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劝学 (1/2)
忙忙碌碌的,秋收终于过了,一转眼就九月初了。好不容易把山上的粮食全运回来,但还是不得闲。要把所有粮食晒干,规整好,再把好的粮食选出来送去粮站交公粮,献爱国粮,剩下的才能拉回来。因为今年大队不再办食堂了,所以剩下的粮食按人头分后,每个村民再按工分买粮食。
今年红旗大队因为收成还可以,所以分的还不错,怎么个不错法呢大人每人分的80斤稻谷,100斤小麦,180斤红薯,大豆5斤,花生5斤。十岁以下小孩折半。
很不幸,盼娣一家六口人,三个小孩都是折半的范围。所以三个大人瞧上去一点都没有分粮的喜悦。要知道一个成人一天一斤粮食,这在后世充满油水的时代都不见得够,更何况是这完全不见油水和荤腥的艰苦岁月呢
像朱有文这种正当壮年的男人,放开肚子的话,一顿饭能吃十多个巴掌大的馒头。
不得已,陈氏用工分又换了三百斤粮食。
然后大队把冬天喂猪的红薯藤留好之后,还分了一部分给各家。还有花生藤花生壳这些。
“这些是拿来做什么喂猪吗我们家要养猪”盼娣问招娣。
“喂的就是你这个小猪哈哈”来娣翻着白眼嘲笑道。
招娣细声解释道“家里是不准养猪的,只有大队才能养猪,家里只能养不超过三只的鸡鸭这些,菜地也不能超过三分呢”她苦笑着继续道“这些藤啊壳啊的是拿来磨成粉的。粮食不够时,红薯藤花生藤是拿来给老人小孩吃的,我们就吃花生壳这些磨成粉的糊糊。”
啊,盼娣一下子傻眼了。
“你忘了上半年吃的那些小麦秸秆糊糊了吗”招娣刮了刮盼娣的小鼻子。“那也算好东西了,青黄不接的时候救了好多人呢”
“骗骗肚子的货罢了,又刮嗓子又没有油水的,我还是饿的发慌”来娣不服。
“总比做饿死鬼好吧”招娣摸摸两个妹妹的头,以示安慰。
“要是我能和小姑一样,嫁个城里人就好了或者嫁个大姑父那样的城边上的,至少吃喝不愁。”来娣闪着星星眼,期盼道。
“不害臊的丫头”早熟的招娣已经明白嫁人的含义了。
“不用嫁人都能成城里人啊,只要我们去上学,有了文化,长大以后去工厂招工就行”盼娣试探着。
“你从哪听说的柱子说的吗”来娣迫不及待的问。柱子是大姑家的表哥。
盼娣正不知怎么圆,含糊的点着头。
“哪有那么简单,城里不知道多少人没工作,不知道多少人还是临时工呢,哪有我们农村人的份”招娣不得不泼冷水。
“不去试试怎么行呢”盼娣觉得招娣太消极了,这可不行。
招娣苦笑,怎么和一个四岁大的小孩解释呢自己虽然才十岁,但是得带着两个妹妹负责一家人的生活。每天睁开眼就得负责挑水,一家人的一日三餐,还要洗衣服,喂鸡,把红薯藤花生壳这些磨成粉以备过冬等等
这些琐碎事都离不开自己,更何况,还有最重要的学费怎么办一学期光是学费就得一元八毛钱,另外还有书本费什么的。这些从哪来呢家里虽然不虐待自己姐妹,但也是放养的那种。祖母和爹对自己和妹妹们是完全无视的,娘说不上话又没主见。
而且家里据自己所知,也实在拿不出这笔钱,今年过冬的厚衣服都没有呢
哎,想这些做什么呢想的越多就越难过,别想了,大家不都这么过来的吗明天还是带着两个妹妹去大南山那边多拾点柴火吧,这样至少冬天暖和些,没那么难熬。
但盼娣终究是不同的,她没有这个时代逆来顺受的刻板,和这个时代的主流思想终究不一样。她觉得没有条件,那就去创造条件好了,爹和祖母不重视,那就和他们说呀,也许他们就是没想到呢
反正她就是个不认输又还有点天真的人,只觉得不试试怎么知道结果呢
晚上,去大队修渠的朱有文回来了。盼娣见了连忙迎上去,跟前跟后,嘘寒问暖,好不亲热,把朱有文吓一大跳。
“这幅样子做什么”朱有文不自在极了。他是这个时代典型的庄稼汉,沉默,不善言辞,不懂表达,重男轻女,大男子主义,打老婆,对孩子放养,觉得给口吃的养大就行了。虽然已经是几个孩子的爹了,但从来没有和孩子亲近过。
“爹爹,我看对面勇哥和兵哥他们都去上学去了,我姐她们也去呗”盼娣拉着朱有文的袖子卖萌。
今年红旗大队因为收成还可以,所以分的还不错,怎么个不错法呢大人每人分的80斤稻谷,100斤小麦,180斤红薯,大豆5斤,花生5斤。十岁以下小孩折半。
很不幸,盼娣一家六口人,三个小孩都是折半的范围。所以三个大人瞧上去一点都没有分粮的喜悦。要知道一个成人一天一斤粮食,这在后世充满油水的时代都不见得够,更何况是这完全不见油水和荤腥的艰苦岁月呢
像朱有文这种正当壮年的男人,放开肚子的话,一顿饭能吃十多个巴掌大的馒头。
不得已,陈氏用工分又换了三百斤粮食。
然后大队把冬天喂猪的红薯藤留好之后,还分了一部分给各家。还有花生藤花生壳这些。
“这些是拿来做什么喂猪吗我们家要养猪”盼娣问招娣。
“喂的就是你这个小猪哈哈”来娣翻着白眼嘲笑道。
招娣细声解释道“家里是不准养猪的,只有大队才能养猪,家里只能养不超过三只的鸡鸭这些,菜地也不能超过三分呢”她苦笑着继续道“这些藤啊壳啊的是拿来磨成粉的。粮食不够时,红薯藤花生藤是拿来给老人小孩吃的,我们就吃花生壳这些磨成粉的糊糊。”
啊,盼娣一下子傻眼了。
“你忘了上半年吃的那些小麦秸秆糊糊了吗”招娣刮了刮盼娣的小鼻子。“那也算好东西了,青黄不接的时候救了好多人呢”
“骗骗肚子的货罢了,又刮嗓子又没有油水的,我还是饿的发慌”来娣不服。
“总比做饿死鬼好吧”招娣摸摸两个妹妹的头,以示安慰。
“要是我能和小姑一样,嫁个城里人就好了或者嫁个大姑父那样的城边上的,至少吃喝不愁。”来娣闪着星星眼,期盼道。
“不害臊的丫头”早熟的招娣已经明白嫁人的含义了。
“不用嫁人都能成城里人啊,只要我们去上学,有了文化,长大以后去工厂招工就行”盼娣试探着。
“你从哪听说的柱子说的吗”来娣迫不及待的问。柱子是大姑家的表哥。
盼娣正不知怎么圆,含糊的点着头。
“哪有那么简单,城里不知道多少人没工作,不知道多少人还是临时工呢,哪有我们农村人的份”招娣不得不泼冷水。
“不去试试怎么行呢”盼娣觉得招娣太消极了,这可不行。
招娣苦笑,怎么和一个四岁大的小孩解释呢自己虽然才十岁,但是得带着两个妹妹负责一家人的生活。每天睁开眼就得负责挑水,一家人的一日三餐,还要洗衣服,喂鸡,把红薯藤花生壳这些磨成粉以备过冬等等
这些琐碎事都离不开自己,更何况,还有最重要的学费怎么办一学期光是学费就得一元八毛钱,另外还有书本费什么的。这些从哪来呢家里虽然不虐待自己姐妹,但也是放养的那种。祖母和爹对自己和妹妹们是完全无视的,娘说不上话又没主见。
而且家里据自己所知,也实在拿不出这笔钱,今年过冬的厚衣服都没有呢
哎,想这些做什么呢想的越多就越难过,别想了,大家不都这么过来的吗明天还是带着两个妹妹去大南山那边多拾点柴火吧,这样至少冬天暖和些,没那么难熬。
但盼娣终究是不同的,她没有这个时代逆来顺受的刻板,和这个时代的主流思想终究不一样。她觉得没有条件,那就去创造条件好了,爹和祖母不重视,那就和他们说呀,也许他们就是没想到呢
反正她就是个不认输又还有点天真的人,只觉得不试试怎么知道结果呢
晚上,去大队修渠的朱有文回来了。盼娣见了连忙迎上去,跟前跟后,嘘寒问暖,好不亲热,把朱有文吓一大跳。
“这幅样子做什么”朱有文不自在极了。他是这个时代典型的庄稼汉,沉默,不善言辞,不懂表达,重男轻女,大男子主义,打老婆,对孩子放养,觉得给口吃的养大就行了。虽然已经是几个孩子的爹了,但从来没有和孩子亲近过。
“爹爹,我看对面勇哥和兵哥他们都去上学去了,我姐她们也去呗”盼娣拉着朱有文的袖子卖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