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襄桐一边把胡大牛和郎琛往西边厢房领, 一边借机询问道“胡大哥这是打杭州城才回来还没归家呢吧”
    胡大牛是个粗人,见襄桐不答反问并没多想。
    “沈家弟妹你还真说对了。我前段时日一直跟着郎大人忙着去双驼岭剿匪的事, 真真折腾了个昏天暗地, 算起来已有小半个月没着家了。这不, 等那些犯事儿的宵小归案、伏法, 余党也逐个儿画押认罪, 我们才倒出空来。我和郎提辖头午还去了趟霍山盘查, 确定没有余孽,这才借机回来看看,想着既然先打你家门前过,自然要来看看二郎伤势才是正理,当然, 也有好消息带给你们。”
    襄桐心下了然, 这胡大牛果然还没到家见过他娘子,不然凭着翟氏指鹿为马的好本事,定要先扬了污水, 把沈家满门贬损个体无完肤才算。
    听着此刻胡大牛还能一口一个“弟妹”、“二郎”的叫着,就知他万事不知。
    既然如此,她也不必主动揭开两家创疤,在郎琛这外人的面, 只先把眼前嫌隙遮掩过去。
    “难怪一直没见胡大哥回村,竟是去双驼岭剿匪去了。我光听着就知艰险,真是辛苦你们了如今这匪患一绝,往后我们霍山村的村民可有福喽。”
    心想着, 最起码又多了处采挖山鲜的好去处。
    “嘿嘿嘿,不是村民有福,而是咱两家有福了”
    襄桐从他话里嗅出个音儿来,不免好奇。
    “胡大哥这话怎讲”
    胡大牛却难得卖了个关子。
    “待会儿当了你家二郎的面,让郎大人再和你们细说。”
    如是,襄桐把人让进了屋,只她自己并不多待,称要去烧水备茶,把空间留给两位访客,以及炕上正守着两盆嫩笋在剥的沈庭。
    沈庭虽每日在家里不曾外出,但近日和胡家、乔家的是非并不是全然不知。
    相反,三郎沈庆现在一提那两家人就恨得咬牙切齿,沈庭想不知道都难。
    如今胡大牛登门,沈庭也着实意外了一番,但毕竟从前受过人大恩,不会那么小肚鸡肠迁怒无辜。
    “胡大哥、郎大人,你们怎么来了快请上座。”一边说着,一边把手边的笋暂放下。
    “我们啊,今天可不白来。一是要看看你的伤,二嘛,还有两个天大的好消息要告诉你。”
    沈庭闻言心念转动“莫不是,双驼岭的匪患平了”
    “啊呀,和你们这些聪明人说话真是无趣,你这一上来就猜中,还让我接下来怎么显摆。”
    郎琛看胡大牛眉飞色舞的,咳嗽一声。“上次咱们和沈二郎见面已说过要上山剿匪的事,他自然能猜到。你如今好歹也是我手底下的兵了,就不能不那么蠢相,给我丢人呢。”虽是责怪的话,语气透着随意亲昵,一看两人关系就不错。
    沈庭听匪患绝了,还真是个好消息,立刻恭贺,另外不忘关心胡大郎一句。
    “胡大哥如今也入郎大人手下当差了当真是可喜可贺。”
    “咳咳,多亏了楚先生引荐,又有郎大人照顾,不然我也只能当个小小的武院头目,再没机会为家乡父老奔忙。”
    郎琛听了却不领受。
    “我可没照顾你什么,别给我扣帽儿,功劳都是你自己挣下的。你是不是忘了,那双驼岭的山匪头目可是你给拿下的。”
    “嘿嘿嘿,那也是大人你计策定的好,用的那叫什么,什么奸计。”
    沈庭听个稀里糊涂。“奸计胡大哥是想说反间计”
    “对对对,就是反间计。反正咱郎大人是个,是个胸有田地的人,办法灵的很。”
    沈庭忍不住呛出声,“胡大哥,那是胸有丘壑,丘壑”
    郎琛终于看不下去。“行了,你那点现学现卖的墨水,就别班门弄斧了。”
    胡大郎也不觉得丢人。
    “沈二郎是我能过命的自家兄弟,不会笑我这个大老粗的”
    几个人捧腹笑了回,郎琛终于说到此来的真正目的。
    “这剿匪的事,除了上山的兄弟们悍勇无畏该当嘉奖,二郎你的功劳也着实不小。要不是你将双驼岭山匪内讧的事提前报备我,我还真想不到从他内里策反,这匪患也不会如此轻易平息。我日前已经和知府大人禀明,为你和立下头功的胡大哥请功,这奖赏嘛,分别是杭州城里狮子巷的一间临街铺面,还有就是,双驼岭也就是霍山十年的地约,你们看着商量,择了其中一处,我随后就报给府尹大人出个凭契。”
    胡大牛怕沈庭搞不清状况,赶忙在一旁陈清“二郎,这铺子和霍山的开山权原本都是知府大人奖赏给咱郎大人的,你我兄弟跟着沾光拣了大便宜,日后可要好好报偿啊。”
    沈庭一听,倒有些不好接了。
    他不是胡大牛,不会把事情想得那么简单。胡大牛剿匪功劳再大,他的线索再有用,官府寻常给些银钱当做犒劳便可,至多贯钱顶了天了。
    像郎琛出手如此大方,实在说不过去。
    况且,郎琛是官,他们是民,没有当官的上赶着巴结民的道理,凡事反常即为妖。
    “郎大人,沈某何德何能,不过红口白牙陈说了几句实情,哪里就当得起如此重赏,我若受了,只怕心中有愧,反倒日日寝食难安,还望您收回”
    “诶,沈二郎不必有甚顾虑。我让你们收着,你们就收着,我不会害你们就是,且也当是帮我解决了难处。”
    沈庭抬头看向郎琛,面露疑惑。“郎大人还请言明。”
    “和你们实话说了吧。我老子在汴京城,虽说不至呼风唤雨,但也是个了不得的人物,这事知府大人是知情的,所以他此番的厚赏给我,我实不好接,只怕到时牵连家里过意不去。但人家一片好心,我若直接拒了吧,又怕显得不近人情。所以这才想了法子,让你们替我把这铺子和山林收下,既全了他脸面,又不至牵连我老子,岂不是两全其美”
    沈庭第一次见郎琛就觉得他气度不凡,又是打汴京来的,也曾猜测他定是哪家亲贵的后嗣。如今他肯当面挑明,也算尽足了诚意。
    接下来,需要考虑的风险,就是会不会因此开罪了知府大人。
    不过答案很显然。
    会不会得罪知府先不论,若这赏赐他们不接,立时得罪的,便是郎琛。
    还是先接了吧,实在不行得了好处暗地里“归还”。
    “郎大人如此坦诚,沈某不敢推脱,诚心拜谢您照拂恩惠。”
    郎琛见沈庭答应了,且早就欣赏他的才干,今日见他似也读过书,算做能文会武,想到自己这趟远行形单影只,更确定此前的招揽之心。
    “二郎无须客套。”“说起来你这伤已养了足月,想来已好得差不离了吧对日后的营生,可有没有什么打算”
    沈庭不是个傻的,知道这位郎大人不会空说废话,这是给他递了登云梯来。
    哪个男儿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可是从军意味着经年离家,眼下大哥出门在外,三郎还小,一个脾性软弱的老娘尚且自顾不暇,他哪里放心的下。
    尤其一想到,家里只靠着襄桐一个女流独个支撑门户,他就狠不下心。
    “家里薄田几亩,无人耕种,家慈又年弱体衰,我只待大好之后,或是在家务农,间或进城做个短工贴补家计。”
    郎琛闻言也没有不快,反而觉得他是个孝顺的,出言赞了几句,正赶上门外襄桐捧了茶来。
    “家里没备得什么好茶,这些狮峰山的嫩芽尖将就着喝喝。我今日下厨已做得了百汇煲,待会胡大哥、郎大人和二郎谈完正事,千万别急着走,定要赏脸留下吃个便饭。”
    “唔,百汇煲汴京燕子楼的招牌百汇煲”
    襄桐没想到遇见个识货的,忙自谦道“只幼时吃过一回,学得个皮毛,待会儿郎大人别取笑。”
    “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寒门典妻(种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舴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舴舟并收藏寒门典妻(种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