在其他国家都是非常难见到的,唯有在殷地很是寻常, 只因殷人地处西北,受中原礼仪文化影响小,且崇拜神灵, 许多决定都是由国师龟卜来决定的。
比如这一次, 殷王不满五十就打算退位, 也是因为国师龟卜出来明年五月乃是新王登位的绝好年月。
殷人近些年来如此勇猛,一来是殷人将士身强力壮、骁勇善战,二来则是带军作战的殷太子知人善用、雄才大略。
得知殷太子要返回殷地王都埕陵, 长颍臣子们先是松了口气,又是愁苦起未来与殷地的关系。
松一口气是因为殷太子要回埕陵, 殷人进攻的号角暂停, 长颍人至少半年多不用担心哪一日就要被殷人攻进来一刀杀了。
愁苦则是因为上一任国君越彰荒唐, 主动挑衅殷人引起两地多年战争不说,更是多次派人刺杀殷太子, 两次致殷太子于死地。他要是真的有本事,干脆把殷太子杀了还好,偏偏费了那么大心力还没杀殷太子, 让殷太子死里逃生, 更加仇恨越人。
殷人如今一路往长颍过来, 一副不让越人亡国就不罢休的气势, 多多少少还是与殷太子两次被刺杀得险些丧命的事情有关。
被越人刺杀两次还没死的殷太子要成为殷地新的国君了, 怎么想都觉得未来殷、越两地的关系只会更差,再悲观一点,这场战争在被暂停后,或许马上会被再度开启。两国不死不休。
那关于被夺走的十座城池的争论在长颍依旧没有停止。
有的人说,何不趁殷太子回去埕陵准备登位的这半年一举夺回这十座城池?毕竟这段时间称得上是殷人守备被松懈的时候。
但也有人说,殷太子回去埕陵,不代表殷人在前线没有留下别的将军。如果殷人时刻警惕,越人率先再次发动进宫,说不定会又一次挑起殷人的怒火,逼得殷人继续朝长颍打过来。
两派人在议事殿吵起来,一个说要重现越人的荣光,一个说先保住国家,越鲥被吵得脑袋和耳朵都嗡嗡的。
他原本是伏在案上作画的,结果听着大臣们叽叽喳喳的争吵声,笔尖不小心在画上多点了下,一幅快要完成的画顿时被毁了。
越鲥腾的从座位上站起,冷着脸把画团做一团,扔到一边。
见大臣们被他的动作惊住,一群人停止争吵跪下身来,越鲥强忍住捂住右耳让他们滚的冲动,看向玉年:“你继续听他们议事。晚间再来找我,告诉我这一仗到底打不打。”
话说完,听玉年应声后,他无视大臣们欲言又止的神情,面无表情地走出了殿外,朝着不远处的藏书阁而去。
皎皎果然正靠在窗边读书。
越鲥来到楼阁下,没有急着进入藏书阁,而是就这么站在楼下,微微仰头,去看楼上的皎皎。她看书看得入迷,面容宁静,他也看她看得入迷,眉目渐渐舒展。
冬日凛冽,初雪在地面上覆上薄薄的一层,空气中传来梅花的香味。
越鲥不知想起什么,唇角微扬。
他返身去园内折了一枝梅花,重新来到藏书阁楼下,喊二楼窗边的皎皎。
皎皎正在屋内看早上才从藏书阁里翻出来的一本史书,看得津津有味。这本书讲得是姜王室在数百年前平定天下的故事,她读着觉得颇有意思,一时全然浸入书中的世界。
比起二公子以前给她看的诗歌,其实她更喜欢这类书。
听到楼下越鲥在喊她的名字,她才从书中出来,还在为书中的内容恍惚时,冷不丁低下头,对上了楼下越鲥的笑脸。
他仰头看着她,正笑着伸出手,努力把手中刚摘的梅花递上来:“皎皎,这个给你。”
皎皎放下书,下意识地一手撑着窗台,俯下身,努力伸长另一只手去接。
等接过这枝梅花,看着楼下笑眯眯的越鲥,她才回过神来,郁闷地笑了:“为什么一定要以这种方式给我?也不嫌吃力。你走上来,或者我走下去,怎样都可以。”
梅花娇艳,被她握在手中,却夺不走她半点光彩。她唇比梅花艳,肌肤比雪白,整个人清艳又通透。
越鲥垂下手,仍旧笑吟吟仰头去看皎皎,全然没有不久前在议事殿内的烦躁怒气。
他看着皎皎,明明不过是送她一枝梅花,而她笑着接过,这事寻常到不行,他却独自在原地乐得不行。
很高兴。高兴得一颗心都是涨涨的。
看他在原地笑得个傻子一样,皎皎不解,但看着他在笑,也不由跟着他笑了起来。
她问越鲥:“你是不是长高了?在楼下随便垫脚伸个手,就能把梅花递给我了。”
越鲥愣了愣,低头看了看自己,不确定道:“好像是?我不知道。”
“长高了。”皎皎打量他许久,语气肯定:“真的高了。”
越鲥继续仰头去看她,弯了弯眼睛:“你说高了,那就高了。”
皎皎在楼上,而他在楼下。他们之前一贯是他在楼上,皎皎在楼下的。现在换了位置,越鲥反而更喜欢。
看了一会儿,他心中痒痒的,于是又返身回去,再去折了几枝梅花,重新回到藏书阁楼下。
明明可以几枝一起递给皎皎,但他非要分成好几次,一枝接一枝地仰头递给皎皎。
他不嫌递梅花累,皎皎却觉得俯身接梅花累。
她陪着越鲥玩着幼稚的递梅花接梅花的游戏,接了两三枝就倦了,干脆地捧着这几枝梅花下楼,来到越鲥面前,无语地问他:“我们非要玩这种楼上楼下接梅花的游戏?”
人都来到面前了,越鲥惜叹一声后,便把手中的梅花都一齐送到了皎皎手中。
他没回答皎皎的问题,而是伸手比了比皎皎的身高:“我好像真的长高了。皎皎,一年前你明明有我下巴那么高的,现在居然只到我胸口了。”
他疑问:“皎皎,你怎么不长个子?”
“……”他说的什么蠢话?
皎皎气得把梅花都摔回到他怀里:“我长个子了的!明明是你长得太快!!”
越鲥接住怀里七零八散的梅花,不知道为什么皎皎会生气。
“你别生气,是我的错,我不该提你的个子。”
他笨拙地解释,见皎皎脸绷得更紧,表情更加不高兴,他不知所措地看她一眼,最后像是下定了决心,一手握住梅花,一手去拉皎皎的手:“皎皎,我带你去一处地方。”
越鲥带着皎皎到了一处宽敞的宫殿。
皎皎打开屋子,简直快被这宫殿的金碧辉煌程度闪到眼睛——满屋子的奇珍异宝!那么大的宫殿,居然也被这些快要摆不下的珍宝显得逼仄起来。
越鲥指着这些珍宝:“这些全是我小时候父王给我的,还有一些是之前各国使者送来的恭贺我成为越王的贺礼。我全都送给你。”
他注视着皎皎,握紧她的手:“……你今年的生辰礼物,我把我有的都给你。”
在他的目光中,皎皎再度感受到了游街时那种被他拉上高轿的压力。
“我不要,你自己收着就好。这些东西我拿去又没用。”她从他怀里把梅花又拿过来:“如果真的要送,这些梅花就当做你给我的生辰礼物好了。”
越鲥皱眉:“你不喜欢?那我也不喜欢。”
“你不喜欢就把他们变卖做钱财,给城外的流民去。这样对你好。”
见越鲥仍旧抿唇生闷气,皎皎无奈,知道他非要她收下这屋里的什么才肯罢休,于是目光在屋里逡巡一圈,落到了书桌旁的瓷器卷缸里。
她心神一动,指了指那放满了书画的瓷器卷缸,说:“那我要它。”
越鲥一愣,忽然红了脸。
此前表现得大方的人在这一刻竟然不敢直视她的视线,他头一偏,嘴唇嗫嚅:“真……真要这个?”
皎皎点头:“就要它。别的不要了。”
越鲥局促起来,再次问她:“真……真要它?”
他结结巴巴道:“其实不是什么名家画作。没屋里其他东西值钱,我……我把它放进来,其实是想当做其他珍宝的附属给你……也没希望你真能喜欢。”
皎皎向那瓷器卷缸走去:“我觉得我会喜欢的。”
她刚要弯腰去把瓷器卷缸里捆扎成一个个卷轴的书画抱起来,越鲥却拉住她的手腕,留住她。
他说:“先……先等等。”
皎皎笑话他:“你今天怎么成了结巴了?”
消息很快传回长颍——殷王即将退位, 在前线带兵作战的殷太子决定暂时回到埕陵, 准备登位的各项事宜。
未亡的国君主动退位的事情在其他国家都是非常难见到的,唯有在殷地很是寻常, 只因殷人地处西北,受中原礼仪文化影响小,且崇拜神灵, 许多决定都是由国师龟卜来决定的。
比如这一次, 殷王不满五十就打算退位, 也是因为国师龟卜出来明年五月乃是新王登位的绝好年月。
殷人近些年来如此勇猛,一来是殷人将士身强力壮、骁勇善战,二来则是带军作战的殷太子知人善用、雄才大略。
得知殷太子要返回殷地王都埕陵, 长颍臣子们先是松了口气,又是愁苦起未来与殷地的关系。
松一口气是因为殷太子要回埕陵, 殷人进攻的号角暂停, 长颍人至少半年多不用担心哪一日就要被殷人攻进来一刀杀了。
愁苦则是因为上一任国君越彰荒唐, 主动挑衅殷人引起两地多年战争不说,更是多次派人刺杀殷太子, 两次致殷太子于死地。他要是真的有本事,干脆把殷太子杀了还好,偏偏费了那么大心力还没杀殷太子, 让殷太子死里逃生, 更加仇恨越人。
殷人如今一路往长颍过来, 一副不让越人亡国就不罢休的气势, 多多少少还是与殷太子两次被刺杀得险些丧命的事情有关。
被越人刺杀两次还没死的殷太子要成为殷地新的国君了, 怎么想都觉得未来殷、越两地的关系只会更差,再悲观一点,这场战争在被暂停后,或许马上会被再度开启。两国不死不休。
那关于被夺走的十座城池的争论在长颍依旧没有停止。
有的人说,何不趁殷太子回去埕陵准备登位的这半年一举夺回这十座城池?毕竟这段时间称得上是殷人守备被松懈的时候。
但也有人说,殷太子回去埕陵,不代表殷人在前线没有留下别的将军。如果殷人时刻警惕,越人率先再次发动进宫,说不定会又一次挑起殷人的怒火,逼得殷人继续朝长颍打过来。
两派人在议事殿吵起来,一个说要重现越人的荣光,一个说先保住国家,越鲥被吵得脑袋和耳朵都嗡嗡的。
他原本是伏在案上作画的,结果听着大臣们叽叽喳喳的争吵声,笔尖不小心在画上多点了下,一幅快要完成的画顿时被毁了。
越鲥腾的从座位上站起,冷着脸把画团做一团,扔到一边。
见大臣们被他的动作惊住,一群人停止争吵跪下身来,越鲥强忍住捂住右耳让他们滚的冲动,看向玉年:“你继续听他们议事。晚间再来找我,告诉我这一仗到底打不打。”
话说完,听玉年应声后,他无视大臣们欲言又止的神情,面无表情地走出了殿外,朝着不远处的藏书阁而去。
皎皎果然正靠在窗边读书。
越鲥来到楼阁下,没有急着进入藏书阁,而是就这么站在楼下,微微仰头,去看楼上的皎皎。她看书看得入迷,面容宁静,他也看她看得入迷,眉目渐渐舒展。
冬日凛冽,初雪在地面上覆上薄薄的一层,空气中传来梅花的香味。
越鲥不知想起什么,唇角微扬。
他返身去园内折了一枝梅花,重新来到藏书阁楼下,喊二楼窗边的皎皎。
皎皎正在屋内看早上才从藏书阁里翻出来的一本史书,看得津津有味。这本书讲得是姜王室在数百年前平定天下的故事,她读着觉得颇有意思,一时全然浸入书中的世界。
比起二公子以前给她看的诗歌,其实她更喜欢这类书。
听到楼下越鲥在喊她的名字,她才从书中出来,还在为书中的内容恍惚时,冷不丁低下头,对上了楼下越鲥的笑脸。
他仰头看着她,正笑着伸出手,努力把手中刚摘的梅花递上来:“皎皎,这个给你。”
皎皎放下书,下意识地一手撑着窗台,俯下身,努力伸长另一只手去接。
等接过这枝梅花,看着楼下笑眯眯的越鲥,她才回过神来,郁闷地笑了:“为什么一定要以这种方式给我?也不嫌吃力。你走上来,或者我走下去,怎样都可以。”
梅花娇艳,被她握在手中,却夺不走她半点光彩。她唇比梅花艳,肌肤比雪白,整个人清艳又通透。
越鲥垂下手,仍旧笑吟吟仰头去看皎皎,全然没有不久前在议事殿内的烦躁怒气。
他看着皎皎,明明不过是送她一枝梅花,而她笑着接过,这事寻常到不行,他却独自在原地乐得不行。
很高兴。高兴得一颗心都是涨涨的。
看他在原地笑得个傻子一样,皎皎不解,但看着他在笑,也不由跟着他笑了起来。
她问越鲥:“你是不是长高了?在楼下随便垫脚伸个手,就能把梅花递给我了。”
越鲥愣了愣,低头看了看自己,不确定道:“好像是?我不知道。”
“长高了。”皎皎打量他许久,语气肯定:“真的高了。”
越鲥继续仰头去看她,弯了弯眼睛:“你说高了,那就高了。”
皎皎在楼上,而他在楼下。他们之前一贯是他在楼上,皎皎在楼下的。现在换了位置,越鲥反而更喜欢。
看了一会儿,他心中痒痒的,于是又返身回去,再去折了几枝梅花,重新回到藏书阁楼下。
明明可以几枝一起递给皎皎,但他非要分成好几次,一枝接一枝地仰头递给皎皎。
他不嫌递梅花累,皎皎却觉得俯身接梅花累。
她陪着越鲥玩着幼稚的递梅花接梅花的游戏,接了两三枝就倦了,干脆地捧着这几枝梅花下楼,来到越鲥面前,无语地问他:“我们非要玩这种楼上楼下接梅花的游戏?”
人都来到面前了,越鲥惜叹一声后,便把手中的梅花都一齐送到了皎皎手中。
他没回答皎皎的问题,而是伸手比了比皎皎的身高:“我好像真的长高了。皎皎,一年前你明明有我下巴那么高的,现在居然只到我胸口了。”
他疑问:“皎皎,你怎么不长个子?”
“……”他说的什么蠢话?
皎皎气得把梅花都摔回到他怀里:“我长个子了的!明明是你长得太快!!”
越鲥接住怀里七零八散的梅花,不知道为什么皎皎会生气。
“你别生气,是我的错,我不该提你的个子。”
他笨拙地解释,见皎皎脸绷得更紧,表情更加不高兴,他不知所措地看她一眼,最后像是下定了决心,一手握住梅花,一手去拉皎皎的手:“皎皎,我带你去一处地方。”
越鲥带着皎皎到了一处宽敞的宫殿。
皎皎打开屋子,简直快被这宫殿的金碧辉煌程度闪到眼睛——满屋子的奇珍异宝!那么大的宫殿,居然也被这些快要摆不下的珍宝显得逼仄起来。
越鲥指着这些珍宝:“这些全是我小时候父王给我的,还有一些是之前各国使者送来的恭贺我成为越王的贺礼。我全都送给你。”
他注视着皎皎,握紧她的手:“……你今年的生辰礼物,我把我有的都给你。”
在他的目光中,皎皎再度感受到了游街时那种被他拉上高轿的压力。
“我不要,你自己收着就好。这些东西我拿去又没用。”她从他怀里把梅花又拿过来:“如果真的要送,这些梅花就当做你给我的生辰礼物好了。”
越鲥皱眉:“你不喜欢?那我也不喜欢。”
“你不喜欢就把他们变卖做钱财,给城外的流民去。这样对你好。”
见越鲥仍旧抿唇生闷气,皎皎无奈,知道他非要她收下这屋里的什么才肯罢休,于是目光在屋里逡巡一圈,落到了书桌旁的瓷器卷缸里。
她心神一动,指了指那放满了书画的瓷器卷缸,说:“那我要它。”
越鲥一愣,忽然红了脸。
此前表现得大方的人在这一刻竟然不敢直视她的视线,他头一偏,嘴唇嗫嚅:“真……真要这个?”
皎皎点头:“就要它。别的不要了。”
越鲥局促起来,再次问她:“真……真要它?”
他结结巴巴道:“其实不是什么名家画作。没屋里其他东西值钱,我……我把它放进来,其实是想当做其他珍宝的附属给你……也没希望你真能喜欢。”
皎皎向那瓷器卷缸走去:“我觉得我会喜欢的。”
她刚要弯腰去把瓷器卷缸里捆扎成一个个卷轴的书画抱起来,越鲥却拉住她的手腕,留住她。
他说:“先……先等等。”
皎皎笑话他:“你今天怎么成了结巴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