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消息 (2/2)
。
但等到玉年轻声说了句话后,他一愣,紧接着毫不犹豫地把大臣们都轰出宫去,只在议事殿里留下了玉年一人。
玉年说的是:“国君,您托我探听的那些事有眉目了。”
越鲥找他探听什么事了?
当然是皎皎娘亲和那个走失的竹马的事情。
越鲥不自觉肃起脸来。
他坐在塌上,不自觉捏紧,冷冷看向玉年:“先说魏王室的事情。”
玉年想起越鲥曾经对他说的事情,表情渐渐奇怪起来。
他低声道:“现今的魏王后,名字里的确带一个芸字。”
顿了顿,他继续道:“三年多以前,魏王带着她从燕地返回,很快请封她为太子妃。登位后,这位太子妃也就成了魏王后。”
从燕地带回,名字里又带了芸,这位魏王后就是皎皎心心念念要找的芸娘?
越鲥沉默片刻,对玉年说:“继续。”
“魏地极少有人见过这位魏王后。好像自从到魏地后,这位魏王后就从没露过面。”
玉年看着眼默不作声的越鲥,犹豫片刻,还是道:“魏地有传言,说是这位魏王后似乎做了什么事,惹得魏王大怒。这些年来魏王后一直独自居住在一处,谁也不见。”
皎皎的娘亲这些年就是这么过来的么?
越鲥皱眉,听到玉年这么说,他的第一想法是:皎皎如果知道,肯定会很难过。
原本是打算为皎皎打听她娘的消息的,可是真的打听到,越鲥却不知道要不要告诉皎皎了。
想到是如今的魏王害得皎皎吃了这么多苦,越鲥对素未蒙面的魏王生出几分恶感来。他问玉年:“既是惹了自己生气,魏王为何不放她走?”
这才是玉年急匆匆来见越鲥的原因。
想到魏王后可能就是藏书阁里的皎皎姑娘的生母,玉年神色古怪起来:“……这位魏王后,身世有些离奇。”
见越鲥愣住,他叹道:“她好似是姜王室的人,与姜天子有血缘关系。”
那,那皎皎岂不是……
越鲥眼睛微微睁大。
玉年叹了口气:“魏王留她在身边,或多或少与这有关系。”
可若是姜王室的王女,又怎么会带着皎皎流落到燕地?
越鲥久久不言。他眉头深深皱起,思绪乱成一团,追问:“还有听到别的什么吗?”
玉年摇头:“没别的了。”
越鲥身子往后一靠,怔怔出神。
他怎么也想不到皎皎的身世如此复杂,现在不仅与魏王扯上了关系,还与姜王室有关联。
自当上国君后很少产生的焦虑感再次在心中升起。
越鲥原本以为弄死了越彰,成了越国的国君就万事大吉,以后就可以与皎皎一辈子待在一起。
可现在听玉年说了这么多,他却迷茫起来:真的能够万事顺遂吗?皎皎真的能够如他所愿,在他身边一辈子吗?
他一急,右耳的耳鸣就会加剧。
越鲥在外人面前一向是不会暴露这个缺陷的。他强忍着捂着右耳的冲动,问玉年:“那个叫荆南枝的呢?找到了没?燕国有这么一号人?”
“找到了。”
玉年顿了顿:“……不过不是在燕国。”
荆家是雍阳的士族,这位姓荆的却不在燕国?
越鲥愣住:“他在哪里?”
玉年缓缓道:“在郑国。”
一直以来,大国之人都是很少去顾及小国的。像是玉年出生在越国,他会关注燕、殷、魏三地的局势,却很少会去了解郑国和宁国两个国家发生了什么。
这两个国家向来依附姜王室而活,原本在玉年眼里是不值得花时间去关注的。可眼下为了替越鲥查查这一号人物,他派遣出去的人一路从燕地探到郑地,他才知道不知何时郑地竟有了这样的俊才。
荆南枝是两年前忽然出现在郑地的。
那时候燕地与郑地在边境摩擦渐起。谁都知道燕王垂涎郑地已久,好不容易抓到机会,他当然是想要派兵攻打郑地,一举收下郑国。
眼见着燕人磨刀霍霍,郑王慌乱之下在发布诏令,为郑地招揽将才,他不限出身,只求这人让郑国不要就此亡国就是。
荆南枝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横空出世的。
燕国五万大军压境,他领一万郑国士兵,利用郑、燕边境的特殊地形,竟然做到了以少胜多、大败燕人,硬生生守住了郑国。
荆南枝自此一战成名。
近两年来,因为他的存在,燕国不仅没有吞下郑国,反而被郑人逼得节节败退。
纵然燕国王都的荆家出来愤怒指责这位少年将军乃是该死之人,骂他“不忠不孝,无廉无耻”,也阻止不了郑王把他捧上高位的举动。
想到这位少年将军今年不过十八,玉年心中惜叹:要是这样的人才能够为越国所用就好了。
如果越国有这样的将才,越人未必不能赢,越国也不必被殷人夺走十座城池。
“有一件事,也许您应该知道。”
想了想,玉年看了眼表情冷漠的越鲥,开口:“这位少年将军有个习惯,他带兵每到一处新地方,都要派人去附近找人。郑国人人皆知,他找了一个人很多年,那个人的名字是——”
他看着越鲥陡然阴沉下来的脸,无声叹了口气,还是继续道:“是皎皎。明月皎皎的那个皎皎。”
如无意外,也正是此刻正在藏书阁里读书的那个皎皎。
()
。 .w.com 请牢记:,.
但等到玉年轻声说了句话后,他一愣,紧接着毫不犹豫地把大臣们都轰出宫去,只在议事殿里留下了玉年一人。
玉年说的是:“国君,您托我探听的那些事有眉目了。”
越鲥找他探听什么事了?
当然是皎皎娘亲和那个走失的竹马的事情。
越鲥不自觉肃起脸来。
他坐在塌上,不自觉捏紧,冷冷看向玉年:“先说魏王室的事情。”
玉年想起越鲥曾经对他说的事情,表情渐渐奇怪起来。
他低声道:“现今的魏王后,名字里的确带一个芸字。”
顿了顿,他继续道:“三年多以前,魏王带着她从燕地返回,很快请封她为太子妃。登位后,这位太子妃也就成了魏王后。”
从燕地带回,名字里又带了芸,这位魏王后就是皎皎心心念念要找的芸娘?
越鲥沉默片刻,对玉年说:“继续。”
“魏地极少有人见过这位魏王后。好像自从到魏地后,这位魏王后就从没露过面。”
玉年看着眼默不作声的越鲥,犹豫片刻,还是道:“魏地有传言,说是这位魏王后似乎做了什么事,惹得魏王大怒。这些年来魏王后一直独自居住在一处,谁也不见。”
皎皎的娘亲这些年就是这么过来的么?
越鲥皱眉,听到玉年这么说,他的第一想法是:皎皎如果知道,肯定会很难过。
原本是打算为皎皎打听她娘的消息的,可是真的打听到,越鲥却不知道要不要告诉皎皎了。
想到是如今的魏王害得皎皎吃了这么多苦,越鲥对素未蒙面的魏王生出几分恶感来。他问玉年:“既是惹了自己生气,魏王为何不放她走?”
这才是玉年急匆匆来见越鲥的原因。
想到魏王后可能就是藏书阁里的皎皎姑娘的生母,玉年神色古怪起来:“……这位魏王后,身世有些离奇。”
见越鲥愣住,他叹道:“她好似是姜王室的人,与姜天子有血缘关系。”
那,那皎皎岂不是……
越鲥眼睛微微睁大。
玉年叹了口气:“魏王留她在身边,或多或少与这有关系。”
可若是姜王室的王女,又怎么会带着皎皎流落到燕地?
越鲥久久不言。他眉头深深皱起,思绪乱成一团,追问:“还有听到别的什么吗?”
玉年摇头:“没别的了。”
越鲥身子往后一靠,怔怔出神。
他怎么也想不到皎皎的身世如此复杂,现在不仅与魏王扯上了关系,还与姜王室有关联。
自当上国君后很少产生的焦虑感再次在心中升起。
越鲥原本以为弄死了越彰,成了越国的国君就万事大吉,以后就可以与皎皎一辈子待在一起。
可现在听玉年说了这么多,他却迷茫起来:真的能够万事顺遂吗?皎皎真的能够如他所愿,在他身边一辈子吗?
他一急,右耳的耳鸣就会加剧。
越鲥在外人面前一向是不会暴露这个缺陷的。他强忍着捂着右耳的冲动,问玉年:“那个叫荆南枝的呢?找到了没?燕国有这么一号人?”
“找到了。”
玉年顿了顿:“……不过不是在燕国。”
荆家是雍阳的士族,这位姓荆的却不在燕国?
越鲥愣住:“他在哪里?”
玉年缓缓道:“在郑国。”
一直以来,大国之人都是很少去顾及小国的。像是玉年出生在越国,他会关注燕、殷、魏三地的局势,却很少会去了解郑国和宁国两个国家发生了什么。
这两个国家向来依附姜王室而活,原本在玉年眼里是不值得花时间去关注的。可眼下为了替越鲥查查这一号人物,他派遣出去的人一路从燕地探到郑地,他才知道不知何时郑地竟有了这样的俊才。
荆南枝是两年前忽然出现在郑地的。
那时候燕地与郑地在边境摩擦渐起。谁都知道燕王垂涎郑地已久,好不容易抓到机会,他当然是想要派兵攻打郑地,一举收下郑国。
眼见着燕人磨刀霍霍,郑王慌乱之下在发布诏令,为郑地招揽将才,他不限出身,只求这人让郑国不要就此亡国就是。
荆南枝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横空出世的。
燕国五万大军压境,他领一万郑国士兵,利用郑、燕边境的特殊地形,竟然做到了以少胜多、大败燕人,硬生生守住了郑国。
荆南枝自此一战成名。
近两年来,因为他的存在,燕国不仅没有吞下郑国,反而被郑人逼得节节败退。
纵然燕国王都的荆家出来愤怒指责这位少年将军乃是该死之人,骂他“不忠不孝,无廉无耻”,也阻止不了郑王把他捧上高位的举动。
想到这位少年将军今年不过十八,玉年心中惜叹:要是这样的人才能够为越国所用就好了。
如果越国有这样的将才,越人未必不能赢,越国也不必被殷人夺走十座城池。
“有一件事,也许您应该知道。”
想了想,玉年看了眼表情冷漠的越鲥,开口:“这位少年将军有个习惯,他带兵每到一处新地方,都要派人去附近找人。郑国人人皆知,他找了一个人很多年,那个人的名字是——”
他看着越鲥陡然阴沉下来的脸,无声叹了口气,还是继续道:“是皎皎。明月皎皎的那个皎皎。”
如无意外,也正是此刻正在藏书阁里读书的那个皎皎。
()
。 .w.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