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笑,不取笑。诶,我怎么好像已经闻到肉圆和鱼虾香了,你们先谈着,议定了怎么分派铺子和山地回头知会我一声,我先去灶间瞧瞧”
02
这郎琛虽说不过二十出头,在汴京城却足以称做个老餮,寻常最多流连的,并不是旁家公子哥儿竞相追捧的秦楼楚馆,而是酒街串巷里深藏不露的大小食店。
他老子郎太师位列三公,官拜一品,平时备受官家器重,半辈子受人敬仰信重,唯独到了他这儿,跟着吃了不少挂落儿。
原本官家看在郎太师面上,有意让郎琛尚了公主,往后做个富贵闲人,一世荣华。偏他面圣时大放厥词,嫌弃公主是个长相羸弱的,看着没有福相,直言往后若日日相对连吃个饭都不香。
官家开明,没有斥责郎太师教子无方,当场把提议作罢,只当赐婚的话没说过。
但老太师为人忠正,二话不说就把郎琛这个不孝子打包发配离京,还亲自到天子寝宫外负荆请罪,倒是让御史台和谏院里那些准备口诛笔伐的端公们歇了心思。
郎太师本意是要把郎琛送往西北苦寒之地,誓要把他打磨出个人模样来,但郎琛听说西北号称不毛之地,想到那里鸡不拉屎鸟不生蛋的,别提珍馐美馔,便是想吃点时鲜都难。
他这个能受冻但不能挨饿的,实在不想茹毛饮血,便让他娘吹了一夜枕旁风,总算把“流放地”从西北改做两浙。
临行前,郎太师放出话来,若郎琛不能洗心革面走入正途建功立业,这辈子都别想再回汴京。
郎琛既舍不得慈母,更舍不得汴京城里那七十二家正店,还有那不计其数的大大小小的脚店、吃铺,这才沉下心来在杭州大展拳脚。
这些前情,杭州府上下还无人知晓,知府大人只知道,这位郎衙内有个他惹不起的爹,所以尽管官职和年纪上超了郎琛老远,但行事难免顾及他身后的靠山,要避其锋芒,也要投其所好,因此就连上山剿匪这般费力不讨好的苦差,都出了近百府兵驰援。
郎琛带着当地屯兵和府兵歼灭了双驼岭几十号山匪后,连夜修书一封送往汴京,只盼他老子网开一面,看在他为民除害的份上,尽早接他回去,得来的回书只奉送四个大字再接再厉。
郎琛心说,这是要把他困死在此地啊
不过杭州自古是鱼米之乡,物产丰饶山明水秀的,多停留些时日也是好的,他想着既一时半刻走不了,不如尽兴寻鲜。
上回在伏虎巷沈家赁的那方小院子里,郎琛就觉得沈二郎的娘子手艺不凡,明明南地寻常见的一色点心,就让他齿颊留香见之难忘。
今日再逮住机会,他也顾不得身衬,直接受了沈家的邀请,堂皇坐了主位,倒让崔家人和沈家人整顿席上面面相觑,欲言又止。
在一旁留下作陪的胡大郎虽没能看出个眉眼高低,但碍于沈庆乌云密布的神色,赶在桌上两坛酒饮尽前及时出言劝说。
“郎大人,时辰不早了,咱还得回府衙里复命,您看”
郎琛把煲里最后一块梅肉吞进口里咀嚼,碗里松醪酒哺上一口,心满意足嘬嘬嘴。
“啊,不急在这一时,我还有些关于烹食的问题想向樊娘子求教,晚些再归。你也别忙着回去,先回家中等我。”想想又改口。“今夜你就在家中留宿吧,明日再去府衙寻我。”
胡大牛知道这位是见了美食就挪不动腿的,且也不怕沈家人怠慢他,从善如流先家去了。
崔家人也顺势起身离席归家,沈庆被胡大牛、郎琛这两位不速之客搅黄了谢师宴,不敢当面抱怨,也撂下碗筷离席,只余下勉强下地待客的沈二郎陪着。
“郎大人要不要再添些汤”
郎琛摆摆手。“今日实在叨扰,不过某实在想问问你家娘子,是如何想到在这百汇煲中加入梅菜的,实乃创举啊。”
襄桐没有上桌,但正好热了汤又端来。
“这也没什么难想,两浙本就喜食梅干菜,赶上家父生前在汴京客居时带我去燕子楼食过此煲,归家后我几经试炼,把煲中食材按了乡间食俗做了添减,慢慢就琢磨出这么一道四不像来。”
郎琛听了连连点头,都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原来这同样一道百汇煲,因着换了个地界儿,也能变幻出不同花样来。
沈庭又和郎琛把酒坛里最后一点福底饮尽,郎琛总算起身告辞。
03
送走了郎琛,襄桐和沈赵氏便忙着收拾桌上残羹,沈庆也出屋来透气。
沈庭有事和他们商量,便没急着回西厢。
“娘,桐娘,那些碗碟先不忙收拾,我有话同你们说。”“三郎你也过来坐。”
襄桐很少见沈庭如此郑重,忙拉着沈赵氏坐了他两侧,沈庆还在生闷气,不情不愿坐了沈庭对面。
襄桐心里有些猜测,主动问了出来。“二郎叫我们过来,可是和郎大人今日到访有关”
“嗯,正是。且有几件要紧的事。”“我一件件和你们分说,你们记得千万别同外人提起,只咱家里知道就得。”
沈赵氏赶紧保证。“二郎放心,娘听到什么都会烂在肚子里。”
“我怀疑,今日在咱家做客的这位郎琛郎提辖,便是当今太师郎岷郎大人之幼子。”
襄桐听了还算自持,沈庆懵懂,唯有沈赵氏十分激动。
“我的乖乖,太师那得是多大的官儿是不是见了官家都不用下跪磕头的”
“跪还是要跪的,不过一品的官衔,咱大颂朝里一巴掌也数得过来就是。”
“那郎相公那么高的官位,为什么不让他留在汴京享福,反倒指派到咱这么偏远的地方还只让做个七品的提辖”
沈庭其实也想不通。
“这事我倒不好多问,总归你们往后见了他,多避讳着些,有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留些心眼,万一哪天说错说了哪句上达天听,招惹了祸事,不是咱这升斗小民能承受得来的。”
“是是是,我儿说的对,咱不承望沾他的光,只别惹上是非才是要紧。”
见沈赵氏答应,沈庭松了口气。
“还有一件大事,我没来得及和你们商量,已经答应了郎提辖和胡大哥,趁着家里人都在,也和你们报备一声。”
沈赵氏见沈庭神情严肃,心里咯噔一下。“总不会,是那郎提辖让你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吧”
“娘想哪去了”
沈庭见她娘如此不安,倒不好深说了,只得报喜不报忧。
“说起来,郎提辖带来的消息,对咱家实在算是好事。”
“你倒是说呀,急死个人。”
“二哥快说吧,是什么好事。”崩了半晌不理人的沈庆也终于破了功。
沈庭环视一圈,见襄桐也目光专注地盯着他,只拣了令人高兴的说。
“前些时日我在杭州城里养伤时,郎提辖和胡大哥不是曾去探望我吗我当时将双驼岭内讧分崩离析的事告诉给郎提辖,他据此定了个里应外合的反间计,如今已悉数剿灭了双驼岭的悍匪,胡大哥在此行中手刃了山匪的头目,也正式加入了郎提辖麾下。”
“郎提辖向府尹大人报功时,特意带上了我和胡大哥,还说欲拿出杭州城里一处铺面以及双驼岭的十年开采权作为奖励,让我和胡大哥各选一样,我想着,胡大哥当初救我一命,这般好事,理应让他先选,等他家选好了,剩下的奖赏便归了咱们家。”
作者有话要说乡亲父老们记得关爱我下本接档公府小软包,外软内秀重生女和黑切黑权臣的腻歪日常
戳进专栏收藏,作者菌会更有动力码字的
s明天凌晨也有万字更新
02
这郎琛虽说不过二十出头,在汴京城却足以称做个老餮,寻常最多流连的,并不是旁家公子哥儿竞相追捧的秦楼楚馆,而是酒街串巷里深藏不露的大小食店。
他老子郎太师位列三公,官拜一品,平时备受官家器重,半辈子受人敬仰信重,唯独到了他这儿,跟着吃了不少挂落儿。
原本官家看在郎太师面上,有意让郎琛尚了公主,往后做个富贵闲人,一世荣华。偏他面圣时大放厥词,嫌弃公主是个长相羸弱的,看着没有福相,直言往后若日日相对连吃个饭都不香。
官家开明,没有斥责郎太师教子无方,当场把提议作罢,只当赐婚的话没说过。
但老太师为人忠正,二话不说就把郎琛这个不孝子打包发配离京,还亲自到天子寝宫外负荆请罪,倒是让御史台和谏院里那些准备口诛笔伐的端公们歇了心思。
郎太师本意是要把郎琛送往西北苦寒之地,誓要把他打磨出个人模样来,但郎琛听说西北号称不毛之地,想到那里鸡不拉屎鸟不生蛋的,别提珍馐美馔,便是想吃点时鲜都难。
他这个能受冻但不能挨饿的,实在不想茹毛饮血,便让他娘吹了一夜枕旁风,总算把“流放地”从西北改做两浙。
临行前,郎太师放出话来,若郎琛不能洗心革面走入正途建功立业,这辈子都别想再回汴京。
郎琛既舍不得慈母,更舍不得汴京城里那七十二家正店,还有那不计其数的大大小小的脚店、吃铺,这才沉下心来在杭州大展拳脚。
这些前情,杭州府上下还无人知晓,知府大人只知道,这位郎衙内有个他惹不起的爹,所以尽管官职和年纪上超了郎琛老远,但行事难免顾及他身后的靠山,要避其锋芒,也要投其所好,因此就连上山剿匪这般费力不讨好的苦差,都出了近百府兵驰援。
郎琛带着当地屯兵和府兵歼灭了双驼岭几十号山匪后,连夜修书一封送往汴京,只盼他老子网开一面,看在他为民除害的份上,尽早接他回去,得来的回书只奉送四个大字再接再厉。
郎琛心说,这是要把他困死在此地啊
不过杭州自古是鱼米之乡,物产丰饶山明水秀的,多停留些时日也是好的,他想着既一时半刻走不了,不如尽兴寻鲜。
上回在伏虎巷沈家赁的那方小院子里,郎琛就觉得沈二郎的娘子手艺不凡,明明南地寻常见的一色点心,就让他齿颊留香见之难忘。
今日再逮住机会,他也顾不得身衬,直接受了沈家的邀请,堂皇坐了主位,倒让崔家人和沈家人整顿席上面面相觑,欲言又止。
在一旁留下作陪的胡大郎虽没能看出个眉眼高低,但碍于沈庆乌云密布的神色,赶在桌上两坛酒饮尽前及时出言劝说。
“郎大人,时辰不早了,咱还得回府衙里复命,您看”
郎琛把煲里最后一块梅肉吞进口里咀嚼,碗里松醪酒哺上一口,心满意足嘬嘬嘴。
“啊,不急在这一时,我还有些关于烹食的问题想向樊娘子求教,晚些再归。你也别忙着回去,先回家中等我。”想想又改口。“今夜你就在家中留宿吧,明日再去府衙寻我。”
胡大牛知道这位是见了美食就挪不动腿的,且也不怕沈家人怠慢他,从善如流先家去了。
崔家人也顺势起身离席归家,沈庆被胡大牛、郎琛这两位不速之客搅黄了谢师宴,不敢当面抱怨,也撂下碗筷离席,只余下勉强下地待客的沈二郎陪着。
“郎大人要不要再添些汤”
郎琛摆摆手。“今日实在叨扰,不过某实在想问问你家娘子,是如何想到在这百汇煲中加入梅菜的,实乃创举啊。”
襄桐没有上桌,但正好热了汤又端来。
“这也没什么难想,两浙本就喜食梅干菜,赶上家父生前在汴京客居时带我去燕子楼食过此煲,归家后我几经试炼,把煲中食材按了乡间食俗做了添减,慢慢就琢磨出这么一道四不像来。”
郎琛听了连连点头,都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原来这同样一道百汇煲,因着换了个地界儿,也能变幻出不同花样来。
沈庭又和郎琛把酒坛里最后一点福底饮尽,郎琛总算起身告辞。
03
送走了郎琛,襄桐和沈赵氏便忙着收拾桌上残羹,沈庆也出屋来透气。
沈庭有事和他们商量,便没急着回西厢。
“娘,桐娘,那些碗碟先不忙收拾,我有话同你们说。”“三郎你也过来坐。”
襄桐很少见沈庭如此郑重,忙拉着沈赵氏坐了他两侧,沈庆还在生闷气,不情不愿坐了沈庭对面。
襄桐心里有些猜测,主动问了出来。“二郎叫我们过来,可是和郎大人今日到访有关”
“嗯,正是。且有几件要紧的事。”“我一件件和你们分说,你们记得千万别同外人提起,只咱家里知道就得。”
沈赵氏赶紧保证。“二郎放心,娘听到什么都会烂在肚子里。”
“我怀疑,今日在咱家做客的这位郎琛郎提辖,便是当今太师郎岷郎大人之幼子。”
襄桐听了还算自持,沈庆懵懂,唯有沈赵氏十分激动。
“我的乖乖,太师那得是多大的官儿是不是见了官家都不用下跪磕头的”
“跪还是要跪的,不过一品的官衔,咱大颂朝里一巴掌也数得过来就是。”
“那郎相公那么高的官位,为什么不让他留在汴京享福,反倒指派到咱这么偏远的地方还只让做个七品的提辖”
沈庭其实也想不通。
“这事我倒不好多问,总归你们往后见了他,多避讳着些,有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留些心眼,万一哪天说错说了哪句上达天听,招惹了祸事,不是咱这升斗小民能承受得来的。”
“是是是,我儿说的对,咱不承望沾他的光,只别惹上是非才是要紧。”
见沈赵氏答应,沈庭松了口气。
“还有一件大事,我没来得及和你们商量,已经答应了郎提辖和胡大哥,趁着家里人都在,也和你们报备一声。”
沈赵氏见沈庭神情严肃,心里咯噔一下。“总不会,是那郎提辖让你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吧”
“娘想哪去了”
沈庭见她娘如此不安,倒不好深说了,只得报喜不报忧。
“说起来,郎提辖带来的消息,对咱家实在算是好事。”
“你倒是说呀,急死个人。”
“二哥快说吧,是什么好事。”崩了半晌不理人的沈庆也终于破了功。
沈庭环视一圈,见襄桐也目光专注地盯着他,只拣了令人高兴的说。
“前些时日我在杭州城里养伤时,郎提辖和胡大哥不是曾去探望我吗我当时将双驼岭内讧分崩离析的事告诉给郎提辖,他据此定了个里应外合的反间计,如今已悉数剿灭了双驼岭的悍匪,胡大哥在此行中手刃了山匪的头目,也正式加入了郎提辖麾下。”
“郎提辖向府尹大人报功时,特意带上了我和胡大哥,还说欲拿出杭州城里一处铺面以及双驼岭的十年开采权作为奖励,让我和胡大哥各选一样,我想着,胡大哥当初救我一命,这般好事,理应让他先选,等他家选好了,剩下的奖赏便归了咱们家。”
作者有话要说乡亲父老们记得关爱我下本接档公府小软包,外软内秀重生女和黑切黑权臣的腻歪日常
戳进专栏收藏,作者菌会更有动力码字的
s明天凌晨也有万字更新